前不久,給諸位預告過匯豐晉信的投資策略會,也說過我會寫個觀後感,焦點自然是我很喜歡的新能源投資基金經理陸彬。
這些天有讀者追問何時寫觀後感,這不就來了麼。其實不是拖拉,而是因為要更好的理解和驗證陸彬的發言,得等到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釋出。
如今,萬事俱備,觀後感也來也。
聽陸彬,不僅僅新能源
許多基民知道陸彬,自然是因為他是2020年的股基冠軍。當年匯豐晉信低碳先鋒以134.41%的收益技壓群雄拔得頭籌。
不過,聽陸彬在匯豐晉信的投資策略會上的發言,我絕不是僅僅關注新能源這塊,甚至某種程度上更關注的是他對全市場的觀感。
需知,目前陸彬在匯豐晉信已經擔任助理研究總監,開始參與研究團隊的管理了,這一步意味著能力圈的擴充套件,不能再將其簡單看做是一個新能源主題基金的基金經理了;更何況,其實陸彬在基金管理上,其實也早就在拓展能力圈了。
如果說匯豐晉信低碳先鋒和匯豐晉信智造先鋒是陸彬在新能源領域的代表作品,那麼2020年5月9日開始管理的匯豐晉信動態策略,就是陸彬對全市場基金的一次嘗試,而且嘗試的結果迄今來看也不賴,依靠較低的波動實現了更高的Sharpe值。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
從2021年的表現來看,匯豐晉信動態策略這個十大持倉中頻見萬科、平安、太保等金融地產股的全市場風格基金。哪怕是從持有人角度,聽聽陸彬在新能源之外的觀點,其實也至關重要。
新能源的估值中樞上移
當然,聽陸彬,首先聽的,還是其對於新能源的觀點。
今次分享,陸彬最重要的一個觀點,當屬新能源股估值中樞的上移。陸彬是在談及新能源車行業時如是說的:
我們認為新能源尤其新能源車行業,可能在未來幾個月裡面會迎來一次系統性的一個估值中樞上移的投資的機會,那麼本質上整個行業的大的投資背景持續時間也會非常長,本質上這一次的機會是由產品驅動的,也能看到未來非常大的一個成長的、空間和政策的一個匹配度。
在陸彬看來,過去數年新能源行業雖然漲幅很大,但並不離譜:
從我的角度來說的話,我們覺得過去兩三年的一個漲幅只是反映了整個行業的一個基本面,因為過去三年行業的一個基本面的變化都是翻天覆地的,滲透率從個位數上升到現在的接近20%,那麼所以說從當前的角度來說的話,我們認為行業的一個估值和未來行業的成長空間和增速是非常匹配的。
估值上升的核心邏輯,筆者從陸彬的發言中歸納下來是亮點:
一、確定性的增長。在談及新能源車行業時,陸彬強調“行業是非常難得的,至少可以看到2025年到2030年的一個複合增速非常快的一個行業……明確的看到了未來5~10年的行業的一個確定性的增長”,而在談及光伏行業時,陸彬也用了類似的表達“整個複合的一個增長會非常確定,同時產業鏈也會非常長,我們不僅能夠享受到年複合百分之二三十的一個需求的增長……”
二、波動性大幅下降。在談及光伏時,陸彬如是說“光伏行業,之前的政策的波動性會非常大,因為這個行業的成本還都比較高,政策依賴度會比較敏感。那麼從這兩年開始,因為整個光伏的發電成本大幅的下跌,那麼未來5~10年整個行業的波動性會大幅的降低”。熟悉光伏行業發展的基民,應該對於光伏行業前兩年因為補貼政策變化而形成的行業波峰波谷並不陌生,其實同樣的情況也曾經出現在當時強依賴補貼的新能源車行業。
但這些年,波動性的內因正發生變化。對光伏而言,平價入網意味著不再對補貼政策敏感;而新能源車陸彬用了“產品驅動”來評價,強調的正是新能源車消費者當下真正是喜歡新能源車品牌,而不是為了獲得廉價車牌等原因,如此的波動性同樣也會減少。
確定性的增長,搭配波動性的大幅下降,這是什麼?這正是這些年“核心資產”股票大受追捧的關鍵原因。當市場對新能源行業波動性大幅下降的認知不斷深入人心,“系統性的一個估值中樞上移”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碳中和的三大主線
說新能源行業,其實核心背景是“碳中和”。
在陸彬看了,碳中和投資,有三條主線值得關注。
第一條,自然是新能源行業本身。在這塊,陸彬很強調微觀結構性的機會,比如光伏領域:
我們也透過可以找到各個環節結構的變化和技術的變化,找到裡面彈性更大的一個機會,也就是說現在的光伏的轉化率可能是20%多,可能未來我們看到一些技術方向的一個變化,不管是在電池片端還是在元件端,一些技術的變化,可能會轉化率進一步提高,成本進一步下降,那麼這些公司有變化的公司,可能後面的機會也會非常大
第二條,則是週期製造行業的龍頭公司。在陸彬看來:
經濟要發展,同時要完成碳達峰和碳中和,那麼這些行業的進入的門檻可能會大幅的提高,週期製造行業的龍頭公司的盈利中樞的穩定性和估值中樞都會大幅的上移。當然今年過去半年也演繹了很多很多,週期行業表現的也都非常突出,我們覺得這樣的一個變化在未來幾年也會持續
這部分的機會,諸位如果結合經濟工作會議如下表述來看,會發現更多的深意:
第三條,則是環保科技。碳中和,說到底是科技驅動的領域,雖然眼下已經有了多個巨頭,但是在許多微觀環節,仍有大量科技創新驅動的機會,這種機會更有VC投資風格,對此陸彬者這麼看:
未來1~2年會反應非常明顯的行業,最重要的就是科技環保公司或者是環保科技公司,就說,現在這類企業我覺得可能大部分都還在學校裡面,或者還在實驗室或者還在一級市場。等這些企業,如果能透過技術的進步,裝置的研發,工藝的改進,能夠帶來不怎麼增加成本的情況下,能夠帶來大幅的碳排一個下降,這類企業有可能成為這一個新的時代的超級成長股,因為它具備了非常強的時代的背景和和時代的一個機遇,所以說我們會非常密切的關注科技有可能是環保公司,有可能是科技公司,這類公司可能是收入體量可能會從幾千萬爆發到幾十個億,但是這類公司我們覺得可能在未來兩三年會出現,現在可能還大大部分的停留在實驗學校實驗室或者是市場。二級市場裡面,我們可能會在未來幾年裡面陸陸續續的看到
2022年的四大投資正規化
在新能源之外,陸彬也給基民呈現了他對全市場投資的一個投資框架,包含了核心資產、價值迴歸、PEG成長股和週期股四大投資正規化。
核心資產:不再低配消費醫藥
核心資產,在2021年,其實經歷了一次分化。
如果說新能源股作為核心資產的一類依然大放異彩,那麼消費和醫藥就是有點灰頭土臉。
不過,核心資產的誘惑首先就在於其增長的穩定性。當消費和醫藥在2021年經歷了利潤增長和股價大跌之後,其吸引力正在迴歸。對此,陸彬持樂觀的態度:
我們今年年初基本上是非常低配消費和醫藥的,那麼從明年的一個角度,我們可能會在這些行業裡面尋找估值和基本面的一個平衡。
價值迴歸:保險和地產
在價值迴歸板塊,陸彬很關注兩個爭議極大的行業:保險和地產。
在2021年,以平安、新華為代表的整個保險板塊,可謂都是灰頭土臉,跌幅大多在20%以上。
但也正因此,陸彬反而認為“左側”入場的機會來了:
保險行業其實我們大概做了PB-ROE的測算,我們給了一個比較非常中性和一個保守的價。我們給2025年或者2030年一個全球穩定的跟海外市場保險龍頭公司的類似的 PB的水平,同時給一個比較保守的新業務價值的增速的水平,所以說整個行業目前來看還在一個基本面偏左側的階段,但從估值和長期隱含的複合回報的一個角度已經是比較高了。
從匯豐晉信動態策略的持倉來看,中國平安在一季報中首度出現在十大權重股中,二季度末又增加了中國太保。
至於地產行業,陸彬其實更為樂觀:
我們認為房地產行業從未來一兩個季度短期的一個角度,我們可能會等來一次政策的一個變化,積極的變化……即便沒有這些政策的變化的一個背景下,整個行業龍頭公司未來3~5年的隱含的回報率也是非常高,現在大概是20萬億的一個產值,我們假設以後行業的需求可能會下滑到10萬億,我們也給跟市場一致的一個悲觀的假設,同時我們會調整整個龍頭公司市場的份額,然後再推演出龍頭公司的未來的整個公司的一個價值和利潤的一個體量。
以持倉而言,匯豐晉信動態平衡中地產股的比重,從一季度的0,上升至2季度的8.37%,三季度進一步上升至14.85%,加倉力度可見一斑。
PEG成長
雖然核心資產背後的穩健增長理念大行其道,但是永遠無法阻擋市場對於高增長的渴求。而PEG(市盈增長比率)成長股,正是這一投資正規化的代表。陸彬在這塊,尤其看好計算機行業:
計算機行業的這些行業,不少公司的估值都可能是在歷史非常低的一個位置,我們已經能夠看到不少計算機的公司可能是to b和to g業務的,很多產品驅動的計算機公司的一個ps的估值,也是歷史比較低的一個位置,所以說我們覺得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一個TMT的行業,可能在明年整個大的一個宏觀經濟的背景下,也會有一次比較明顯的機會。
週期股:關注豬週期
至於2021年一度大熱的週期股,陸彬總體並不看好,唯一的例外或許是“豬週期”:
我們會密切的關注可能跟豬相關的一些週期供應鏈一個變化,我們也看到了整個行業豬週期是會有明顯的一個規律性,我們也看到明年可能可能在二季度末和三季度的時候,豬價可能會有一次比較大的一個拐點的變化,那麼在這樣一個變化下,整個資本市場肯定是會提前反應的。所以所以說我們在這一塊的一個投資的話,我們更多的會去關注買點,因為邏輯上按照它現在規劃的話,這些股票的回報率已經是非常高了,但是明年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找到豬週期或者是農業行業投資的一個買點
2022年,A股走向何方?陸彬用“價值迴歸 優質成長”八個字做了概括。
準不準,當然要等待2022年時間的檢驗。
如果準,該如何“坐享其成”。其實還是文首介紹的分類,看好碳中和領域機會的,匯豐晉信智造先鋒和匯豐晉信低碳先鋒是更具彈性的選擇;
如果看好陸彬在四大正規化下的總體佈局,等不及要入市的,可以看匯豐晉信動態策略;如果有耐心並且對入市節奏把握不準的,可以考慮陸彬將於2022年1月6日開始發行的匯豐晉信研究精選(014423)。畢竟,匯豐晉信動態策略是一隻2007年就上市的老基金,不能投資港股通對於將“價值迴歸”作為2022年重要策略的陸彬而言,還是會有一點缺憾。如今有匯豐晉信研究精選彌補這個缺憾,倒是有希望成為陸彬全市場基金的新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