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圖蟲創意
週二,中基協釋出嚴正宣告,直斥偽造協會印章、冒用協會名義等不法行為。
這次,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簡稱中基協)遭遇了“李鬼”。有人(機構)竟竟明目張膽假借協會名義向部分機構釋出罰款及限制措施的通知。為此,中基協宣告,協會從未傳送過此類通知,其所蓋公章系偽造,協會不會也無權對行業機構採取罰款、禁止出金、凍結賬戶等處罰或限制措施。
有法律人士認為,不法分子敢於假冒中基協進行違法行為,一是看到了近年來中國基金行業的蓬勃發展;二是金融業持續強監管,不法分子藉此行金融詐騙之實。
中基協遭遇“李鬼”
週二,中基協釋出嚴正宣告稱,近日接到舉報,有不法分子透過偽造協會印章、公文等方式,假冒協會名義向部分機構傳送採取罰款及限制措施的通知。該行為嚴重影響協會形象和聲譽,擾亂基金行業秩序,損害行業機構與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協會對此予以強烈譴責,並宣告如下:
協會從未傳送過此類通知,其所蓋公章系偽造,協會不會也無權對行業機構採取罰款、禁止出金、凍結賬戶等處罰或限制措施。請行業機構和廣大投資者務必提高防範意識,注意辨別判斷,謹防上當受騙。
協會敦促有關機構和個人立即停止偽造協會印章、冒用協會名義等不法行為,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在文末,中基協附上了冒充協會蓋章的假通知。假通知顯示,接收通知的單位因違規操作受到200萬元的處罰。
中基協不會對行業機構出具罰款等處罰或限制措施
據中基協官網介紹,該協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和《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由國家民政部報國務院批准成立,在國家民政部登記的社會團體法人,是證券投資基金行業的自律性組織,接受中國證監會和國家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協會官網顯示,其主要職責中涉及處罰措施的包括:對違反自律規則和協會章程的,按照規定給予紀律處分。
可見,中基協並不會對行業機構採取罰款、禁止出金、凍結賬戶等處罰或限制措施。
券商中國記者翻閱中基協會官網資訊發現,近年來時有冒充協會獲取不法利益的行為發生。如今年8月中基協稱,發現部分中介機構和個人打著“登記備案包透過”“有協會內部關係催辦”“保殼、買賣殼服務”“團購審計報告”等幌子,甚至冒充協會工作人員,招搖撞騙,混淆視聽,誘導和欺騙相關申請機構,以獲取高額中介費或服務費,賺取不法利益。
2020年,中基協發現有不法分子冒用協會名義及公章向相關機構下發通知,徵訂相關書籍的不法行為,甚至有不法分子冒用協會會員機構以及在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名義,進行冒用公司名稱、註冊商標,盜用從業人員肖像偽造非法APP、非法網站並實施違法宣傳和違法募集資金等違法活動。2019年有不法分子冒用協會名義和公章,虛假製作《關於准予盈聖創投5年封閉運作戰略配售靈活配置混合型非證券類投資基金(LOFI)註冊的批覆》,誘導和欺騙廣大投資者。
中基協官網也提到,對於任何冒用協會名義開展違法活動的行為,投資者應及時收集儲存證據,並立即向公安機關、監管部門和協會舉報
基金業發展迅速
有法律人士指出,不法分子敢於假冒中基協進行違法行為,一是看到了近年來中國基金行業的蓬勃發展;二是金融業持續強監管,不法分子藉此機會行金融詐騙之實。
中基協成立於2012年6月6日,會員包括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託管銀行、基金銷售機構、基金評級機構及其他資產管理機構、相關服務機構。截至今年7月底,整個基金業從業人員註冊數量達到82萬餘人。
中基協官網最新資料顯示,中基協註冊普通會員691家、聯席會員314家、觀察會員3502家和特別會員135家,合計4642家。存續公募管理人151家,公募基金規模24.41萬億元,公募基金數量8969只,私募基金管理人24542家,私募基金規模19.73萬億元,私募基金產品數量12.15萬隻,私募基金從業人員17.94萬人,
截至三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65.87萬億元。其中,公募基金規模23.90萬億元,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8.64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7.52萬億元,基金公司管理的養老金規模3.73萬億元,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約3175億元,私募基金規模19.65萬億元,資產支援專項計劃規模2.28萬億元。
2021年中國金融監管仍是強監管、對違法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的主基調,金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也逐漸加大。作為主要監管機構的銀保監會和證監會頻出罰單,對機構的監管一直保持高壓。如近期北京、吉林、浙江、湖南等地證監局對轄區內24傢俬募基金管理人、7名負責人做出處罰。證券時報記者此前統計,今年以來,券商一共收到76張罰單(不包括從業人員,以公開時間為準),罰單型別有行政處罰、監管措施、自律處分等,內容涉及券商經紀、投行、資管、研究等主要業務。
2020年的資料顯示,銀保監會全系統共作出6581件行政處罰決定,處罰銀行保險機構3178家次,覆蓋各主要機構型別,處罰責任人員4554人次,作出警告4277家/人次;罰沒合計22.75億元(罰沒機構21.56億元,罰沒個人1.18億元);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19家次,責令停業整頓2家次,限制業務範圍4家次,吊銷業務許可證2家,取消(撤銷)任職資格161人次,禁止從業312人。
責編: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