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版的《2021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下稱“報告”)顯示,31個省份的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中,廣東連續5年位居首位;北京、江蘇分列第2、3位,與上年保持一致;進入前10位的地區還有上海、浙江、山東、湖北、安徽、四川和陝西。
報告編輯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創新創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多中心的區域創新體系基本形成。當前,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多個創新集聚區: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創新集聚區、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創新集聚區、以廣東為中心的珠三角創新集聚區,以及以成都、重慶、武漢、西安為中心的區域性創新集聚區。
從排名前10的省份來看,廣東、北京、江蘇、上海和浙江的區域創新能力處於第一梯隊,五大地區領先優勢持續擴大;山東創新能力提升速度放緩,湖北、安徽和陝西等地保持追趕態勢。
“目前區域創新正規化在發生變化,制度創新、生態型創新的優勢日益凸顯,各地都在積極爭取政策優勢、制度開放。”柳卸林表示。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要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東、中、西和東北地區協調發展。
具體來說,從31省份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變化來看,2021年上升的地區有10個,其中吉林上升9位,進步明顯,在東北地區處於領先地位;排名下降的地區有9個,寧夏和青海均下降6位。
從排名前10位的地區看,廣東繼續保持過去幾年的增長態勢,與其他省份創新能力差距不斷拉大;北京、江蘇、上海和浙江保持平穩發展,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山東、湖北和安徽保持平穩,四川進步明顯,陝西略有下降。
“今年我們增加了對2001~2020年中國區域創新能力的時空演變分析。發現這些年來,創新領先格局穩定,其中廣東、北京、江蘇和上海這4個省份一直穩定佔據全國前4位,是中國的創新集聚中心,浙江和山東緊隨其後。”柳卸林說,今年的報告顯示,地區間絕對差距變大、相對差距縮小,協調發展還不夠平衡。而第一梯隊的五個領先地區,絕對優勢更加明顯。
官方資料顯示,區域創新格局進一步協調。統計局今年9月22日公佈的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東、中、西部地區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分別為16517.3億元、4662.9億元和3212.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2%、12.0%和12.4%,中西部地區增速連續4年超過東部地區.
對於區域創新的下一步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和國土空間支撐體系。
在此前舉行的國新辦釋出會上,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說,“十四五”期間,要繼續支援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要強化國家重大創新基地和平臺佈局,著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在這方面,希望三地能夠在政策創新上起到“領頭雁”的作用,有更多探索,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互動、有機融合,率先打造我國科技創新策源地,形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各地也相繼結合資源稟賦制定了具體施工圖。
根據今年9月公佈的《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為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十四五”時期上海科創中心將狠抓8項重點任務落實。
廣東在10月中上旬公佈了《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廣東主要創新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強省,粵港澳大灣區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成為國家重要創新動力源。
《“十四五”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戰略行動計劃》提出,加速國家實驗室培育建設,推進在京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化發展,加速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推進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叢集建設,圍繞優勢領域新培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
柳卸林稱,從全國範圍來看,當前東西部地區差距在縮小,但南北地區差距在拉大。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東部沿海省份及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依然是創新能力領先地區,同時重慶、陝西、四川、貴州等西部地區追趕勢頭迅猛,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南方地區創新能力提升步伐快於北方,在排名前10位的省份中,南方省份佔7席。總體上看,區域協調發展有待提升。
“前五地區的市場機制發揮得比較好,其他地區需要加強學習。”在柳卸林看來,區域各級政府要透過最佳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同時,還應該關注區域發展中特大城市對周邊的虹吸效應,柳卸林表示:“北上廣深這些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持續增強,強省會城市同理。”在打造創新增長極的過程中,還應該積極培育副中心城市,形成多核驅動格局。這樣可以避免出現一城獨大的不協調發展局面,透過培育省內副中心城市,引導創新要素合理配置,引導形成多核驅動的創新格局。
此外,還要注意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此前釋出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長速度,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報告認為,在數字化時代,越來越多的數字化相關產業會在發達省份集聚,導致區域之間的創新能力差距拉大。另一方面,數字化加速了新興產業成長和集聚的過程,為部分落後省份提供了追趕的機會。
比如貴州省,從2014年就開始發展大資料產業,並於2015年建成國內首個大資料交易所。在隨後的6年裡,貴州境內已經形成了資料中心、電子資訊製造、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3個千億級產業叢集,並頒佈實施了多部大資料相關法規。貴州區域創新能力也由2014年的第26位,上升到如今的第1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