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機農業發展的模式,是否主體是小農戶?規模一般多大?他們以什麼方式與市場連結?因為中國(現階段只瞭解山東、山西的情況,這次去河南實地調查,不過 應該是一樣的)農民的家庭平均耕作面積大約10畝多,並且大部分農民是兼業農民,他們的主要收入是兼業工資。這樣的農業可不可以普及堆肥栽培?《堆肥普及論壇報》創辦者之一川崎廣人先生結合過去三、四十年在農業合作社和消費合作社間的工作經驗對以上問題進行了解答。
提問:日本有機農業發展的模式,是否主體是小農戶?規模一般多大?
川崎廣人:“小農”的國際科學定義是以家庭為單位,以生產資料個體所有製為基礎,或完全依靠勞動者自己勞動的小規模農業。我在青島農業大學工作的時候,對60個來自農村 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他們怎樣支付每年13000多元的學費、宿舍費、三餐費,有多少零用錢等等。其中80%學生的父母親是打工的兼業農民,家庭收入大部 分是來自打工的收入。剩下20%是父母栽培水果和蔬菜等作為收入來源。這樣的專業農民擁有很高的農業技術,也有很好的經營辦法。還有的少部分,生活費學費 是從親戚借來的。透過調查60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得知每個家庭耕作面積平均在10畝左右,每個人平均2-3畝。在中國,這麼小規模農民也可以做再生產。2009~2010年這60人的父親沒有一個人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
日本農民和中國農 民相比不一樣。現在日本農民156萬戶,專業農家(全部收入依靠農業,家庭成員都從事農業生產;43.9萬戶,28%),第一種兼業農民(全部收入中農業 收入佔50%以上,家人中一個人以上的兼業農民;21.7萬戶,14%)。第二種兼業農民(全部收入中除了農業收入以外佔50%以上;家人中一個人以上的 兼業農民;90.5萬戶,58%)。平均面積1.8ha(27畝)。一般來說,專業農民的耕作面積在2.3ha(30-45畝)以上,甚至有個別農民耕作 150畝以上的水田。
即便是耕作150畝的大米水田,農民也不常僱用勞動者,他們積極 地使用農業機械。例如:一箇中等規模蘋果園,農民栽培面積45畝以上,常僱傭幾個勞動者,可是大部分農民純收入比應屆高中畢業生工資還低。例子裡的蘋果園 的農民的收入比應屆大學畢業生高的農民很少。雖然他們的規模在農業上屬於中等檔次,可是經營內容和小農沒有什麼區別。我的朋友耕作60畝水田,他的收入大 多來自公司領取薪水,而來自農業的收入都是虧損。一般耕作大米的農民,勞動時間很少,技術簡單,可是收入很低甚至虧損。因此日本農民平均年齡65歲以上, 而且願意接班的人很少。總農地面積459萬ha之中約40萬ha已經是放棄耕作的荒地。在日本,只有努力提高農產品質量的農民才有生存下來的可能。論壇報 NO.7上介紹產出133萬人民幣的純收入的農民是個例外,他栽培的蔬菜都是跟消費合作社和超市的簽訂好的合同栽培,而他做到保證產品很高的質量。他們從 早晨工作到晚上,整年沒有休息日和農閒期。農業的發展和經營是很辛苦的,有它特別的難處。所以農業必須要有國家的支援和保護。
日本專業農民耕作面積比中國農民大,可是遠遠達不到歐美的水準,日本絕大多數農民都屬於小農。
日本農民和中國農民比較,絕大不同是日本多“篤農”,是盡心盡力地從事農業生產,並且自己研究栽培方法,而善於經營的專業農民有多少實在難以統計,推測大約 是專業農民的一半以上(20至30萬人)。如果不研究栽培技術就不能生存下來。他們每日觀察自己農地,並積極改良栽培方法。和篤農同志交流農業技術和方法 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的農業技術水平比農業普及員,甚至大學研究員都高很多。他們開發新的栽培方式和品種。關於現在蘋果富士品種栽培方法,蔬菜栽培方法等 大部分是他們自己開發的,甚至連堆肥栽培方式他們也開發。他們中有些去歐美觀察栽培方式,回來以後就著手嘗試改革。他們是合作社運動的中心人物兼熱心推進 者。他們免費教授栽培技術,關心幫助他們附近的農民和村落。篤農在田地裡花費的時間越多,相應會報的產量和質量就越好。
20-30年前,每年幾十中國農業培訓員來巖手縣(中日政府合同)學習栽培辦法和地域產業運業辦法,那個時代篤農經營很好,就樂意幫助培訓生,還給他們零用錢,他們帶多積蓄回中國。現在則沒有,因為篤農經營很難,沒有幫助的富餘。
在日本堆肥普及被篤農們推進。是他們首次自己製作堆肥,並指導用輪種作物防止土壤障礙,用堆肥和輪種這兩種發明來防止土壤病和作物障礙。他們是合作社運動的中心。
提問:他們以什麼方式與市場連結?
川崎廣人:日本農業協同組合(農協)在中國還沒詳細介紹,其中也有不少誤解。連已經取得日本大學的農業博士也還沒注意到,在中國發表的農協報告都是初級水平。論壇報期望中國研究員能理解日本農民的生活現狀,並積極去了解和學習農協和農業合作社的意義。
可以說,日本農民(專業農民和兼業農民)不參加農協就很難繼續農業事業。所以農民都參加農協。農協與農民專業合作社類似,但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相比較則具有更 大規模。例如巖手中央農協,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開始活動,戰後利用其所有的資產開始農協事業。當時農業以大米栽培為中心,農協任務是農業技術指導,肥料, 農具,農藥的購買,大米的銷售。後來大米栽培變少,作為代替大米栽培,信用(銀行)事業和農協保險成為了後來的中心事業。現在信用和保險事業佔了農協事業 的70%,職員數也和事業工作成正比例,農業關係減少了不少。在中國,被介紹的農協資訊只有基本的資訊。缺少詳細實際資訊。
戰後農協在每個村落(中國的村)僱傭職員開始事業。一旦面臨經營虧損時,透過政府指導,小規模農協由此合併為成為中小規模農協(鄉規模),鄉規模農協面臨虧 損時,經政府指導合併成為中規模農協(鎮規模農協),鎮規模農協面臨虧損時,政府指導合併成為大中型農協(縣規模農協),縣規模農協面臨虧損時,政府指導 合併成為大規模農協(市規模農協)。現在日本大部分農協是市規模農協。因為中心事業變成了信用(銀行)和保險業,所以大規模農協處理事務方便而且高效,形成實際信用和保險像全國一樣的事業。政府保護農協,民間銀行不允許在農村開展事業。問題是有機農業和栽培事業落後,雖然各農協重視栽培和農業,可是還未成功。
以篤農們為中心,設立小規模生產組合或農協小班,約有10-20名專業農民和兼業農民(兼業農民也可以參加小班,不過不會參加生產組合),專心開發品牌品種 和市場,就可以成功了。生產組合是農協中根據分工而分類的特化小集團,小農們一起買有機農業資材(更便宜)並製作加工品牌,這樣賣更有利於銷售。這麼做的優勢 是全部社員栽培同一種產品,例如,蘋果,蔬菜,迷你番茄,西瓜,長山藥等等。有統一的目的,而且住在附近,這樣一來為了進一步提高品牌,可以常常一起學習 培訓栽培。每個人都盡心盡力地試圖提高產品的質量水平。論壇報NO.1-8介紹的農民都參加生產組合或小班,農協全力支援。利用合作社的能力,去積極開發 市場,幫助準備自己的車輛,加工工場等等。
論壇報再次舉一個很好的農協例子,在巖手縣 江刺農協,社員6000多人,他們的主題是複合農業,重視開展農業事業並取得了成功。他們不需要和大型農協合並。農協重視有機農業栽培技術的培養,積極鼓勵社 員參加各種生產組合和小班(部),比如:大米部,大米採種部,大豆部,蔬菜部,蘋果部,蘑菇部,啤酒花部,和牛部(日本品種的牛,味道好,價格高),肉牛 部,奶牛部,和牛健康護理部,和青年小班(220人),女性小班(4500人),老齡小班(100人)。根據論壇報的經驗,有女性們積極參加的合作社組 織,肯定成功。江刺農協產出的產品都成為著名品牌。
在巖手縣,江刺蘋果生產組合是全國 各地都有名的,每年富士蘋果開始銷售時,禮品用10kg的江刺蘋果達100多萬日元(8.3萬元),全國電視臺爭相報道。現在江刺有8個蘋果生產組合 (128個社員),社員數10-20名。每日切磋琢磨蘋果種植技術。當然都有未來的接班人。他們是巖手縣第一個採用JM種,因為那個種的味道特別甜(16 糖度),對病害蟲抗力強,樹高2.5米。現在在中國還沒開始栽培,如果在中國首次採用農民合作社一定會大獲成功。他們都是篤農,自己的蘋果栽培技術做得好 更要為了培訓去歐洲學習。論壇報已經介紹過那個栽培辦法“依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蘋果栽培”可以在網上搜索到。
他們買方是消費合作社,大規模超市,商場,所以可以大量生產。他們組織生產組合,小班,就是為提高品牌質量並和農協合作開發好市場。他們品牌專案特點是:堆 肥,低農藥和好吃。論壇報推薦在中國生產堆肥栽培,低農藥(對身體安心安全)和糖度14度以上紅蘋果可以建立高階品牌而大獲成功。
現在在中國還沒有發達大規模綜合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信用,保險,購買資材,銷售,服務),可是應該重視品牌的開發。堆肥栽培可以幫助好品牌的製作和開 發。難道沒參加合作社,小農不能生存下來嗎?論壇報在中國已經見過好幾個沒有蘋果合作社的技術員的土地,因為全部社員都兼業農民,沒有像日本篤農一樣的農 民。沒有篤農的小農,合作社就無法成功發展。
有朝一日,中國農民綜合專業合作社發展壯 大,一邊推進對大規模事業有利的商品,例如信用和保險業,一邊推進農業栽培技術革新事業。雖然栽培技術方面的事業不可避免的落後,但是透過重視小規模特別 作物的生產組合組成10-20個社員,擁有同一理念,並且互相居住在附近,栽培同一作物並研究栽培方法等等,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提問:小農怎麼樣取得堆肥?
川崎廣人:大部分生產組合,小班的篤農,專業農民和部分兼業農民從農協等經營的堆肥工場(巖手縣70所)買堆肥,因為價格低廉,就都不生產自己堆肥了。中規模農場往往 也買堆肥,而大規模牧場則必然製作堆肥。別的牧場糞尿處理(堆肥製作)委託合作社堆肥工場。論壇報NO.9將介紹3000公頃,2200牛頭的牧場的迴圈 農業是如何運作的。
論壇報開始推廣普及堆肥栽培,首次學習堆肥的意義時候應該社員都在一起學習,建立統一目的,最終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堆肥工場。論壇報能為一個課本的話,非常榮幸。在日本,不學習的農民無法生存。最重要是學習知識技術的同時,增進一起學習的社員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