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數字化浪潮中,軟體企業多是以一個賦能者的形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賦能農業、工業、製造業等傳統行業的同時,鮮有人提出的一個問題是:軟體企業有沒有對自己賦能?大家會想當然地覺得軟體企業必然會先自我賦能,再去幫助其他行業完成效率升級,但事實真的如此麼?
另一個問題是,無程式碼究竟在數字化浪潮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風勢正勁,但也夾雜著來自不同群體的聲音。有人擔心會被替代丟了飯碗,有人覺得換湯不換藥不解決實際問題,有人覺得這是好的趨勢但不知道如何順勢而為,根源是缺少了一個清晰的定位。
隨著對問題探究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這兩個問題最終會迎來同一個答案,而這也許就是當下無程式碼技術的歸宿。
01 軟體企業的增長出路在哪裡
很多軟體企業以客戶、行業甚至以時代的增長為己任,但企業自身如何實現高增長呢?在公司會議上,一旦這個問題被丟擲,多會落地在商業模式的對比、商機線索的管理方法甚至一兩個專案的取捨上,卻唯獨少了對生產工具的討論、對生產效率的追逐。
對於軟體企業來說,一個簡單的公式就是增長=收入-人天成本,隨著交付成本的下降,增長會自然發生。那為何賦能者不考慮自賦呢,這也許來自於對程式碼的自負,認為自身的靈活性無可取代,擔心專業性會因工具而折損,經年形成的交付流程不容褻瀆。
然而,正如數睿資料副總裁李爭輝在“洞見2022第五屆中國企業服務年會”上分享的那樣,無程式碼軟體平臺並不會革了誰的命,反而會給軟體行業一次新的驅動,將這個行業裡的丙方從勞動力密集型推向技術密集型,促進整個軟體行業進一步細化分工,走向成熟。
如同電路設計軟體之於半導體行業,工程設計軟體之於建築行業一般,無程式碼軟體確實會改變行業原有的工作模式,但卻是在向良性高效的方向發展。原先陷於重複基礎勞動的人們,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業務、演算法、模型的研究中去,創造更大的價值。
數字化從來不是一場零和博弈。在無程式碼賦能這件事上,軟體企業的交付成本大幅降低,組織構成趨於穩定,智慧應用不斷累積,客戶滿意度顯著提升,企業護城河挖深拓寬,這才是值得所有軟體企業探索的增長之道。
02 無程式碼平臺的方向有哪些
海比研究院在第五屆中國企業服務年會上釋出的《2022中國企業數智服務市場趨勢洞察報告》中,將低/無程式碼平臺的型別分為四種:
場景應用型:以滿足業務場景應用開發為主,所開發的應用側重於自用
產品研發型:以滿足複雜的軟體產品或解決方案開發為主,所開發的應用側重於他用
平臺生態型:依託低/無程式碼平臺,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應用開發或產品服務
技術賦能型:以提供人工智慧演算法、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外掛為主,降低先進技術的應用門檻
每種型別都是結合了自身優勢和場景需求,透過無程式碼技術手段來幫助企業實現增長。對比這四種模式我們不難發現,增長的覆蓋面在不斷變寬,但是實現的難度也在逐級提升,而選擇技術賦能型,則是走上了一條夢想與荊棘並存的道路。
作為國內資料驅動的企業級無程式碼軟體平臺的開創者和領導者,數睿資料在第五屆中國企業服務年會上斬獲“2021中國企業級無程式碼廠商狀元獎”殊榮。數睿資料暢想未來軟體企業能像現在選擇資料庫和IDE工具一樣,選擇高質量的無程式碼平臺來幫助自己完成專案交付,而企業則可以去發展平臺工具以外的特色能力,諸如業務理解、AI能力等等。分工協作的軟體生態才能匹配未來全面數字化乃至數智化社會對於軟體行業的要求。
03 技術改變時代,同樣依賴時代
打車軟體的爆發是在2015年,但它的產品邏輯原型其實早在之前就已形成,但由於當時4G沒有全面落地、定位技術不夠精準、導航技術不夠成熟等原因,並沒有立刻改變時代。
無程式碼同樣走到了自己的關鍵時刻,但卻獲得了時代的眷顧。國民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於數字化生活的依賴、軟體工程技術數十年的積累、後疫情時代對於遠端交付的需求、線上辦公等趨勢,都在要求無程式碼技術必須站上時代的潮頭。在這個時刻,可選的道路有很多,為行業計深遠,選擇符合時代要求的產品,必將成為眾多軟體企業為增長佈局的下一個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