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經濟形態,其資源配置手段和方式也不同。
農耕時代,以土地和勞動力為主導的資源密集型的小農經濟,看似自給自足、看天吃飯,實際與賦稅和勞役、兵役強相關。政府掌握著資源的配置。
工業化時代,資源資本密集型的社會大分工,橫向上不斷突破市場邊界,縱向上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市場對資源配置佔據主導地位。但政府的作用同樣重要,比如行業准入、貿易准入門檻等規則制定和許可。
步入資訊化時代,資訊流與人才流、產品流、資金流、技術流等一道,成為政府與市場配置的重要資源,但其對生產力發展的貢獻遠沒有充分釋放出來。
就目前比較火熱的數字經濟而言,有兩方面共識:一是資料是關鍵的、重要的生產要素資源。二是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顯然,缺少了對資訊、對資料的資源配置手段和方式的探討。
如同資本對應市場一樣,資料之所以成為關鍵的、重要的要素資源,就在於網際網路。首先,網際網路是一種資訊通訊技術,由計算機主導的PC互聯到人與人為主導的移動互聯,如今正向著人機物三元融合的萬物智慧互聯發展。其次,網際網路是一場技術革命,逐漸滲透、粘連、整合各類經濟形態、社會形態和萬事萬物,改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最後,網際網路是一種思維,比如大家熟悉的去中心化、平臺化、快速迭代、流量、跨界、精準等。
而網際網路對資料資源的配置,類似政府這隻有形的手,因為網際網路有著一張實實在在的網路和管理節點、有著平臺,可以實現指令的快速下達和遵從。所以說,誰掌控了資料,誰就擁有了未來。
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對資料資源的配置,也類似市場這隻無形的手。一是網際網路的滲透、跨界,催生和創造了無數個新業態新行業新職業。二是網際網路的去中心化,打破了工業化時代的大而不倒神話,塑造了小個子同樣通吃市場的奇蹟,實現了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競爭。三是網際網路的快速精準,遠比傳統的市場競爭更直接、更猛烈。
總歸起來,網際網路可稱為資料資源配置的“第三隻手”,兼具政府有形和市場無形的特點。其資源配置方式,一是集合最佳化資料資源,比如平臺經濟;二是整合最佳化資料資源,比如共享經濟;三是聚合最佳化資料資源,比如定製經濟。
(作者系重慶郵電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