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層來看,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呈現多點開花局面,私募股權市場、併購市場和公開市場融資次數與金融均呈現增長態勢”“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手段創新對於文化產業的多維度資料的蒐集與處理能力,有效提高金融機構識別文化產業的風險、合理定價的能力及批次化金融服務能力”……
12月23日,在2021中國文化金融峰會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文創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趙岑釋出《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提出2021年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多點開花,要加大推進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力度,促進文化產業新業態提速。
文化產業投融資迅猛增長
根據《報告》,2021年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整體呈現“兩個不變”和“兩個變化”特徵。其中,“兩個不變”指的是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整體向好的趨勢不變,投融資市場支援數字文化發展的方向不變。
具體體現在資料上,是文化產業迅猛增長的融資次數與融資金額。《報告》顯示,2021年年初至三季度末,文化與旅遊產業投融資市場融資次數與融資金額增速明顯,同比增速分別為31.8%與34.1%。
市場分層來看,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呈現多點開花局面,私募股權市場、併購市場和公開市場融資次數與金融均呈現增長態勢。今年前三季度,私募股權市場和併購市場的融資次數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52.4%和31.6%;公開市場融資金額較去年同期增長41.0%;非上市企業債券融資金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6.7%。
在數字文化經濟投融資市場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數字文化經濟投融資市場仍延續2020年態勢,融資次數與融資金額保持持續增長。報告期內,私募股權市場融資次數與融資金額在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了雙增長,增速分別達到39.2%與52.5%,較2020年有更快的恢復。
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文化產業投融資指的是涉及文化及其相關產業的投融資活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中具備重要地位,也是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對於建立文化金融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王鵬說。
資本逐步脫離短期不理性
不容忽視的是,在以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過程中,文化產業與其他經濟領域的融合不斷加深,創造了新的機遇,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也面臨著新的機會與要求,文化產業的投資必須更加精細化,投資有效性要求變高。
據趙岑介紹,文化產業同樣面臨著短期內需疲軟、供應鏈受阻等問題。一方面既要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加大推進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力度,促進文化產業新業態提速。另一方面也要解決文化產業中的飯圈亂象、資本無序擴張、市場不良競爭等現象,避免過度投資和炒作形成泡沫。
“受益於過去金融市場指導政策以及文化產業的規範發展,我們看到了文化投融資市場的資本逐步脫離短期不理性的行為,文化投融資市場的融資環境變得更好了。”趙岑補充道。
在談及如何實現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服務完成從量向質的轉變這一話題時,趙岑表示,這就需要為金融插上科技的翅膀,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手段創新對於文化產業的多維度資料的蒐集與處理能力,有效提高金融機構識別文化產業的風險、合理定價的能力及批次化金融服務能力。
王鵬則進一步解釋稱,如果沒有金融科技、資訊科技的加持,包括文化產業在內的傳統投資領域,融資效率較為低下。以文化產業為例,這一領域企業核心資產主要涉及知識產業、版權等無形資產,缺乏更有價值的廠房、土地等固定資產,同時企業投資回報率難以估算,多種因素使得文化企業面臨融資難題。
“在這一背景下,運用金融手段支援文化產業融資至關重要,也是文化產業發展獲得資金支援的重要途徑。”王鵬表示,這一過程中,使用金融科技工具對於文化領域全產業鏈的投融資活動進行賦能,一方面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做好對相關企業的風控稽核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文化產業本身完成數字化升級,更好地實現文化產品資訊化、科技化。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