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恆心·恆新”2022恆天財富榮耀年會——“企投長盈 家業長青—企業金融與家族財富投資峰會”上,摩根資本董事總經理、原摩根大通亞太區高階副總裁蔣海濤先生受邀出席,並以“新經濟與財富管理”為主題發表精彩演講。
我們擷取蔣海濤先生演講內容精華整理成文,與您共賞思想華光,望有所得。
金融的本質是信用互換和價值創造
蔣海濤認為,企業家有三種身份,工業家、企業家和資本家。工業家擅長技術和產品開發,關注創新、體驗、品質,但可能不那麼善於經營管理;企業家擅長產品經營和企業管理,以利潤最大化作為經營目標;所謂資本家,就是懂得用資本經營方式,實施價值管理,追求價值最大化。
如何實施價值管理,實現價值創造?蔣海濤從傳統(貨幣)金融與現代(資本)金融的區別講起,輔以精彩和生動的案例作為支撐,為大家認識資本金融提供詳細解答。
他指出,金融的本質是信用互換和價值創造。貨幣金融與資本金融都以信用為基礎,但有很大區別。貨幣金融不創造價值,而資本金融以價值創造作為自己的使命。
貨幣金融以信用交換為基礎,藉助財務槓桿,實現信用效用最大化。與此同時,透過風險控制,做到槓桿和風控的均衡。簡單說來,貨幣金融的要點是“信用、槓桿、風控”。比如,買一套房子需要100萬。不用槓桿,100萬人民幣只能買一套。反之,藉助按揭貸款這個槓桿,可以買三套。而房價的走勢會決定獲利或者虧損,槓桿本身是一把雙刃劍。這就需要藉助風險控制機制,實現槓桿與風險的均衡,滿足信用效用最大化這個根本目標。
資本金融以資本經營為手段,以價值創造為目標。藉助資本市場價值發現和資源最佳化配置的機制,完成“資源變資本”的過程。透過一系列的結構設計,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簡單說來,現代金融的要點是“信用、結構、價值”。
數字技術帶來的是一場交易革命
蔣海濤指出,技術和交易,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兩大驅動力。交易,是人類文明進化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正是交易,讓產品成為商品,勞動實現價值,促進社會分工,經濟得以繁榮。
所謂“交易”,習慣上稱為“貿易”、“生意”、“買賣”。任何交易都由四大因素構成:第一,交易主體,即買方和賣方;第二,交易物件,即產品和服務;第三,交易媒介,即資訊和信用;第四,交易規則,即法律和市場。基於交易媒介,派生出商業和金融兩大交易形態。
商業的基礎是資訊,金融的基礎是信用。自從六千年前交易發明以來,資訊和信用始終是促成交易最重要、也是最活躍的因素。兩千七百年前出現基於國家主權或皇權的第一枚金幣以來,商業和金融成為一對孿生姐妹,與交易相生相伴。五百年前公司制度和股票市場的發明,建立起現代資本主義的雛形,推動交易和經濟蓬勃發展。
資訊不對稱是傳統商業的靈魂。長期以來,多環節、長週期、低效率、高成本,成為傳統商業四大痛點。過去三十年,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利用數字技術實現資訊撮合,解決交易過程中資訊不對稱的痼疾,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網際網路的上半場以資訊撮合為特徵,我們可以稱之為“資訊革命”或者“商業革命”。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在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加持下,正在拉開“信用革命”的帷幕。
所謂信用革命,就是利用數字技術解決信用與風險均衡的問題。從根本上說,正是數字化的風險控制機制,讓信用互換過程中槓桿放得更大,效用、效率和效益更高,交易的風險和成本更低。
研究表明,網際網路技術的推廣應用正從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方向演進。與此同時,基於信用的價值網際網路正在引起各方關注。結合產業網際網路模式,金融與商業一體化趨勢將會越來越明顯,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將會越來越緊密。
蔣海濤指出,我們正在經歷著一場交易革命,機遇與挑戰並存。創新是商業發展的唯一動力。過去四十年,全球資本市場出現巨量泡沫,“量化寬鬆”、“流動性過剩”,成為資本經濟代名詞。前所未有的過剩資本尋找出口,數字技術為資本市場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資本市場為新經濟和價值創造提供製度保障。
新金融與新產業正在走向融合
蔣海濤指出,中國企業發展壯大,需要資本經營戰略護航。我們的企業家要堅持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相融合的理念,在做好生產經營的同時,要藉助資本實現價值創造。
資本經營戰略是傳統企業走向現代企業的分水嶺。蔣海濤表示,我們欣喜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意識到,企業發展離不開資本經營戰略。當今世界產業金融化現象越來越明顯。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融合的趨勢越來越強烈。
從這個意義上說,誰能掌握現代金融技術,開啟價值創造的“密碼”,誰就能夠駕馭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自己處於競爭的制高點,我們要堅持“技術、產業、資本”戰略協同,切實把握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