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頭部”的特徵越來越明顯。
如果不能識別一個系統的頭部,僅憑個人努力,會越來越追不上這個時代,窮人會越來越窮。”
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珠穆朗瑪峰。
第二高峰呢?答案是:喬戈裡峰,海拔8611米,只比珠峰低233米,知名度卻很低。
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是誰?阿姆斯特朗。
誰是第二個呢?答案是:巴茲.奧爾德林,只比阿姆斯特朗晚出艙幾分鐘,卻鮮有人知。
這就是“頭部效應”。
網際網路頭部企業是:百度,阿里,騰訊;
電商頭部平臺是:淘寶,京東,拼多多;
影片播放頭部是:騰訊,愛奇藝,優酷;
團購頭部平臺是:美團,大眾點評;
網約車的頭部是:迪迪;
……
這都是廣為人知的“頭部”!
在每一個系統裡,“頭部”所產生的品牌效應、佔據的市場流量,大概是70-80%;
剩下的20-30%,才是其他所有人共有的!
一旦你成為頭部,你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名聲,資源,進而得到更多收益!
這又讓你繼續投入更多資源,繼續擴大優勢,最後的結果就是,頭部的人獲得更高的增長率。
早晨看到齊帆齊老師的一篇文章,說“每個行業的資源都是被頭部佔盡了紅利,強者恆強”,說的也是這種頭部效應。
一個頭部公司裡的廣告策劃,最容易拿到大case,接觸更多的資源,得到更多的實踐機會,成長進步得更快,成功後積累名聲的速度也更快;
一個自媒體大號,能收到更多的讀者點評,能招更多優秀的人才做策劃,吸納更多優秀的寫手,獲得更多粉絲,進而邀請優秀的老師講課,能延伸出更多玩法。
如果行業有突破,最先突破的也是他們。
如果頭部和頭部之間,再相互學習,那頭部的加速度就更快了,會迸發出更高的能量。
兩個相同大學畢業的人,才幹、努力程度相當,進入頭部行業比如網際網路、金融,和進入尾部行業比如郵政、物流,獲得的能力和薪水的加速度完全不同。
哪怕同一家公司,進入頭部部門(核心部門)和非頭部部門,得到的成長速度也肯定不一樣。
網際網路時代,“頭部”的特徵越來越明顯。
如果不能識別一個系統的頭部,僅憑個人努力,會越來越追不上這個時代,窮人會越來越窮。
為什麼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為什麼寒門再鬧出貴子?
因為資源的進一步流通,不論是社會資源也好、教育資源(優秀的家長,老師,孩子)也好,都形成了頭部效應。
而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最關鍵的,是如何找到自己的頭部,怎麼進入頭部?
下節繼續!結合福布斯華人榜,和身邊的例子 —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