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理想汽車CEO李想的一則微博成為了焦點。
可以看到,在這張名為:24個月挑戰中大型SUV銷量冠軍的對比圖中,對手其實只有大眾一家,目的性很明確。而自家的理想汽車11月上險量已經超越了大眾汽車途昂、途銳、攬境、ID.6X以及ID.6 Crozz等五款中大型SUV的總量。
而圖中另外的兩個時間節點,一個是理想ONE開始交付的日期,另一個是去年9月大眾中國CEO馮思翰表達對增程式技術的看法的一番言論。
一年多了,李想仍然“牢記”大眾CEO的話,並且再次回擊,儼然是:你打我左臉,我用右臉打回你的態勢(看資料確實打得好)。但是仔細想,無論是純電還是增程,終究是兩種技術的探討與選擇,何必互相攻擊?
理想or大眾,到底誰先碰誰?
其實回顧一下時間軸,在大眾CEO發出:“增程式電動車從單車角度看具備一定的價值,但從國家和地球的角度來說“簡直是胡說八道,是最糟糕的方案。”的觀點之時,李想已經在去年8月的使用者日活動現場“開噴”。而在馮思翰此番言論之後,李想又發微博表態“願意一戰”,並且一連@了大眾汽車,理想汽車,奧迪、保時捷等子品牌以及大眾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博士。所以不免有網友表示,此舉誰碰誰還不好說,畢竟在當下,關於技術的辯論誰贏誰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透過話題吸引關注。
純電or增程,到底哪種更好?
理想在年初提出了到2025年要佔有中國新能源市場20%的份額,累計售出160萬新車的目標。後有將收購北京現代第一工廠的訊息,這個工廠擁有40-50萬臺的年產能,收購成功後理想的產能會大大提升。從目標和動作能看出理想的野心。
所以增程式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嗎?在目前過渡階段,增程式和PHEV車型相對於純燃油車型,碳排放量會減少一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為節能減排做了一定的貢獻。
但增程式會有一些短板,比如高速油耗高,虧電狀態動力減弱等,但是在目前階段,顯然還“達不到”所謂的糟糕程度。
而至於大眾CEO的動機,我們也能從大眾在華電動化戰略窺探一二:同樣是這一年間,ID.家族的主力車型紛紛進入國內市場,大眾是擺明了打算一步到位,期間自然需要有人借題表態。
不管怎樣,兩家企業共同證明了一件事:至少發動機持續運轉在高效區的增程動力,油耗相對普通混動車確實存在一些優勢;而市場已經證明,短期內這一路線仍然有實用價值。
新能源的路徑不止一種,碳中和方為終點。所以,與其互懟,不如各自在自己的舞臺上繼續努力。對於大眾來說,也應該思考一下自己的問題,而對於理想來說,當未來有新的競爭對手出現甚至反超你時,你又將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