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過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負。也許它詮釋了一個人最美好的生活態度,過去所發生的一切,無論好壞,已然過去,未來的一切不確定因素又太多,無需過於展望。只有當下才是真真切切屬於自己的生活。然而,道理很多人都懂,卻還是常常過不好,整日活在對過去的糾結之中,或是對未來的焦慮裡。
剛剛閱讀完了《幸福的勇氣》中的相關內容:無法改變的真正理由。阿德勒心理學的基本主張是:在判斷自己言行以及他人言行時,思考其背後所隱藏的“目的 ”。無論過去發生什麼,都不起決定作用,過去有沒有精神創傷也都沒有關係,因為人並不是受過去的原因驅動,而是按照現在的目的活著。決定我們生活方式的並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無論之前的人生髮生過什麼,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
我們並不是受過去精神創傷擺佈的脆弱存在,阿德勒思想本身就是基於對人的尊嚴與潛能的強烈信賴,他認為人隨時可以決定自我。我們隨時都可以決定自我,可以選擇新的自己。儘管如此,我們卻很難改變自己,雖然很想改變,但卻無法改變。這又要涉及“變化是什麼”這個問題,倘若說的過激一些,變化就意味著死亡。人們不想改變,無論多麼痛苦也想維持現狀,還要為維持現狀這一選擇尋找一些合適的藉口。將自己的過去總結為雖然經歷了那麼多的事情,但現在這樣已經不錯了。為了肯定現在而去肯定不幸的過去,問題不在於過去發生了什麼,而是現在的自己賦予過去什麼樣的意義。
文中哲人還表示,我們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什麼真正意義上的過去,只有根據千人千樣的現在而被著色的各種各樣的解釋。所謂的過去,並不是無法回去,而是根本不存在。只要不認清這一點,就無法搞懂目的論的本質。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是由許許多多的此時此刻組成的,過去是好是壞,所經歷的一切對於我們的現在沒什麼影響,真正的意義完全由我們自己如何賦予這些經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