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維尼亞剛剛啟動了一項面向北京冬奧會的特別任務。”近日接受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專訪時,斯洛維尼亞駐華大使蘇嵐略帶神秘地說,“特里格拉夫山冰川的冰塊已經從我們的首都盧布林雅那出發,它將經過多個曾舉辦過冬奧會的城市,最後到達北京。”
斯洛維尼亞駐華大使蘇嵐。
蘇嵐表示,斯洛維尼亞希望透過這一舉動呼籲全世界關注氣候變暖問題,同時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倡導的綠色低碳理念增色。
萬里送冰,呼籲應對地球暖化危機
特里格拉夫山是斯洛維尼亞的最高峰,也是朱利安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山上的冰川部分正在逐漸消融。
據介紹,一輛載有特里格拉夫山冰塊的混合動力汽車已從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林雅那出發,途經摩納哥、義大利都靈、德國加爾米施-帕滕基興、挪威利勒哈默爾、芬蘭赫爾辛基、俄羅斯莫斯科等地,計劃行進13000公里後抵達北京。上述城市大多舉辦過冬奧會。
斯洛維尼亞駐華大使蘇嵐為北京冬奧會題寫寄語。
“透過這一行動我們想表達的是,再次提醒人們氣候變化給地球帶來的危險。根據歐洲環境署的說法,如果我們對氣候變化不做些什麼,到20世紀末,84%的歐洲冰川將會消失。未來,那些曾經舉辦冬奧會的城市,恐怕會因為溫度過高再與冬奧會無緣了。”蘇嵐如是說。
據介紹,送冰行動由斯洛維尼亞奧委會組織實施,並得到斯洛維尼亞總統博魯特·帕霍爾和摩納哥親王阿爾貝二世的支援,阿爾貝二世目前擔任國際奧委會可持續發展和傳承委員會主席。
斯洛維尼亞工程師參與設計“雪如意”
“新冠疫情下組織一場大型國際體育賽事非常困難,但看起來中國已經準備好了。”蘇嵐這樣表達她對北京成功舉辦冬奧會的信心。今年2月,她曾受中國外交部邀請,前往河北張家口,參觀了包括跳臺滑雪、高山滑雪、雪橇等專案的競賽場館。
斯洛維尼亞駐華大使蘇嵐為北京冬奧會題寫寄語
跳臺滑雪是斯洛文尼的強項。衍生於跳臺滑雪的極限運動飛行滑雪,正是在1936年起源於斯洛維尼亞。蘇嵐對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印象頗深,這座以中國傳統形象“如意”為造型的冬奧比賽設施,其混凝土基礎上所有建築的設計都是由斯洛維尼亞工程師負責的。
斯洛維尼亞與中國在冬季體育領域廣泛開展交流合作。2020年1月,中國18個省份的60多名運動員移師海外,在斯洛維尼亞舉行了中國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的跳臺滑雪比賽。中國冬季專案國家隊還聘請了斯洛維尼亞籍教練。
12月14日,第四屆中斯冰雪論壇在首都體育學院舉辦,中斯體育界人士和專家學者就雙方體育教育和產業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200萬人口國家獲得體育成功的秘密
除了跳臺滑雪,斯洛維尼亞在高山滑雪、冬季兩項、越野滑雪、單板滑雪等冬奧會專案上都有很強的實力,曾多次在冬奧賽場摘金奪銀。斯洛維尼亞還誕生了盧卡·東契奇和揚·奧布拉克這樣世界聞名的籃球和足球巨星。對一個人口僅200多萬的國家來說十分不易。蘇嵐表示,斯洛維尼亞體育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全民積極參與體育運動。
據統計,斯洛維尼亞約70%的人口經常參與體育運動。斯洛維尼亞的體育教育甚至可以從幼兒園階段算起。按照相關規定,斯洛維尼亞中小學每週必須有兩個至三個體育課時。
為了準確掌握中小學生的身體狀況,斯洛維尼亞在20世紀80年代推行了一套青少年運動和發育監測系統,記錄本國青少年的學校體能測試和日常鍛鍊情況,以幫助有關部門觀察全國青少年的體育和健康水平。
“我們非常鼓勵和支援孩子花一些時間參加體育活動,因為體育真的有助於他們的全面發展。”蘇嵐說,“孩子們參加運動比賽,不論輸贏,都能學會合作,瞭解什麼是團隊精神,建立彼此信任和友誼,這就是為什麼體育如此重要。”
“奧運會也是一樣,最重要的不是贏,而是參與。”蘇嵐引用現代奧運之父顧拜旦的名言如是說。她希望冬奧會能夠吸引更多人參與體育運動。
北京是一座偉大的、宜居的城市
蘇嵐提到,今年9月底,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階代表博雷利舉行了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10月15日,習近平主席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通電話,中歐之間無論在工作層面還是領導人級別均保持著良好溝通與對話。
2022年,中斯將慶祝建交30週年,斯洛維尼亞駐華大使館正在準備一系列交流活動,屆時將向中國民眾介紹有關斯洛維尼亞的歷史、電影、文化、旅遊等資訊,並邀請雙方的各行各業專家、學者等進行交流互動,拉近彼此距離。
斯洛維尼亞駐華大使蘇嵐寄語北京冬奧會:預祝北京2022年冬奧會圓滿成功!
“斯洛維尼亞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國家,也是全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斯在環保領域可以開展很多合作。”蘇嵐在採訪中再次提到生態環保話題。
蘇嵐認為,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宣佈中國的“雙碳”目標,對全世界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一年多來,蘇嵐到中國各地走訪,她注意到各地政府都有自己的環保計劃和行動,她認為中國所做出的承諾是負責任、且有成效的。
蘇嵐的住所位於北京朝陽公園附近,結束公務後,她時常沿著林蔭道路漫步回家。“北京是一座偉大的城市,它是中國的政治中心,同時也是一座宜居的城市,對於一座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特大城市,這並不容易。”蘇嵐對北京市的城市建設和近年來在生態環保領域的努力給予了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