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三峽省”籌備組,省會都選在了宜昌,為何卻被撤銷?
建國初期,我國先後撤銷了皖南行署、皖北行署、蘇南行署、蘇北行署、熱河省、平原省、西康省等省份,奠定了現在的行政區劃基礎。
此後雖有調整,可也僅僅是省際之間的小幅度調整。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兩個省級行政區很特殊:三峽省、重慶市。眾所周知,重慶與四川本是一家,於1997年6月正式升格為直轄市。
這三峽省是怎麼一回事?與重慶升格為直轄市有著怎樣的聯絡?
圖|“三峽省”風景
三峽省的設立初衷,與三峽工程有著莫大的聯絡。提及三峽工程的歷史,就繞不開孫中山。
1894年,孫中山在《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了"平水患、興水利"的想法,建議利用水力發電。
圖|《建國方略》
清末民初,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最早提出了三峽工程的構想:
改良此上游一段,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不得不說,孫中山的規劃極具前瞻性,可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並不具備實施條件。
直至新中國成立後,長江水患依舊嚴重,三峽工程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中央就三峽工程展開了論證,並有計劃的實施。
圖|毛主席暢遊長江
1956年,毛主席遊覽長江名勝,寫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詩句,寄託了對三峽工程的美好願景。
1970年,葛洲壩工程正式開工建設。1981年12️,葛洲壩水利樞紐二江電站一二號機組正式投產。
圖|三峽水庫淹沒範圍示意圖
1982年,鄧小平在聽取準備興建三峽工程的彙報時,不失時機的定下了調子:“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
此後,中央各部委就三峽工程開始了緊張論證。
三峽工程千頭萬緒,首當其衝的就是移民問題。
為此,中央於1985年2月特意成立了“三峽省籌備組”,三峽省的成立被提上了日程。
三峽省籌備工作程序很快,連省會都遠在了宜昌。
圖|宜昌
三峽省的行政區劃,具體情況如下:
原四川省涪陵地區,轄南川、墊江、豐都、武隆、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等;
原四川省萬縣地區,轄萬縣市、萬縣、開縣、梁平、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城口等;
圖|三峽省的成立牽涉到四川、湖北兩省
原湖北省宜昌地區,轄宜昌縣、宜都、枝江、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和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原湖北省宜昌市;
原巴東縣,隸屬於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籌備中的三峽省,總面積為8.4萬平方公里,與現在的重慶市面積(8.24萬平方千米)相當。
然而,三峽省並不順利。三峽省起初並不叫三峽省,先後更名為三峽行政特區、三峽特區、三峽行政區,直至改稱三峽省。
圖|三峽省籌備組檔案及工作證
1986年5月,中央下達了《關於將三峽省籌備組改建為三峽地區經濟開發辦公室 (三經辦)的通知》檔案。《通知》明確指出:三峽省籌備組被撤銷,其籌備組工作人員全被調回原職。
以三峽省籌備組被撤銷為標誌,三峽省正式宣告流產。下圖中的“三峽省籌備組醫療證”,便見證了三峽省的籌建過程。
由此可見,當時三峽省的籌備工作細化到了什麼程度。
圖|三峽省籌備組醫療證
三峽省從籌備到夭折,前後就一年多的時間。三峽省也成了我國自建國後,唯一一個正式籌建而又最終撤銷的省份。
在筆者看來,三峽省被撤銷的深層次原因,主要還是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省情”不理想,小而窮;
“三峽省”是一個既小又窮的農業大省,耕地面積達1908萬畝。
三峽省從事農業的人口就達到了1583萬人,佔總人口的89.9%。
三峽省“三地一市”,貧困縣就佔了27個,這是一個巨大的包袱。
圖|三峽省(省會宜昌)
援引1984年資料,三峽省的工農業總產值為89.82億元,人均僅為511元,而全國同期人均水平為1026元。可想而知,三峽省的底子薄到了什麼地步。
其二、牽涉面廣,各方利益難以平衡;
三峽省的成立,牽涉面很廣,省會選址宜昌就是一個例子。
三峽省的省會設在了湖北宜昌,就很有必要向湖北“借地”。
根據三峽省行政區劃規劃,當陽縣、枝江縣、宜都縣、五峰縣等4個頗具發展潛力的“富裕縣”,就要劃歸三峽省。
圖|三峽省區點陣圖
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感情上,湖北難以接受。
不僅如此,三峽省省會選在了宜昌,未來對轄區各地市輻射能力不強,也就難以帶動“本省”經濟發展。
加之,上文已經提到三峽省底子薄,這個矛盾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是無法解決的。
其三、重慶方面180米方案;
三峽省的籌備成立,是建立在三峽庫區水位線150米的基礎上的,並不包含重慶。
儘管如此,重慶為服務於三峽工程建設,規劃方面做出了很大的犧牲。
舉一個例子,重慶考慮到未來三峽工程的建設,蓋房子也得往200米的未來水庫線以上蓋。
圖|重慶地圖
三峽省即將被裁撤的時候,重慶方面提出了水位線180米的方案。
如此一來,長江就成了連線華南和華中、華東的黃金水道,萬噸級船隊也將得到很大的實惠:從武漢直接到重慶。
重慶的方案得到了中央認可,三峽省裁撤之後,三峽工程就向重慶傾斜,後來重慶升格直轄市也提上了日程。
圖|三峽大壩
三峽省儘管沒有成為我國正式的一級行政區劃,可另建省級行政區,服務於三峽水利工程建設的思路是沒有問題的。
這就為後來重慶升格為直轄市,埋下了歷史的伏筆。
1997年,重慶升格為直轄市。開啟重慶地圖,結合三峽省轄區地圖,就會發現二者何其相似乃爾。
某種程度上來說,重慶市彌補了三峽省的先天不足,更好地服務於三峽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