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一樓,上二樓,二樓主要以伊特魯利亞(Etruscan)和羅馬文物(Roman)為主,上面的文字是德語。
上到二層的樓梯
這是從二樓向外看博物館正面的愛奧尼亞柱。
這是從二層看穹頂的下方。
首先看到的是與墓葬有關的文物,伊特魯利亞人的墓葬非常有名,而且影響到了羅馬人的墓葬形式。
伊特魯利亞,簡單說就是羅馬人到來之前,義大利中部的文明,大致是現在的托斯卡納、拉齊奧和翁布里亞地區。現在義大利的阿雷佐、塔爾奎尼亞、奧維耶託和佩魯賈等地名,依舊是源自伊特魯利亞的城邦名。
按照羅馬人的說法,他們是從特洛伊戰爭之後逃來的特洛伊後裔,當羅馬人來到臺伯河邊時,周邊基本都是伊特魯利亞人等當地民族。後來的羅馬文明也深受伊特魯利亞文明的影響,羅馬王政時期曾有幾位國王也是伊特魯利亞人,只不過伊特魯利亞人後來慢慢被羅馬人征服並同化。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把伊特魯利亞和羅馬文物放在一起的原因。
各種大小不同的石棺,伊特魯利亞人以土葬為主,但也有火葬。尺寸較小的石棺有可能是成人的骨灰翁,也可能是兒童的石棺。
這是一個典型的伊特魯利亞石灰岩石棺,年代約在公元前460-440年間。石棺上方是墓主人的雕像,這種姿勢其實是古希臘羅馬人參加宴會時,半臥半躺用餐的姿勢,因為那時還沒有椅子和坐著吃飯的概念。世界各大博物館中基本都有這種伊特魯利亞人的石棺。
這個石棺尺寸較小,很可能是存放骨灰用的石棺。
這件青銅鑄造的容器,其實也是個骨灰甕,出土於義大利卡普亞地區,年代約在公元前500年,此時卡普亞還未被羅馬吞併,布匿戰爭時期還曾與迦太基結盟。
青銅甕上面的蓋子上,有一個吹長號角的人和三匹馬。
Arnth Churcles的石棺,年代約在公元前300-270年間。發現地為今義大利的諾奇亞(Norchia)的一處墓地。
諾奇亞是一個古老的伊特魯利亞城市,大致位於著名的克勞迪亞大道附近,距離伊特魯利亞城邦塔爾奎尼亞不遠。現在那裡還有大型的墓地和一些殘存的石棺。
石棺蓋上一個躺著的老人雕像,是墓主人。石棺的邊上刻有他的名字Arnth Churcles。石棺側面的圖案,可能是墓主人生前參加過的戰爭場景。據介紹上說,當時墓室裡共有五具石棺,可能是父母等家人的石棺。
這些雕刻可能都是來自不同時期的石棺。
普布利烏斯.阿伊迪烏斯.安菲奧(Publius Aiedius Amphio)和他的妻子阿伊迪亞(Aiedia)的墓葬石雕像,年代約公元前30年,地點為羅馬阿皮亞大道上。
這種浮雕在當時屬於獲得公民權的被解放奴隸的墓葬形式。男主人的服裝(託伽)和兩人互握雙手(類似婚禮儀式),表示他們的社會地位、尊嚴和美德。
蓋烏斯·沃爾姆紐斯和他妻子的墓石(Tombstone of Gaius Volumnius and His Wife),年代公元前一世紀上半葉。發現於義大利北部,展品來到柏林之前曾在威尼斯的一個博物館內。
墓石的上半部,像是一個貝殼似的拱門,裡面是已故夫妻的頭像。拱門的兩側,上方是兩隻獅子,下方是馱著天的阿特拉斯。不過右邊的是按照左側對稱修復的。
歘拐的女孩(Girl Playing Astragaloi),約公元150年的大理石雕刻,發現於義大利羅馬七丘之一的西里歐山(Caelian Hill)東坡。
這尊雕刻很可能是一個女孩墓葬的雕刻,女孩在玩著她生前的遊戲,我只知道北京話叫歘拐,也就是用羊拐做的一種玩具,以前女孩子們幾乎都會玩,現在的孩子好像沒人玩了。看來這個遊戲也是自古就有,而且羅馬時代就有。
準確地說,羊拐是羊的距骨,德文Astragaloi,英文Knucklebones。
一個伊特魯利亞神廟的模型,這種神廟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看起來比同時代希臘神廟要簡單些。
羅馬人在二世紀之前(特別是基督教成為國教之前),大多采用火葬的殯葬形式,比如凱撒、奧古斯都、圖拉真和哈德良等皇帝都是火葬,陵墓中安放的都是骨灰翁,如奧古斯都陵、圖拉真記功柱下,以及聖天使堡(哈德良墓)等。
大約在2世紀後,羅馬人的殯葬形式逐漸由火葬改為石棺,這很可能與伊特魯利亞人的習俗有關,不過羅馬人的石棺要比早期伊特魯利亞人的石棺更大,雕刻也更精美,最著名的如位於梵蒂岡博物館內,君士坦丁母親海倫娜的紅色斑岩石棺。
下面的石棺稱作美狄亞石棺(Medea Sarcophagus),出土於羅馬附近,年代約在140-150年之間。
當時的羅馬石棺流行用希臘神話做浮雕的主題。美狄亞(Medea)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島國科爾基斯(Colchis)的公主,伊阿宋的妻子,神通廣大的女巫,也是個悲劇人物。
石棺側面的浮雕展示了美狄亞神話中的四個場景,與雅典詩人歐里庇德斯的悲劇同名。
下面這個大理石石棺被發現於羅馬阿皮亞大道,年代約在公元200年。上面的浮雕全是希臘神話中的神,如阿波羅、雅典娜(密涅瓦)和九位繆斯女神等。
石棺上刻有銘文,是一個叫烏爾皮亞·尤提基亞(Ulpia Eutychia)的女人為她父母製作的石棺。
石棺上的浮雕
這些頭像我沒有拍到介紹,伊特魯利亞或者羅馬時期的壁畫頭像都有可能。我在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館內看到過很多類似的。那時的繪畫水平並不比一千年後文藝復興之前的水平差。
一些金屬器物。
盾牌
銅鏡
黃金飾品
內有浮雕的銀盤
各種銀製容器
銀器
羅馬時期的玻璃製品。
馬賽克鑲嵌畫,半人馬與猛獸搏鬥,年代:公元130年。
這幅馬賽克畫的發現地,是位於羅馬以西約30公里蒂沃利的,著名的哈德良別墅(Villa Adriana)。
鑲嵌畫是哈德良別墅餐廳地面的一部分,1846年來到德國,相當珍貴。
畫的內容是兩隻半人馬(希臘神話)與幾隻猛獸搏鬥的場面,據說題材還是源自於古希臘的畫作。
一些羅馬時期的馬賽克地面磚。
黏土浮雕《尼羅河景觀》,年代約在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后1世紀間。
這種黏土裝飾通常是在羅馬帝國早期用來裝飾房屋或神廟所用,畫面表現的是尼羅河,有船,鱷魚,以及岸上的房屋和神廟等(埃及曾是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奧古斯都以後直屬皇帝私人)。
這件裝飾物是19世紀時,由眾多碎片拼合而成的。
這幅馬賽克畫也是尼羅河邊的景色,年代約在公元前80年。被發現於帕萊斯特里納(Palestrina,今屬於羅馬大區)一個廣場對面的大廳後殿。
這幅大型地面畫描寫的是尼羅河水氾濫期間,一些情侶們在河邊舉辦盛宴的場面,人物大多是羅馬時期貴族半躺側臥的餐飲姿勢,上面有一個大型的花架做遮陽棚。
3世紀的馬賽克地磚,發現於羅馬附近。
地磚一共32塊,由不同顏色的天然碎石拼成。這只是其中一塊,畫面的內容是兩個正在演出的悲劇戲劇演員,演員穿著戲劇服,腳下的鞋底非常厚,類似於中國戲劇的厚底靴。
牆面上的圓形人像畫,公元50-79年,出自龐貝遺址。
這種圓形人像畫,在文藝復興時期被稱作“Tondo”。
畫中人物是維納斯和阿莫爾(Venus and Amor),阿莫爾其實就是我們熟知的愛神丘位元(對應希臘神話的厄洛斯),所以有首歌詞中唱到,愛是阿莫。
這幅畫據稱來自龐貝古城遺址,當時的人家喜歡在牆壁上畫上希臘或羅馬的英雄和女神等人物。
這類壁畫在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館內也能見到很多。
這件圓形的瑪瑙雕刻品,非常精美漂亮。表現的是羅馬皇帝哈德良乘著由鷹駕馭的戰車,被天使帶去了天上(死亡)。所以推測雕刻的年代在公元117-138年間。
也有一種說法,這本是為皇帝克勞狄烏斯製作的,只是後來把頭像改成了哈德良,那樣的話,年代就是在公元50年前後的了。
一些似乎與羅馬無關的小物件,還帶點中國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