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鋒道,一個入行20年的老地產人,一個入行3個月的自媒體小白。
在前幾天舉辦的中央工作會議中,其中特地提到了房地產行業。緊接著,多名高層又對會議進行了多方位的解讀。
其中有一句久違的話:房地產是支柱產業。
坦白講,這句話感覺很多很多年沒有在官媒聽到了,“房住不炒”的定位落實了五年,沒有絲毫動搖的跡象。
怎麼就又重提支柱產業了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先梳理清楚三個概念。
滯脹、房地產的本質以及實體經濟的未來。
哇,這三個概念,讓我一個菜鳥來講,估計會被答友在評論區噴成狗。
不過,我還是想聊聊我的觀點。注意,只是觀點,沒有立場。如果有語句謬誤之處,請指教,求下嘴輕點。
一、滯脹
在知乎一直能看到關於滯脹的文章和問答,很專業,但是一直不能切身體會,所以無法感同身受的表達出來,什麼是滯脹。
這幾天一直在忙著裝房子看傢俱。到市場一看,發現所有建築材料跟去年相比都了30%以上,其中瓷磚、衛浴、水泥、塗料等各方面水泥的價格,漲幅最大,已經高達39%,我問了房產圈的朋友,他們說有部分地區水泥漲價高達50%以上,在半年以前水泥的價格約為400元每噸,現在的水泥價格上升到700元每噸,螺紋鋼鐵原本是在4000元左右每噸的,現在價格也來到了6200元左右每噸,如今的建造成本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5%,進一步的壓縮房地產開發商的利潤空間,如今開發商建造出來的房子,備案價高了,沒人買,備案價低了,幾乎沒有利潤可言,面對兩難的情況,很多開發商只能選擇躺平,降本增效,直白點就是裁員+封盤裝死。隨便在知乎搜搜,就能發現很多這方面的訊息。
好吧,材料貴我也認了,沒想到人工成本比去年也只高不低,大工的日工資不低於400元,小工不低於200元,運費也是漲價很多。問了幾家都是這個價,即使是有點認識的也很難商量,因為沒有人敢破壞規矩,他們幾乎異口同聲說的一句話就是:人工都漲了,所以不能掉價。而事實上呢?活兒越來越不好做。我的設計師朋友去年的提成有一大部分沒有要回來,我的小包工頭朋友也被他上面的大開發商拖欠了很多工程款,我的做外牆塗料的朋友也是沒有拿到全部的收入。今年的預期更差。但是這些人不知道,他們依然相信政府一個接著一個的計劃。一會兒傳聞要上這個專案,一會兒傳聞要佔那塊地。
我深深體會到了:滯脹這個詞的意義。
滯漲的經濟學定義是:有效需求不足的同時,商品價格暴漲。
我透過採購裝修材料的過程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中國政府不支援大宗商品價格,比如鋼材暴跌,橡膠暴跌,水泥暴跌等等,受衝擊最大的就是國內經濟部門的勞動力市場價格。想象一下,現在商品漲價的最直接原因是人工成本的快速上漲,如果原材料價格暴跌,將直接壓制商品價格,間接壓制人工成本。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勞動力價格再受到抑制,就會變成更難收拾的局面:蕭條。1929年的美國就是出現了資產價格暴跌後壓制了勞動力市場價格,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持續的蕭條和調整,國民生產總值大幅度下降,直到二戰前才稍有恢復。
在世界有效總需求正在變小的前提下,政府不得不去支撐大宗商品價格,來支撐國內勞動力市場價格。軟著陸就是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滯漲正是中國尋求的經濟軟著陸方式,否則極有可能會引發一場空前的經濟危機甚至是大蕭條。
我認為,目前,能夠支撐大宗商品價格不暴跌的行業,只有房地產,沒有之一!
二、房地產的本質
坦白講,雖然在地產行業混了18年,對於房地產本質是什麼這個問題,我也是第一次進行深入思考。我查閱了很多經濟學方面的資料以及一些行業大咖的文章,知乎“智本社”的分析是最合我心的。
以下為引用“智本社”文章:
“房地產,不僅僅是經濟支柱,它支撐著一個本土經濟體的國家信用及國民財富。
在本土經濟體中,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套基於政策驅動的增長方式。具體到房地產,中國的國有土地制度、稅收政策、土地財政,與房地產經濟、城市化程序、城市公共用品等直接相關。
房地產不僅僅是經濟支柱那麼簡單,它是國家信用體系的基石。。
我國的土地國有制度,從房地產的角度來看,國家擁有城市的土地,供給多少土地,以什麼價格拍賣,決定了這座城市能夠容納多少人口,決定了這座城市的房價;同時,也間接決定了這座城市的年輕人是否結婚,是否晚婚,是否不生育,生育多少個孩子,是否生育二胎。
所以,土地制度、土地財政、房地產已經與城市的婚姻、教育、養老、社交以及生存權深度捆綁。
土地國有制度決定了土地供給,城市生存權爭奪擴大了需求。如此,供給與需求共同支撐了房地產價格,然後託舉著一個國家的土地財政、貨幣信用、債務信用以及國家信用。
學位房是理解經濟本質最好的視角。優質教育權是城市生存權的核心,優質教育權取決於學位房,學位房支撐著房價,房價支撐著土地財政和貨幣,土地財政和貨幣支撐著一個國家的信用。
如果沒有房產,你將無法獲取優質教育權、優質婚育權、更好的社會地位以及信貸條件,甚至影響你和下一代的社交、就業與前途。“
在中國房地產高速發展的20年間,我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世界第一,鋼材產量世界第一,水泥產量世界第一,高鐵里程世界第一,家用車市場容量世界第一等等。這些第一也是我們跟美國掰一掰手腕的底氣。我們不能否定,房地產對國家和城市做出的貢獻,但是也要看到高房價和地產泡沫話給國家和國民帶來的巨大負擔以及極高的風險。
坊間有句戲言:“世界上有三個泡沫,分別是美國的股市、歐盟的債市和中國的房市。“
其實高層已經開始著手解決房市的問題了。“房住不炒“的5年來,高層已經取消學區房,打壓高房價並開始收拾用高槓杆玩火的開發商,。“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 全面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絕不是一句空話。
“經濟去房地產化,房地產去泡沫化”也在逐步實施。
第三、實體經濟的未來
實體立國,實業興國,共同富裕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未來30到50年,我國確定的發展路徑。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
我們就來深入解釋一下中國市場上兩個最大實體經濟賽道:碳中和和泛高階製造。
過去20年中國發展最好的產業就是資訊產業,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讓消費、電商等行業成了急速發展的賽道,相比之下,代表中國製造的實體產業日子很不好過。
但是未來20年,資訊產業發展(特別是資料化)和中國製造的產能為泛高階製造和碳綜合賽道打下良好的根基,這將是兩個徹底重構中國產業生態的領域,也是中國建立世界新能源和新工業體系的基石(這句話真的不吹牛逼)。
先說泛高階製造賽道,它涵蓋極廣,從先進積體電路到高階數控機床,從航空航天到海洋工程裝備,從先進電力裝備,從先進電力裝備到醫藥醫療裝置,從先進軌道交通到工業機器人,未來將崛起一大批能攻克技術難關的中國企業。
這裡面有4個關鍵字,大家需要知道,就是專精特新。
最近一段時間,專精特興企業已經成為國家共識了。1月23日財政部、工信部聯合印發《關於支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月3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成為繼深交所,上交所之後的全國第三大證券交易所,它的主要任務就是扶持專精特新企業!所以說我們正在目睹一場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商界的”專精特新“大動員,這4個字的具體意識是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資訊化的中小企業,這種企業崇尚小而專,而不是大而全。
在這裡,先給我的家鄉----山東點個贊。
他們專注長期深耕細分市場,而不是短期獲取最大利潤,追求不斷突破關鍵技術,而不是因為擴大企業規模,這種型別的企業在過去20年資本為王的時代是邊緣,在未來20年實業立足的時代是主流,所以他們也應該會慢慢成為更多年輕人職業的選擇。
接下來再說說碳中和這條賽道,如果說泛高階製造是中國需要補的短板,那麼碳中和就是就是中國正在鍛造的長板。在這條賽道上,中國未來的總投入將超過100萬億人民幣,一個超級巨大的市場正在加速形成。
關於這個領域的行業細分和機會,如果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南書子的《碳中和四大主題與十二賽道分析》。
結尾:有些想說的話
中國的未來非常美好,目標遠大,佈局清晰。
經濟去房地產化,房地產去泡沫化也在逐步實施。
是不是現在就可以放棄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地位呢?
答案是,還不行。因為,新的賽道還需要更多時間!
當經濟增速下行,但是經濟結構尚未實現轉型,技術升級不足,GDP依然在舊動能下跌入5%水平,這時該怎麼辦?只能繼續增加舊動能的投入,大力投資房地產,以維持GDP增速。
現在,太多的自媒體把房地產、人口危機作為目前社會矛盾的焦點進行放大,讓焦慮的情緒四溢,這樣真的好嘛?
如果你靜下心來,就能看到高層也在反思改革開放這幾十年的一些問題,公平與效率之間如何平衡。
如果你靜下心來,你就能看到,那隻公平與效率之鐘的鐘擺,正在從極致的效率優先那一側,緩緩的向公平這一側回擺。
只是這隻鐘太大了,大到你很難看到。
只是這指標擺動的太慢了,慢到你很難注意到。
應該理解這些年輕人,他們在願意相信未來之前,首先體會的是這個社會的不公。
其實,正是因為這個不公的社會需要改變,中國才選擇了走實業立國、共同富裕之路。
但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高層重提“房地產是支柱產業”,是在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底線之上做出的決策。
現在,信心比什麼都重要!要相信國家,更要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