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洪災頻發,希臘山火肆虐,歐洲多國連降暴雨,嚴寒、酷熱、颶風和龍捲風接連襲擊美國……
今年,氣候危機一再引起關注。極端天氣之下,無論是大洋一隅的迷你島國,還是地域廣袤的發達強國,都未能倖免。
面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人類命運與共。
【存亡危機】
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在地圖上並不顯眼,但它的外交部長西蒙·科夫今年當了一把“網紅”。
在一則網路上廣泛傳播的影片中,科夫告訴聯合國氣候變化格拉斯哥大會與會代表,對吐瓦魯和其他低海拔環礁島國來說,“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是關乎生死存亡的致命危險”。
這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發言:科夫著西裝領帶站在講臺前,背後則是吐瓦魯國旗和聯合國旗幟。隨著鏡頭拉遠,人們才看到,科夫正站在沒過膝蓋的海水中呼籲世界採取行動。他說:“當身邊的海水一直上漲,我們沒工夫聽演講。”
吐瓦魯陸地面積26平方公里,是僅次於諾魯的世界第二小島國,領土最高點在海平面以上4.5米,特別容易遭受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衝擊。科夫所站之處原是一片陸地,但因為海平面持續上升已被海水淹沒。
他說,人口1.2萬的吐瓦魯正為最壞情形做打算,即海平面持續上升,淹沒所有領土。
科夫說,吐瓦魯正尋求“大膽的法律渠道”,以確保領土因氣候變化消失時,國界仍能獲國際認可。他說,那時候“我們的領土消失,我們的人民必須離開”。
澳大利亞政府2011年釋出報告說,自1993年以來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約0.5釐米。
科夫呼籲國際社會採取切實行動,治理氣候問題。“當我們沉沒,其他每個人也一樣。”
【無處可逃】
科夫的話不是危言聳聽。極端天氣頻發,氣候危機波及全球,生活在任何地方的人都難以逃避。
今年最後一個月,美國肯塔基州等中部多地兩天之內遭遇40多場龍捲風侵襲,至少92人喪生。
龍捲風掠過時,家住肯塔基州梅菲爾德的胡達·阿盧巴希抱起兩個兒子躲進壁櫃。她關上櫃門不久,整棟房屋即分崩離析。狂風捲起的一個水槽狠狠擊中阿盧巴希的面部。雖然聽見一歲的兒子哭喊,她卻因身體困在廢墟中而動彈不得。
狂風過後,幾個人從廢墟中救出阿盧巴希和她的兒子。直到在醫院接受救治時,她才知道,三歲的大兒子已經在自己懷中遇難。
美國伍德韋爾氣候研究中心高階科學家珍妮弗·弗朗西斯表示,氣候變化為龍捲風等極端天氣發生創造了條件。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氣與氣候變化問題專家丹尼爾·斯溫說,氣候變化會加劇極端天氣,令極端天氣更頻繁出現。“乾燥的地方更乾燥,潮溼的更潮溼。”
今年,美國極端天氣不斷,東西部不同地區分別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夏天,曠日持久的熱浪席捲美國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區,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千人緊急就醫。高溫天氣刺激多地山火不斷,美國西海岸各州整個夏天都處在山火炙烤的“火熱”中。
8月,颶風“艾達”重創東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造成大面積停電,數百萬人在颶風過後的高溫溼熱天氣中苦挨,不少人死於高溫。“艾達”一路橫掃美國東部各州,所到之處洪水氾濫,生命財產損失慘重。
極端天氣危害生命,重創發展。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一份報告顯示,近年來,極端高溫天氣每年給美國造成約1000億美元損失,預計到2050年或達到50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屆時經濟規模的1%。報告說,美國現階段平均每年有8500人因極端高溫天氣死亡,預計到2050年將增至5.9萬人。
【奮力自救】
氣候危機面前,人類命運休慼與共。10月31日至11月13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因此格外引人矚目。
來自全球近200個國家的代表在會上激烈討論,會議比原定計劃延長一天後達成決議檔案,就《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達成共識。分析人士認為,格拉斯哥氣候變化大會之後,關鍵在於各方能否以行動兌現承諾。
南太平洋島國薩摩亞環保人士布里安娜·弗魯揚在大會上發言說:“我們沒有沉淪,我們在鬥爭!”
自199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首屆會議召開以來,孟加拉國氣候問題專家薩利穆爾·哈克參加了歷屆大會,親眼目睹國際社會協商氣候變化治理之計的艱難歷程。
哈克說,相比在聯合國框架內展開的協商與談判,全球各地已經採取的行動更重要。
過去20年全球氣候風險指數顯示,在受極端天氣影響最嚴重國家排名中,孟加拉國名列第七。
海平面上升、洪水氾濫威脅孟加拉國數千萬人的生命,海水倒灌、土地鹽鹼化令更多人難以維繫生計。在不少地方,人們早已開始與惡化的生存條件抗爭,保護土地、保護淡水。
建築工人隆基·賈基爾生活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以南約200公里的一個小鎮。為防止海水倒灌,他和朋友築起堤防,保護一條6.5公里長的水渠,為當地4.3萬人保住了淡水水源。
如今,賈基爾和當地人透過社交媒體平臺學會了一種被稱作“水上農田”的栽培技術。他們將種床置於水上,再覆蓋塑膠薄膜,保護土壤免受海水侵蝕。他們的實踐頗為成功,從最初只種植南瓜和小扁豆發展為種植更多水果蔬菜,並向其他地區銷售。
他說,鎮子周圍的土地全都鹽鹼化,“我們得自己想辦法生存”。(袁原)(新華社專特稿)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