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816,是一個讓人看不出任何資訊的代號,實際上,它是一個重大國家機密,是中國最大的地下核工程。
腹背受敵的中國
眾所周知,中國已經在1964年10月16日引爆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那麼,中國為什麼還要建設816地下核工程呢?
二戰之後,美蘇兩國就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展開了數十年的鬥爭,不管是在軍事,還是在科技、太空、外交,每一個領域都要爭的你死我活。
美蘇冷戰讓全世界都陷入了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恐慌之中,在日漸升級的核軍備競賽中,誰能擁有更多的核彈頭,誰就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光是美蘇這兩個國家所擁有的核武器,就能夠輕而易舉毀滅地球,而此時的中國,就處在這兩個超級大國的核威脅之下。
1994年,美國曝光過一批機密檔案,其中有部分內容證實了在1964年之前,美國製定了對中國進行突然襲擊的計劃,目的是為了終止中國正在進行的核試驗。
中國也有相關記載:1961年1月至1963年6月間,美國間諜衛星對中國進行了24次偵察飛行,辨認出了羅布泊基地,確定中國將會在這裡進行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試驗。
隨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向國防部長提出一份長篇報告,擬定了直接和間接打擊中國核計劃的兩種方案。
1964年4月14日,美國起草了《針對共產黨中國核設施直接行動的基礎》,不過,在反覆分析了方案實施的可能性之後,美國的最高決策者們也開始變得猶豫不決。
9月15日,中國核試驗已經箭在弦上,美國不得已放棄了這個計劃,他們認為:在“中國爆炸原子彈”和“美國對中國進行秘密打擊”之間,後者風險更大。
雖然,美國暫時放棄了對中國核試驗的阻撓,但是他們的狼子野心沒有改變,實際上,這一年,中國邊境一直都不太平:美軍介入越南戰爭,海南島和北部灣沿岸,到處都有美軍扔下的導彈和炸彈。
60年代的中國,還未從抗美援朝的硝煙中走出來,美國叫囂著要對中國使用核武器的聲音不斷在耳邊迴響,使每一箇中國人都為之警覺。
404廠作為中國唯一的核原料生產基地,無疑是核威脅的主要目標,因此,再建一個隱蔽性和安全性更強的核工業基地,成為了當時中國軍事國防的迫切需要。
毛澤東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兩次指出,“要做好帝國主義可能發動侵略戰爭的準備,現在工廠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不利於備戰,各省都應該建立自己的戰略後方。”
當時,毛澤東提出“三線建設”的概念,這裡說的三線,是指甘肅烏鞘嶺以東、京廣鐵路以西、山西雁門關以南、廣東韶關以北的廣大地區。(一線指沿海地區,二線指中部地區)
這裡最近的地方都距海岸線700公里以上,而且四周有青藏高原、太行山、大別山、賀蘭山等山脈做天然屏障,在準備打仗的前提下,這些都是較為理想的戰略後方。
1965年10月24日,周恩來接到毛澤東的電話,讓他立即到辦公室商議事情,並強調不要帶任何人。
周恩來急匆匆趕過去後,毛澤東就命令警衛守好門口,不準任何人進來。清了場,辦公室中只剩下兩個人後,毛澤東便放低聲音對周恩來說,“恩來,我有個秘密計劃,目前只能你和我知道。”
“什麼計劃?”
“為了預防美國和蘇聯的雙重核威脅,我打算建造一個我們自己的地下核長城,使我國完全具備核反擊的能力。”
半個小時後,毛澤東和周恩來做出大膽決定,816工程應運而生。
艱難的816建造
按照當時的計劃,816工程將由核反應堆和化工處理廠及其配套工程所組成,新建的反應堆
將由國際上最先進的“石墨水冷熱中子反應堆”工藝製成,還會增加餘熱發電功能。
如果816工程能夠建成並投入使用,它將會取代404廠,成為全國最大的核原料生產基地。
1965年春天,在404廠基建處工作的張曉東接到通知,他將要離開待了6年戈壁灘,和同事們一起,為即將建造的816選址。
選址小組跑了雲貴川很多地方,連汽車都跑廢好幾輛,還是沒能找到最適合的地方。當時,西南地區,特別是四川,因為地形複雜特殊和條件相對富庶,成為了三線的中心。
四川的深山老林又特別符合816要求隱蔽的特性,再加上核原料加工需要穩定的水源,選址小組便把目光投向烏江邊的涪陵和萬縣,在這兩個地方,再找合適的廠址。
選址小組先來到涪陵勘探,沿著烏江上游往上走的時候,來到了白濤鎮這個地方。這地方讓大家眼前一亮:既有高山做屏障,又有烏江做水源,同時,這裡還有非常堅固的山體構造,若是在大山中挖個洞,將整個工程隱蔽在山洞中,安全係數直線上升。
5月,404廠的黨委書記王侯山等人過來複勘,一入眼,當即對這地方讚不絕口。很快,816工程便定址白濤鎮,出於保密的需要,這個地名便悄悄在地圖上消失了。
8月,張曉東迎來了北京二機部第二研究設計院的專家們,第二設計院曾經研究設計過404廠,所以,816主體工程的構造設計,也交給了他們。
規劃中最難的部分,其實是打洞的部分,按照原計劃,打洞的工作應該由二機部下屬的國營26公司完成。
然而,26公司主營打礦和採礦作業,對於要在堅固的大山中挖出一個幾十公里長的大洞,也沒什麼經驗。
因此,這個原定30多個月完成的任務,最終花了6年時間才完成,挖出的石頭,填平了一條白濤河。
1969年,剛剛高中畢業的陳懷文在山西平遙應徵入伍,他是聽說一個番號為8342的部隊正在徵兵,當即就報了名。
陳懷文想的是,中央警衛團有個番號8341的部隊,8342和8341緊挨,想必部隊應該也是在北京。
12月18日,戴著大紅花的陳懷文告別了親人家鄉,坐上了火車,沒想到的是,火車開到石家莊並沒有朝著北京方向開去,而是拐彎向南行駛了。
最終,火車停靠在一個他不認識的南方小城的碼頭,這時候,陳懷文才知道,部隊地點不在北京,而是在地圖上都找不到名字的白濤鎮。
經過3個月的新兵訓練,陳懷文知道了8342部隊的來歷,這是一支中央軍委直屬的特種工程兵部隊,長期擔任國家重要國防的建設專案。
1967年,8342部隊秘密移防至白濤,承擔了816 的洞體開挖任務,至1969年,8342部隊在全國招兵2萬工程兵進入白濤。
1969年3月,中蘇在珍寶島發生邊界武裝流血衝突,這次衝突,讓中央再次對三線建設重視起來。
9月16日,有蘇聯高層背景的記者路易斯指出:蘇聯正在討論打擊中國在羅布泊核試驗基地的可能性,就在中蘇邊境不遠的404廠再度安全告急。
沒過多久,在404廠工作的潘開泰接到了入川的通知,對於當時緊張的形勢,潘開泰記憶猶新,“蘇聯的導彈7分鐘就能打到404廠,所以當時的404廠是非常緊張的,火車、汽車日夜不熄火,接到命令便要馬上離開。”
出於備戰考慮,404的資料被外移,人員也分成幾撥被陸續轉移,潘開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調到816的。
因為他從事的一直是工程設計方面的工作,去到816後,被安排到了工程總指揮部,負責工程的設計管理工作。
潘開泰也說,這個工程中,最辛苦最危險的就是工程兵,那個年代沒有先進的裝置,都是靠炸藥炸開厚實的山壁,然後再由戰士們一鐵鍬一鐵鍬的挖。
挖洞掘進的過程中,經常需要有工程兵前往檢視,有時候,炸藥出現問題,意外爆炸,戰士們有可能被炸傷,甚至犧牲,
而且在挖到一定深度後,洞內隨時都會有發生坍塌的危險,巨石掉落,瞬間就能奪走一名戰士的生命。
所以,花費6年時間挖開的山洞,已經是凝聚了太多血汗,甚至生命的奇蹟之作了。後來,完成開挖工作的部隊陸續撤走,陳懷文也跟隨部隊離開了白濤。
回去之後,陳懷文從來沒有跟任何人提起過這些經歷,因為,816作為一個國家機密工程,是需要所有人都嚴格保密的。
那時候,816是內部才能使用的名稱,對外,大家會叫“建新公司”、“建峰公司”等,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換個名字。
潘開泰作為工程設計人員,知道很多816的詳細資料,因此,他不得不跟自己的親朋撒謊。對外,他說自己在生產工業器材的企業上班,有時在火車上碰見同學,就會提前或是延後幾站下車。
有一回,一個同學要買工業器材,非要到潘開泰工作的企業來看看,潘開泰嚇出一身冷汗,趕忙說自己出差了才躲過去。
1982年6月,發生了一件讓816廠所有職工都大吃一驚的事情:暫緩816工程。
這時候,這項工程已經持續了16年,這16年間發生了太多的事情,然而,在深林中的816,卻像與世隔絕了一般。
之所以要暫緩816工程,是因為在80年代,世界格局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國家對國際形勢做出新的判斷,認為戰爭不再是國際形勢的主題,和平和發展才是接下來要考慮的。
1984年6月,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正式決定816工程停建,深山中的816,也接到了中央下發的正式停建通知。
此時,816已經完成了85%的建築工程,60%的安裝工程,累計完成基建投資7.4億元,預計再花1個億,整個工程就可以投產了。
然而,為了和平和經濟建設的大局,816只得提前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軍轉民的陣痛
816廠的幾千名職工,根本來不及傷感,他們需要考慮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生存。
當時,二機部撥款1920萬作為軍轉民的過渡期費用,廠裡的新領導班子考慮過後,決定把這筆錢集中起來,將建了一半的電廠建好,只要電廠能夠發電,廠子就能有收入了。
這段時間,很多人陸續離開了816廠,到其他地方另謀生路,也有一部分沒有離開,決定和816廠一起經歷找米下鍋的困難歲月。
潘開泰沒有走,他帶著一路人去到外面給別人搞建築設計。軍轉民的時候,816廠的老書記徐光找他談話,“816困難了,你們有本事的都走了,留下這麼多工人該怎麼辦啊。”
就因為這句話,潘開泰留下了,後來,816廠正式改名為建峰廠,就是那個曾經為掩護816工程所用的假名字。
轉型後的建峰做了化肥,潘開泰便一直擔任基建處的處長,直到退休,他說,“挺多年輕人對我們不理解,覺得我們傻,有好地方不去,非要留在廠裡,但我們當時的想法就是,要讓816生存下去。”
一心想要存活的建峰很不容易,為了爭取到國家的大化肥專案,光是準備的資料就有2噸,1985年10月,國家計委和化工部牽頭在化工部禮堂進行的評標,參加競標的企業共有4家。
由於準備充分,建峰最終成功中標,參加競標的人員回到廠裡的時候,上千職工敲鑼打鼓,夾道歡迎,對於那時候的他們來說,這些為建峰中標一直在努力的人們,都是英雄。
1993年10月14日,大化肥裝置試車成功,建峰生產出了第一批尿素,1996年10月,專案順利透過國家竣工驗收。
建峰的化肥生產出來了,但是怎麼賣出去,又成了問題,一般來說,地方化肥企業產品滯銷,地方政府會採取一些保護措施。
可是建峰隸屬核工業總公司,不歸重慶市管,也就享受不到這些保護措施,但它也不歸化工部管,所以也享受不到化工部的優惠政策。
於是,建峰開始發動處級幹部出去推銷化肥,很多職工在那一段時間,都從事過市場銷售方面的工作。
現在,建峰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了,正式名字為“重慶建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作為深山中的大型國有企業,建峰公司直至今日,還在守護著他們為之奮鬥多年的816,負責洞體的基本維護工作。
雖然816一天都沒有投入使用過,但是它的歷史價值依舊在源源不斷地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走進816,就彷彿回到半個世紀前的中國,能夠切身感受到如今我們已經感受不到的危機四伏,也能看到太多人在這裡潑灑的青春和奮鬥。
這麼多年,潘開泰一直在關心著816的未來,“這麼好的洞,我們這麼多人在這裡奮鬥了這麼多年,廢棄實在是太可惜了,希望有朝一日,它能有更好的用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