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期,在俄國的聖彼得堡,有一個專供部隊用的軍需倉庫,倉庫裡儲存著部隊所需的各種軍需物資。有被服、軍鞋、水壺等等。那時候,軍服上的鈕釦大部分是用金屬做的因此,在聖彼得堡的這座軍需倉庫裡也儲存著一箱箱的金屬鈕釦。
一天,軍需官對倉庫的各類物資進行檢查,開始一切都很正常。但是,當倉庫保管員開啟裝著金屬鈕釦的箱子時,不禁目瞪口呆。原來,裝在箱子裡的鈕釦不知去向只種色的粉末堆滿在箱底。檢查倉庫大門,並沒有被人破壞的痕跡。這一下把軍需官和保管員嚇得面如土色。因為,既然不是外人偷竊,就會被上司認為這是“監守自盜”那罪可就大了,很可能會被送到軍事法庭審判。
後來,軍需官注意到箱底上的那堆灰色粉末。這東西是哪裡來的呢?於是,他把這堆粉末送到化學實驗室去分析。不久,分析報告出來了,化驗報告上說箱底上的灰色粉末全是金屬錫。軍需官終於鬆了一口氣,他知道,至少不會有坐牢的麻煩了。
原來,錫是人類最早應用於生產和生活的金屬之一它帶有銀白色的光澤,熔點低,只有231.88℃容易鑄造,所以那時的軍服上流行採用錫做的鈕釦,卻沒想到這一回,好好的錫鈕釦,怎麼會無緣無故就變成了一堆粉末呢?其實,事情並不奇怪,而是他們不瞭解錫這種金屬的“性格”。錫這東西怕“冷”,如果倉庫裡的溫度低於 -13℃時,它就會得一種稱為“錫疫”的病,最後會渾身潰爛,變成粉末。
早在中世紀時人們就發現,當把錫器放在零攝氏度以下的露天中時,器皿上就會發生“潰瘍”,而且潰瘍會越來越大,最後蔓延到使整個錫器變成粉末。更令人害怕的是,即使是“健康”的錫器,如果和有“病”的錫器接觸,還會發生傳染,染上灰色的斑點而逐漸腐爛。
中世紀的一些傳教士們不懂得科學,以為錫疫是一些巫婆施展的巫術引起的,為此,許多清白無辜的女人還被當作巫婆燒死在火神柱上。其實,“錫疫”是由於溫度太低引起的,和巫婆毫無關係。
錫這種金屬在不同溫度下,有不同的結晶狀態,就像水在零攝氏度時會由液體變固體,在100C時會由液體變氣體一樣。當錫在室溫以上時,它叫白錫,密度大,塑性也好,但一旦溫度低於-13C,它就變成灰錫,密度由每立方厘米7298克一下子減少到每立方厘米5.846克,也就是說它變鬆了,由於體積的急劇膨脹,產生了很大的內應力,最後被“炸”成粉末。
聖彼得堡在冬天極為寒冷,可是軍需官不知錫的“脾氣”,不知道把它送到溫暖點的房間裡保管起來,錫鈕釦當然就會凍成“一攤爛泥”了。
“錫疫”怕冷的毛病有沒有辦法治好呢?有的,那就是打預防針”,這裡的所謂“預防針”,是指在製造錫用具時,先在裡頭加上5%的金屬鉍就成了,鉍這種金屬能使錫在低溫下保持穩定,再冷的天也不會得“錫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