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這個星球必不可少的資源,水又是人類無數災難的根源。面對著滾滾波濤,荷蘭人說:“上帝造海,我們造岸!"
1953年1月31日,一場風向為西北、時速達203千米的猛烈風暴。席捲了英國與歐洲大陸西部之間的北海。災難突然來臨,人們來不及逃離。成千上萬個家庭無家可歸。許多動物被海水淹死。鹹水使土地在此後數年中不能種植莊稼。
對於荷蘭人來說,這樣的災難不是第一次,而與水患的抗爭也由來已久。荷蘭的正式國名叫尼德蘭王國。“尼德”是低的意思,“蘭”意指地方或國家。所以尼德蘭即低地之國。它的境內絕大部分地區是低窪
的平原。
面對大自然的挑戰,勇敢的荷蘭人民奮起拼搏,在荷蘭許多古蹟中,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圖案——一頭怒吼的雄獅,腳踏滾滾波濤,旁邊刻著拉丁文格言:“我奮鬥,我挺身而出!”象徵著荷蘭人民治海鬥水的雄心壯志。至今,荷蘭人中仍流傳著一句諺語:“上帝造海,荷蘭人造岸。”
早在13世紀,荷蘭人便開始了圍海造田工程。由於技術的限制,當時主要用低矮的土堤圍田。到16世紀,荷蘭人發明了風車,於是便以風車為主要工具車林立、蔚為壯觀。所以荷蘭亦有“風車之國”之稱。19世紀以來,汽機以及電力的應用,為大規模的治海造田創造了有利的條件。20世紀初、荷蘭政府實施了幾項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其中最為著名的有須德海工程和三角洲工程。
須德海是一個伸入內陸的北海淺水灣,1918年政府批准了須德海圍海造田計劃,於是荷蘭人開始了這一長期而艱鉅的水利工程建設。到1932年,著名的巴里爾拉海大壩落成。大壩全長32公里,寬90米,它像橫臥在北海上的一條巨龍,蔚為壯觀。這一史無前例的工程,把須德海北口截斷,使荷蘭的海岸線縮短了300公里,原來的海灣變成了一個淡水湖——伊色爾湖。透過對伊色爾湖60%的面積進行圍墾,荷蘭人獲行排水圩田。至18世紀時,風車達到一萬多座,處處風雙廠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圍星區、荷蘭政府建立了許多城鎮,種工作物,建立了完善的排灌系統和道路橋樑。湖濱河畔綠樹成悄。站在大壩上學目眺望,西北是波濤萬項的大海,東南則是一碧如浩的湖面。新邊沃野千里,綠茵如毯,湖中船帆點點,波光粼粼、風景十分優美。1958年,政府批准了另一大型水利工程計劃--三角洲計劃。這一工程在荷蘭西南部海岸,海口水深30至40米,工程極為艱鉅浩大。到80年代中期,建成了總長度為29公里的海堤。4個海灣變成了內湖,海岸線也因此縮短了700多公里。眾多的攔河壩的建成使西南地區的交通網得到改善,並設立了許多新的水上運動場所和旅遊景點。
荷蘭人成功的圍海造田工程造就了該國獨特的農業經濟。由於圍堡的海灘適於牧草與花果的生長,使畜牧業和園藝業很快發展起來。荷蘭的奶牛和鬱金香世界聞名,因此,荷蘭也有“鮮花之國”之稱。
自13世紀至今的700多年時間裡,荷蘭人民共修築圍海堤達3000多公里,相當於該國海岸線長度的兩倍以上。圍墾土地7000多平方公里,使國土從原來的3萬多平方公里增至4萬多平方公里。如此偉大的業績,在世界圍海造田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荷蘭人的水工建築經驗與造陸效益,對世界各國影響頗大。後來,許多國家仿效它的經驗進行圍海造田工程,歐美許多國家依照它的填海築城方法,新建了許多沿海城區。
大家點贊+評論+關注,送溫暖[鼓掌][鼓掌][鼓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