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承載著父母的目送,代代清華學子的背影如荷清逸,搖曳水木清華。
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和家庭的溫暖底色,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皆是智慧的長輩親友,正如每片遠洋的風帆背後都有一座堅毅而明亮的燈塔。
“清華招生”正陸續推出“親友經驗談”專欄,讓我們一起分享、學習清華親友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經驗心得。今天為我們帶來分享的是清華大學2021級未央書院新生胡馨月的家長,一起來看看吧~
”
9月初,海淀區雙清路附近的一家酒店。看完了清華大學開學儀式的網上直播,想著就在不遠處的一牆之隔,那個與我共同走過18年光陰的小朋友、小姑娘,開啟了她人生的另一段旅程,我心裡無比平靜。
我會牽掛她,但不會擔心她。因為我已經記不起這是她第幾次與我分開,獨立地度過一段時光。最近的一次,是她入選物競省隊後在外參加各種營與集訓直至國決結束。沒有老師帶隊,只有她和同學兩個人,一個月內,輾轉於三個城市之間,吃住行,完全自理。最遠的一次,可能是那年暑假她去仙女山夏令營的七天。而第一天的晚上,他們是徒步走到仙女山上的駐地的。從晚上11點走到早上6、7點。那時她也才只有八九歲。
我這個媽媽是不是心很大?可能吧。如果一個人的一生是一種遊歷,那家長只能陪他們很短的一段路。 所以在最初的18年裡,我要當好她的線路諮詢顧問、觀光指導、技能教練以及“團友”。之後,她才可能令我放心地獨自踏上屬於自己的漫漫人生路。
當初在等待她出生的日子裡,我重讀了龔志行老師的《中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從而深深地意識到,如果想讓這個寶寶將來能用好這本書,我必須在她上初中前讓她做好所有的準備。
01 學習就是玩
作為一個經歷過各種考試進入大學的人,我很清楚當一箇中國孩子的不易。慶幸的是,大學的學習令我終究領悟到了知識的那種美,那種與自然、與宇宙親近的欣然,那種能夠“見人之所不見”的歡愉。
於是,從她很小的時候起,我就帶著她在各種細微處去體會那種快樂。“來,今天我們玩小草好不好?” 於是她認識了葉子的二十幾種不同形狀,分清了葉子的對生、互生和輪生。好有趣呀!玩石頭,她知道了怎麼區分岩石的大類,怎麼觀察裡面顆粒的大小、顏色、質地。石頭們不再長得一樣了,多好玩!玩文字,加減筆畫變身,用成語詩詞接龍……;玩數學,雞兔同籠、牛吃草、可憐的小明爸爸又要去送書……如此,學習於她,不是分數,不是證書,只是在玩,在享受。
週末,我們上山下河,觀雲賞星。越是見得多,知道得多,好奇寶寶提的問題就越多、越難。我從來都不會說“等你長大就知道了”,而是竭盡所能地直接給出解釋。不懂?沒關係,聽著,有個印象就行。刨根問底?沒關係,兩個本科出身的搞不定,還有萬能的網路與專業書,就是講到粒子級別也不會被問住。哈哈,我至今都記得她幾歲那次偷看我寫郵件,問我什麼是IP地址時,我搜腸刮肚找她能聽懂的詞兒的窘迫。
後來,她上學了,識字了,自己可以看書了。會上網了,自己可以尋找解答了。然後有一天她說,“媽媽,數學課本上的東西太簡單了,哪裡有更好玩的數學?我要去玩!” 於是,她去上了奧數,到中學又去學了物競。越玩越大,越玩越開心 。
既使是現在,她在微信中也經常以這句話開頭:給你看個好玩的東東!接下來,或許是詭異的高數解題過程,或許是神奇的實驗現象,甚至可能是一段程式程式碼…… 奇文佳景共賞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我們就是這樣,從小玩到大,從餐巾紙玩到麵包板,從數學玩到物理,從沙坪壩玩到了海淀。
02 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
老人們總說“三歲看老”。我理解,看的就是習慣。不要說“上學後老師會教”這種話。如果上學前沒有養成好習慣,老師能做的就已經所剩不多。所以,得看家長怎麼教。
比如吃飯。從她能自己端碗用筷起,我們家就有執行一套簡單的流程,奉行“不勞動者不得食”。小朋友要負責擺碗筷,拉椅子。婆婆爺爺沒上桌,自己不能先上。吃完飯小朋友要負責擦桌子掃地。不要小看這幾件小事,堅持下來真是不容易。首先老年人就會說“不用不用,讓娃娃先吃”,然後小朋友會做得不好,會闖禍,有時小朋友還會想偷懶、偷工…… 需要家長的執行力和忽悠力隨時線上。但是一旦過了磨合期,就成了習慣,就不需要再去講什麼尊敬長輩、熱愛勞動、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做就要做好這些空話。以後,不論在哪裡,她下意識就會這麼做了,即使不是做的“吃飯”這件事。
於是很多習慣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形成了。出門前自己收拾行李包包,路上背自己包、提自己買的東西;去超市前先列出購物清單,回來交結錢款;搞不定的事情,先自己想辦法,帶著解決方案找大人協助;練琴時先將整首曲子分成N段,訂好計劃,確保按期練會練熟;在放假第一天,寫好“寒/暑假最想做的xx件事”,然後與我們商量如何在假期將它們一一達成。她不僅寫了,而且也做了,大到遊學,小到學會編辮子。無論做到、做不到,她知道要總結反思以便下次調整。
到小學畢業時,她不僅能獨自在家安排好學習和玩樂,還能讓兩大人下班回家就吃上現成的飯菜。即使她初中就得住校,我也完全可以放心了。
03 用意志力為人生護航
《士兵突擊》中王團長有一句話:“想到“與”得到“之間,是”做到“。要”做到“,就必須要有自我控制能力。而自控,最需要的是意志力。
體育鍛煉不僅強身健體,更是在培養意志力。比如長跑,比如爬山。當你面對一段陡坡,或是一叢荊棘,除了理智地選擇線路,就只能依靠體力、勇氣與意志力,尤其是身處半途,不上不下進退維谷之時,最是需要自我激勵、自我疏導與自我控制。而龔老師那本書上的諸多學習方法,就對這方面有不低的要求。不僅是對自己行為的控制力,更有對自己思維意識的控制力。要想用好那本書,就必須讓她從小開始鍛鍊意志品質。
重慶是山城,出門就是山。我們經常去爬山。在她爸爸的保駕護航下,我們漸漸從走階梯,變成走山路,再到專找沒有路的地方走。直至她六歲那年,我們去了聖燈山。那裡的山,高高低低的石崖上,安裝著鐵製的拉手和豎梯,必須要手腳並用才能上下,是真的用“爬”的。在兩個大人的保護下,除了最險的幾個點,其他的她都挑戰成功,收穫了極大的成就感。後來我們又陸續去了幾次,慢慢由她自己獨立完成。當她感覺那裡已經too easy時,就轉而開始去嘗試攀巖,甚至在她跑馬拉松的爸爸影響下,去跑五千米的迷你馬拉松。
我一直很欣慰於她所表現出來的穩定心態,並不是很擔心她遇到做不出的題目、考試沒考好這些事情時會在心理上如何如何。事實上,相較於她後來所遇到的挫折與困難,這些確實也不值一提。她真的是從這些鍛鍊中感受到了戰勝困難後的開心與幸福。
為人父母的,當然希望孩子永遠一帆風順,事事如意,但現實中怎麼可能?我們能做的,只能是讓她出發前,儘量具備一雙相對堅韌的翅膀和一顆相對堅強的心。在遇到挑戰與挫折時,能夠不放棄,更能不自棄。
04 遇到好學校好老師,是一種緣分
寫了這麼多,回頭看看,發現幾乎都沒提到她的學習。這方面我真的涉足太少。從幼兒園到高中,我們遇到了許多好老師,甚至讓我發出一個人運氣怎麼可以這麼好的感慨。但事實上,這不是運氣,是緣分,是找到教育理念相契的學校、遇到觀點相合的老師的緣分。進入到好學校的小機率事件,引匯出了遇到好老師的大機率事件。把孩子交給他們,我有什麼好擔心的呢?這緣分早在我們理念相合時就已經註定。
一直以來,她的學習都是由她自己做主。我從不陪著她寫作業,只會引領她循序漸進地用龔老師書上的方法,進行預習、複習,直到她學會如何將書讀“厚”再讀“薄”,薄到一本書只是一張紙,我就放手不管了。“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我也從不盯著她讀什麼課外讀物,但她在看的書,她老師開的書單上的書,我都會同步地看。(說實話,這十幾年我跟著她真是看了不少好書)。她很少拿不會做的題來問我,因為她堅持自己解決。我們可以討論,但她不讓我直接告訴她結果,我也不會直接告訴她結果。我就是這趟旅程中她的一個團友,努力做到最佳的那個。
05 走入清華
作為家長,我從不認為她非上清北不可。國內這麼多好大學,平臺與發展也是各有所長。專業可以換,光環可以淡,我的人生已經告訴我,在大學能學到的東西將助益一生。而清華實在是一個太過光芒萬丈的目標。一旦進去了,一個更加精彩的世界就將為她展開。值得一搏呀!
遇到清華,確實是偶然。選擇清華,則源於理念上太多的認同。一個熱愛體育鍛煉的孩子,怎能抵擋住“五道口體校”的誘惑?學過鋼琴的她,怎能不向往重視藝術素質培養的大學?更不要說清華深厚的底蘊,優秀的平臺,百年如一的家國擔當。拜培養她的所有學校和老師之賜,拜她的努力、堅強、聰慧之賜,拜各種風吹雨打磨礪之賜,她終於夢想成真。
如今她天天在清華校園裡飛車來去,趕著早八,趕著ddl。每週打打球,唱唱阿卡貝拉,偶遇喜鵲、小貓、野菇、爬藤,忙碌得多彩多姿。
願她在清華見證更多有價值的時光,不負清華,不負自己。
文字|胡馨月母親
編輯|QL
為了認清通往清華的路
快把清華招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