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人造太陽,點亮人類能源夢想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為科研人員在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真空室工作。

圖②為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

圖片來源:影像中國

萬物生長靠太陽。科學家們長期致力於利用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為人類開發一種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因此,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潔能源為目標的受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聚變燃料氘可以從海水中提取,一升海水中的氘發生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燃燒300升汽油。有人甚至說,聚變能一旦實現,人類的文明發展將不再受制於能源。我們可以在寒冷的冬天種植熱帶水果,全天候不間斷地為糧食作物提供光源,星際旅行也將不再是夢想。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能源安全、環境問題和氣候變化等問題日益突出,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核聚變能以其資源豐富、環境友好和固有安全性等優勢將成為人類未來的理想能源,是目前認識到的解決人類社會能源與環境問題的終極途徑之一,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有效技術方案之一。我國核能發展“熱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戰略中,將聚變能作為解決能源問題的終極目標。

“人造太陽”從“核”而來

眾所周知,原子能的利用包括核裂變和核聚變。核裂變是將較重的原子核分裂為較輕的原子核並釋放出能量。而核聚變則是將較輕的原子核聚合反應而生成較重的原子核,並釋放出巨大能量。太陽等恆星之所以發光發熱,正是因為其內部持續不斷地進行著輕核間的核聚變反應。人類在上世紀50年代初成功試爆了第一顆氫彈,但氫彈爆炸是不可控的核聚變反應,不能作為提供能源的手段。自那以後,人類便致力於受控核聚變研究。

受控核聚變實現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磁約束核聚變和慣性約束核聚變。其中磁約束核聚變是用強磁場來約束高溫核聚變燃料。實現受控核聚變的條件十分苛刻,一是燃料需達到極高的溫度(1億攝氏度以上),但極端高溫下的燃料無法用普通固體容器來盛裝,為此,科學家們提出用強磁場的方式來約束處於極高溫下的聚變燃料;二是具有足夠的密度,從而提高燃料原子核之間碰撞而發生核聚變反應的機率;三是具備足夠長的能量約束時間,將高溫高密度的核反應條件維持足夠長的時間,才能使核聚變反應得以持續進行。也就是說,燃料離子溫度、密度、能量約束時間,這三個引數的乘積(“聚變三乘積”)必須達到一定值,才能滿足聚變“點火”條件,實現受控核聚變。因此,核聚變原理雖然簡單,但聚變能開發卻面臨一系列科學技術挑戰。

國際磁約束受控核聚變研究始於上世紀50年代,經歷了從最初的少數幾個核大國進行秘密研究、技術解密,再到世界範圍內開放合作、共同參與的研究階段。在研究程序中,也先後探索了箍縮、磁鏡、仿星器、託卡馬克等眾多途徑,目標都圍繞如何提高等離子體的關鍵引數,最終滿足受控核聚變反應的條件。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託卡馬克途徑逐漸顯示出獨特優勢,成為磁約束核聚變研究的主流途徑。國際磁約束聚變界通過幾十年努力,在核聚變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裝置的“聚變三乘積”提升了幾個數量級,但要實現受控核聚變,關鍵技術上仍存在很大挑戰,需凝聚全世界之力共同攻克。1985年,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提出,其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國際合作,建造一座核聚變反應堆,以驗證核聚變能和平利用的科學可行性和工程技術可行性。

2006年11月,中國、歐盟等七方簽署啟動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協定。目前,該計劃是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專案之一,將整合當今國際上受控磁約束核聚變的主要科學技術成果,解決大量技術難題。首次建造可實現大規模聚變反應的聚變實驗堆,是實現“人造太陽”能源夢想的關鍵一步,因此備受各國政府與科技界重視和支援。

我國核聚變技術取得一系列突破

我國的受控核聚變研究幾乎與國際同步。1956年,正值我國制定“十二年科技規劃”之際,錢三強、李正武等科學家倡議在我國開展“可控熱核反應”研究,以探索核聚變能的和平利用。1965年,我國成立聚變能開發專業研究基地,並於1984年建成我國核聚變領域第一座大科學裝置——中國環流器一號託卡馬克裝置。它是我國核聚變研究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其成功建造與執行,為我國自主設計、建造、執行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積累了豐富經驗,培養了人才隊伍。

自2008年我國科學技術部成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核聚變中心以來,我國陸續承擔了18個採購包的製造任務,共有上百家科研院所、企業直接參與。在核聚變中心的領導和組織協調下,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及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充分發揮在聚變實驗研究裝置和聚變堆關鍵技術研發方面的優勢,聯合國內相關院校及企業展開了技術攻關。

我國承擔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採購包任務進展順利,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比如,我國研發的第一壁採購包半原型部件在2016年成功透過高熱負荷測試,在世界上率先透過認證,同時也帶動了我國其他相關領域技術發展。2019年9月,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合體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簽訂了ITER主機安裝一號合同,這是有史以來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中競標的最大核能工程專案合同。該合同的簽訂標誌著我國核聚變技術與人才積累、核電建設能力獲得國際認可。

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10多年來,我國在聚變領域的科研實力大幅提升,在聚變等離子體物理、聚變堆材料、加熱與控制技術等領域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取得長足進步,中國核聚變技術由跟跑轉向並跑,部分技術實現領跑。

此外,中國在託卡馬克實驗和物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多個裝置為前沿聚變物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平臺。比如,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實現由低約束模式到高約束模式執行,使我國躋身成功實現高約束模式執行的少數國家之一;東方超環裝置率先實現了百秒量級高約束模式執行。

力爭本世紀中葉實現聚變能應用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聚變能發展中的關鍵一步,也是各國聚變能發展路線圖中的關鍵設施。計劃一旦達到目標,人類將在本世紀中葉實現聚變能的應用。

當前,相關國家正集中力量完成該計劃採購包等任務並保障資源,確保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的成功建設與執行。一方面利用現有不同規模的磁約束聚變研究裝置,開展聚變等離子體物理與相關技術研究,尤其是與ITER計劃相關的先行物理實驗及有關技術研發。2020年,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在四川成都建成,它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引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將為我國深度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及未來自主設計、建造聚變堆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另一方面,積極謀劃並開展未來聚變堆關鍵技術的研發。當前聚變能研發已逐步進入聚變堆核工程可行性階段。在參加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同時,我國聚變研究應以未來建堆所涉及的前沿科學技術為攻關方向,開展聚變堆總體設計、聚變堆芯關鍵技術等研發,發展聚變能開發核心技術,加強國內與ITER計劃相關的聚變能技術研究和創新。培養一支穩定的高水平核聚變能研發隊伍,培育和帶動一批企業全面參與聚變堆關鍵技術攻關與部件設計製造,建設和完善國家聚變能研發體系,建立國際一流研究平臺。

我們將發揚協同創新精神,夯實自立自強根基,實現“人造太陽”在本世紀中葉閃耀世界的能源夢想。

(作者為中核集團核聚變堆技術首席專家)

推薦讀物:

《逐日之路:人造太陽點亮能源夢想》:馬明義著;科學出版社出版。

《聚變情懷終不改——李正武傳》:朱宇光等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宇宙能源——聚變》:加里·麥克拉肯、彼得·斯托特著;原子能出版社出版。

製圖:趙偲汝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14日 20 版)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09-13

相關文章

華為數字能源峰會將在10月16日舉行
品玩10月9日訊,據華為數字能源公眾號訊息,華為數字能源將於10月16日在迪拜舉行2021年全球數字能源峰會. 此次峰會邀請全球能源行業相關決策者.ICT等領域相關專家.可再生能源行業人士,共同探討& ...

人類有多渺小?已飛229.8億公里的飛船,拍攝的一張照片令人深思

人類有多渺小?已飛229.8億公里的飛船,拍攝的一張照片令人深思
如果要問人類的夢想到底是啥?恐怕有不少人會說:星辰大海! 相信有不少人,希望親眼目睹外太空的模樣.而在眾多前往太空的探測器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會做一個嘗試:從太空中看地球.有一些探測器甚至會拍下照片 ...

人類為什麼捨近求遠探索火星,離地球更近的“金星”反而被冷落?

人類為什麼捨近求遠探索火星,離地球更近的“金星”反而被冷落?
#頭條科技復薪計劃第二期# 星際征途一直是人類的夢想,為了實現該夢想,科學家們傾盡一生投入到科技研發中,正因為他們的奉獻才讓如今的航天事業得以發展.雖然航天領域的出現不到百年,但在此期間取得的成績我們 ...

為什麼冰凍的青蛙能復活,而人類卻不能?

為什麼冰凍的青蛙能復活,而人類卻不能?
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夢想著學會如何在深度冷凍狀態下儲存生命體,並在必要時在未來使他們復活.同時,自然界中也存在這樣的例子:生活在阿拉斯加的樹蛙能夠 "變成冰",一旦解凍,就會重新活過 ...

振奮!中國造出了一顆太陽,溫度高達1億度,解決全球一大難題

振奮!中國造出了一顆太陽,溫度高達1億度,解決全球一大難題
圖為人造太陽裝置 為了解決人類能源危機問題,各國都在絞盡腦汁,想要找尋一種能夠替代煤碳跟石油的新能源,如今這一能源已經被中國發現了,它就是"人造太陽",原來中國真的造出了一顆太陽, ...

科學前沿12:發現一類理想的超滑體系:大晶格失配範德華異質介面

科學前沿12:發現一類理想的超滑體系:大晶格失配範德華異質介面
當前,因摩擦和磨損導致的能源損耗約佔人類能源總消耗的三分之一.實現極低摩擦不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同時可以延長機械壽命.超滑(superlubliricty)定義為兩個固體表面接觸時摩擦力接近於零(摩擦係 ...

劉亞東:說說任正非的到位和“越位”

劉亞東:說說任正非的到位和“越位”
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 報人劉亞東A 任正非老爺子是個"奇葩".他不是科學家,卻對科學的本質和特點有著那麼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不是發明家,卻深諳創新的邏輯和規律,尤其能以古稀之年對 ...

中外學者造出超強液態金屬人工肌肉 伸展速度可達15毫米每秒

中外學者造出超強液態金屬人工肌肉 伸展速度可達15毫米每秒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桂運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模仿自然界中動物卓越的肌肉效能和運動能力,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世武教授.金虎副研究員聯合國內外學者提出了一種基於電化學方法改變液態金屬 ...

我國計劃啟動新核反應堆,或將改變原子能工業,國際評論:了不起

我國計劃啟動新核反應堆,或將改變原子能工業,國際評論:了不起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中國計劃啟動新實驗核反應堆,如果實驗成功,可實現中國能源發電碳中和的計劃.今年九月,中國科學院正計劃啟動一座實驗性核反應堆,該反應堆使用熔鹽作為冷卻劑,釷(tǔ)作為燃料. 據悉,該 ...

任正非簽發舊文:科學的去功利化在中國是艱難的,同時也是緊迫的

任正非簽發舊文:科學的去功利化在中國是艱難的,同時也是緊迫的
圖片來源:網路 鈦媒體App注:9月18日上午,華為內部論壇"心聲社群"釋出CEO任正非簽發的總裁辦電子郵件,轉發了科技日報原總編輯劉亞東2018年6月在中國科技會堂發表演講< ...

情感|人間多少委屈事,只因心中有丘山

情感|人間多少委屈事,只因心中有丘山
文|張泠 2021年,張桂梅這個名字格外引人注目."感動中國"領獎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獎章."七一勳章"--她紮根邊疆貧困地區,立志用教育扶貧:華坪女高本科上線 ...

小學生作文《我的一生》走紅,連諾貝爾獎都寫了,像極了曾經的我

小學生作文《我的一生》走紅,連諾貝爾獎都寫了,像極了曾經的我
夢想=目標+努力.我們每個人都對未來有過夢想,人類因為夢想而偉大,人生因為夢想而精彩,夢想是引領我們走向成功的啟明星,是能激起人生浪花的春風徐來. 上次去堂姐家做客,她拿出8歲女兒寫的作文給我看.作文 ...

悲劇何以偉大(50)

悲劇何以偉大(50)
悲劇何以偉大 --<偉大的悲劇>中的關鍵時刻 (本文發於<語文報初一版>848期2012年第20期,2012.5.28) 汪旭升 茨威格在<人類的群星閃耀時>的序言 ...

遠超日本,中國可燃冰開採技術世界領先,連美國都沒掌握?

遠超日本,中國可燃冰開採技術世界領先,連美國都沒掌握?
圖為可燃冰 如今人類的發展已經無法離開能源,石油煤炭與天然氣依然佔據人類能源主體,最近,由於煤炭價格上漲,直接導致全球用電緊張局面出現,如何破局就顯得十分關鍵,如今一種可以替代石油煤炭的能源已經悄然出 ...

火星上的人臉圖案,太空中的巨大“眼睛”,這些是在暗示什麼嗎?

火星上的人臉圖案,太空中的巨大“眼睛”,這些是在暗示什麼嗎?
好奇心是人類進步的橋樑,人類總是因此而進步,也因此而陷入未知的謎團中,其中最大的謎團就是宇宙,它囊括了古往今來,也包含的上下四方,過去與未來都在這裡交織,是人類永恆的"繆斯". 絢 ...

第二屆冬奧優秀音樂作品:《點亮夢想》

第二屆冬奧優秀音樂作品:《點亮夢想》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 第二屆冬奧優秀音樂作品釋出 輕觸上圖,一起聽音樂 演唱:夢然 作詞:李慶松 作曲:李廣洲 製作人:夢然 編曲:Terence Teo 吉他:Jamie Wilson G ...

人類歷史上五次能源大危機

人類歷史上五次能源大危機
歷史上五次能源大危機 我們整理了歷史上能源危機爆發過四次,前期能源危機主要還是由原油為主導,但是從2019年開始由於石化企業的生產原料輕質化,天然氣的能源危機也開始. 1973年的阿拉伯石油禁運戰爭, ...

大國速度!1天打破1個科技封鎖,“人造太陽”或將造福全球

大國速度!1天打破1個科技封鎖,“人造太陽”或將造福全球
近幾年來,我國科研人員在各個領域不斷突破新高,一個接一個的科技鎖被開啟,讓國外的科學家一直驚歎於我國的研發速度.對於那些老外來說,點亮一個科技樹是需要幾十甚至是上百年的時間,絕不會像我國科學家一般,就 ...

可可西里為何不允許隨意進入?帶你深度瞭解這一“人類禁區”

可可西里為何不允許隨意進入?帶你深度瞭解這一“人類禁區”
前言 在我國,有一個極具神秘色彩的地區,因為包括了我國最大面積的無人居住的土地,許多人都對這片未知的區域懷有好奇之心和嚮往. 這裡有綿延的雪山.一望無際的草原.清澈的湖水.白雲的倒影和成群的野生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