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對海洋這麼嚮往?因為我們或許本就是來自海洋。人類總是對自己的一切格外上心,能夠回到最初的故鄉,是一件浪漫而又意義非凡的事情。
可是,我們離開大海的時間太久了,根據化石顯示,脊椎動物的祖先,早在3億多年前就登上了陸地,從那以後,除了少數幾種動物重返大海,其他脊椎動物再也沒有回過家。
正是因為離開太久,人類的身體已經十分不適合潛入水下,我們很難親身去感知200米以下的水世界,往昔的家園現在成了神秘的未知領域。目前為止,人類只探索了5%的海洋,然而僅僅就這5%,也足以讓人類研究好長一段時間。
地球的海洋
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然而它完全擔不起這個名字,上面一丁點水都沒有,並且酷熱無比。如果要說誰是太陽系名副其實的“水星”,那自然得是地球。地球表面79%都被海洋覆蓋,總面積3.6億平方公里,從太空中望下去,基本上都是水。
海洋是一個統稱,我們把被陸地分割的水域叫作大洋,比如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靠近陸地的水域被叫做海,比如東海、南海、加勒比海。如果靠近陸地的海與陸地邊緣形成了月牙一樣的彎彎形狀,則被稱作灣,如墨西哥灣、孟加拉灣。兩塊陸地之間夾的一小片水域,則被稱作海峽。
地球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海洋,它們都在億萬年的地質變遷中消失了。比如在3000多萬年前,青藏高原還叫特提斯海,但是現在已經沒有它了,地中海是當年的殘留。
海洋中含有13.5億立方千米的水,幾乎都是不可飲用的。地球上真正能被喝的水,只有大約2%左右,這樣看實屬可惜。
我們的印象裡,海洋都是藍色的,這是因為波長越長的光越容易折射進入海水裡,藍光和紫光的波長比較短,均被海水反射。我們的眼睛對紫光不是很敏感,因此看到的海水顏色是藍色。
然而海水的顏色並非是藍色,在人類看不見的地方,海水是漆黑的顏色。碧海藍天只發生在近海陽光充足的地方,深入海洋200米後,就是深海世界,那裡一片漆黑。
深海
除了漆黑,深海還有一個特點——高壓低溫。200米以下海水溫度僅有1攝氏度左右,但每下降10米,壓力會增加一個大氣壓。在沒有任何裝置的情況下,人類的下潛深度極限在113米,配備上人工肺的情況下,人類的下潛極限在322米。因此深海是人類很少能到達的地方。對比一組資料就知道難度有多大了。
一共有超過500名航天員進入過太空,其中12名宇航員登上過月球,但到達過地球最低處馬裡亞納海溝的探測器只有三個,搭乘探測器到馬裡亞納海溝的人數只有三個。
其中一人,就是泰坦尼克號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平時宇航員訓練,需要在10米深的水裡模擬宇宙的高壓,就算穿著這身宇航服,他們也不敢下潛到1000米的深度,那個壓力足以將宇航服壓碎。所以人們目前拼盡一切技術,也僅僅只能探索到海洋5%的區域。
然而,深海並不是一個生命絕跡的地獄,它反而是一些生物的天堂。深海生物是地球上長相最奇特的生物,乍一看宛如外星的來客。深海里生物分為暫住和常住,暫住者只會在深海停留一段時間便返回海面,主要目的是為了來深海捕食;常住者則是將家都安在了深海,並且一生都不能離開。
比較著名的深海暫住者就是抹香鯨,它是人類觀測到下潛深度最大的哺乳動物,最大下潛深度有3000米,人類的潛艇目前最深記錄是俄羅斯的1250米,血肉之軀的抹香鯨戰勝了人類製造的鋼鐵。
深海的常住者們,仗著沒人能看見它們,一個個放飛自我,骨骼清奇。動畫片《海綿寶寶》裡面海底住著三個活寶,實際上深海的確有很多海綿、海星和章魚,對了,還有一些螃蟹。只不過它們之中,部分長相比動畫片更奇特。
說到奇特,誰都比不過鮟鱇魚!它們就是那種仗著沒人隨便長的典型,一個個面目猙獰,嘴裡長滿了尖牙,頭上有一根發光的刺,用星星點點的方式吸引小魚小蝦的注意,然後把它們吞下去。人類能看見的鮟鱇魚都是雌魚,雄魚全部選擇吃軟飯,寄生在雌魚身邊,慢慢融入到雌魚的身體裡,只剩生殖器官。
以上這些,只不過是人類探索到的5%而已,還有更多是人類目前去不了的地方。
巨大的寶庫
光是這5%的已知領域,其豐富度就讓人震驚。僅僅是資源的種類數量,就已經遠超於地球陸地上了。
海洋裡除了我們熟知的煤、石油、天然氣,還有很多金屬結核。多金屬結核又稱錳結核,是一種以鐵和錳元素為主的礦石,存在於3500到6000米的海底,通常為直徑5至10釐米的不規則球體。錳結核主要來自於海底火山噴發以及海水對海邊岩石的腐蝕。據估計,全球的錳結核大約含有2000億噸的錳,此外還有大量的銅、鈷和鎳。
海洋裡最多的生物是藻類,每年的藻類產量是全球小麥產量的15倍。這些藻類富含蛋白質,用來加工成食品,可供300億人食用。而在南極附近的海域,生活著50億噸磷蝦,人類每年只需要捕撈1.5噸,就完全能滿足。當然,不一定非要吃藻或者吃磷蝦,目前海洋裡還有足夠的魚類數量。中國海洋研究所的一份報告裡顯示,海洋中具有食用藥用價值的海生物多達 1600多種。
海洋還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因為受到月球的引力影響,地球上的海水會出現週期性漲落,一些地區潮水的落差會達到幾十米,其產生的重力勢能可以連續發電。潮汐能是一種清潔能源,可以再生,對於能源緊張的地球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海洋還在人類的交通運輸中佔據著很重要的位置。除了亞洲和歐洲,各大洲之間並沒有緊密相連,尤其是歐洲與北美,這兩個地區交流十分頻繁,如果依賴空運,效率低不說,成本還特別高。因此航運承包了這裡面大部分物質的交流。
可以說海洋就是一個巨大的寶庫,裝著我們人類想要的一切資源,比哆啦A夢的口袋還萬能。
生命的搖籃
為何人類對海洋如此嚮往?這就要從地球35億年前說起。那個時候的地球也就不過10億歲,稚嫩無比。當時的地球上還沒有出現陸地,是顆名副其實的水球。初生的海洋之下,是噴湧而出的火山熱泉口,在它與海水的交界處,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化學反應。
35億多年前的地球,是一個惡劣的星球,每天是無盡的雷暴,雷電會擊中水天相接的海面。在一個很偶然的情況下,雷電與化學反應在某個合適的時間一起發生了,誕生了地球上最早的生物。
從有機物開始,生命踏出了地球歷史上的第一步。這些偶然合成的有機物分子開始聚集形成大分子有機物,其中就有基因所有的核糖核苷酸、蛋白質等物質。這些大分子有機物在當時的地球上,依附著海底火山獲取能量。
地質學家們透過挖掘發現了35億年前的海底火山岩石,驚奇地發現,這些岩石裡面疏鬆的小孔,它的直徑竟然與我們的細胞直徑非常接近。
由此一個假說便是,這些最初的有機物分子生活在火山岩石的孔裡面,在熱量之下進行化學反應,不斷地合成有機大分子,最後這些大分子聚整合多分子,開始進行特定的化學反應。很快,分子們為了複製自己不得不團結起來,它們繼續聚集,最後形成了最初的生命形態。
根據現代古生物學家的研究,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一個單細胞結構生物,為它命名“露卡”。地球上的萬千生靈,都是露卡的後代。只不過經過30多億年的演化,早已經看不出曾經的模樣了!
因為離開海洋3億多年的時間,大部分的陸地動物也已經無法再適應海洋的生活,包括現在的人類。人類可以去大海里游泳、潛水,卻永遠沒有機會親自去祖先生活過的海底看看。
遠古的遺蹟
日本與那國島海域之下,有一座海底遺蹟,考古學家透過考察發現了大量的人物雕像、神廟用的柱子以及一些無法破譯的圖案,它們看著很像某種文字。經過對海底遺蹟岩石的碳十四計算,這些遺蹟的時間在冰河時期結束後的,距今大約1.2萬年。這個時間與各國傳說中的“大洪水”時間吻合,不禁讓人懷疑,這是史前文明,因為那場“大洪水”而被淹沒。
考古學家們推測,大洪水就是第四紀冰川結束後,全球氣溫開始回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遠古的人類不知道這是何種原因,將其歸結為神的懲罰,將其口口相傳。
與那國島海底遺蹟,很有可能是發展出高度文明的人類,他們擁有文字,已經開始建造城市,並且還要自己的信仰。更神奇的是,這些遺蹟中發現了許多小型的金字塔,這一關鍵訊息讓本就撲朔迷離的史前文明更加疑點重重。
為何這麼多文明都不約而同地出現金字塔?古埃及有、古瑪雅人有、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有、現在與那國島海底遺蹟也有,似乎這已經成為了文明的標杆。他們是因為有交流修建了金字塔?還是他們起源自同一個更高維度的文明,金字塔可能是他們共同的記憶?這時大家又想起那個關於金字塔是外星人的發射基地的假說。
地球未開發的95%的海洋裡,還有多少類似的遺蹟,我們完全不知道。不過很可惜,人類還沒有去探索,人類的垃圾先行一步到達了。
被汙染的海洋
海洋垃圾和陸地垃圾同宗同源,都是出自人類之手,然而它造成的破壞危及了整個海洋。許多人類未觸及的海域,垃圾代表人類捷足先登,可人類真的希望被它們代表嗎?
海洋垃圾主要來自石油運輸和開採中的洩露、農藥的使用、塑膠製品的使用還有廢水廢渣的丟棄。人跡罕至的南極洲,已經在信天翁的胃裡發現了塑膠包裝袋。這些垃圾進入海洋裡,在洋流的幫助下,擴散到了全世界的各個角落。動物們不認識這種奇怪的東西,許多會好奇地咬一口。但往往就是這一口,足以讓它們大部分喪命。
不要讓人類費勁千辛萬苦探索到了海洋剩下的95%後,開啟照明一看,熟悉的垃圾飄在深海冰冷的海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