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我辭去了北京的工作,打點行囊,準備到地球的另一面去,體驗一個屬於打工旅行者的秋冬春夏。
臨行前,我和爸爸去給奶奶上墳,分別時他給了我一小包裝在塑封袋裡的泥土,說若是到了紐西蘭水土不服就撮一把泡水喝。然而因為生物檢疫的要求,這包泥土被我扔在了奧克蘭機場入境關卡前的垃圾桶裡……
轉眼之間,又是在奧克蘭機場,這次卻是等待回國的飛機。回望這一年多,只覺得像做了一場夢,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成為一名打工旅行者
2008年起,紐西蘭政府每年向中國居民開放1000個打工旅行簽證名額。因為較低的申請門檻,打工旅行被視為移民紐西蘭的跳板,因而名額競爭十分激烈。
“先到先得”是獲取簽證名額的基本原則;而搶名額也可以說是簽證申請過程中最關鍵、也最緊張的環節。於是,在半年多時間裡,我白天準備雅思考試、和群友們交流學習,晚上就做兼職存錢。
冬夜寒冷而漫長,我至今記得搶名額那天的早晨,陽光從教學樓窗戶照射進來——溫暖、明亮。一切似乎都指向幸運,但結果是我連簽證申請的介面都沒能開啟,名額就已經發放完畢。我筋疲力盡地回到自己的宿舍,躺在床上大哭了一場,一覺睡到了天黑。
孤注一擲,自認為準備充足,卻與名額失之交臂。現在想來這也早早就告訴了我一個道理:努力從來不保證給你想要的——但卻總會給你需要的。
在又經歷了找工作碰壁、考研落第、北漂工作之後,我卻十分戲劇性地在2016年第二次嘗試中成功下籤,並於年末辭去工作,在2017年農曆新年後終於登陸紐西蘭,開始了為期1年零3個月的打工旅行生活。
南漂:尋一個落腳處
12小時飛機,橫跨4小時時差,從初春飛至暮夏,2017年3月4日,星期天,下午18點30分,我正式從一個“北漂”變身“南漂”。“北”是中國的北,“南”卻是地球的南。
初至奧克蘭
一個30寸行李箱,一個揹包,5000人民幣,我打定主意要在錢花光之前在紐西蘭落下腳來。
當切實身處紐西蘭,種種設想化作眼前摸得著的現實,這種真實又虛幻的感覺酷似醉酒,心臟砰砰跳,是風塵僕僕終趕赴此處的興奮,和此後又該去往何處的迷茫。
在奧克蘭住了一週,糧草告急。在群友提供的資訊幫助下,我搭上去往奇異果小鎮蒂普基的班車,決定先透過用勞動換食宿的方式來適應生活、蒐集資訊、等待工作。
Danny家是我在紐西蘭的第一個落腳點,打工旅行的起點。
Danny姓楊,臺灣人,在奇異果小鎮蒂普基經營一家Share House。我的換宿工作就是幫助Danny裝修房屋,為即將到來的奇異果收穫季做準備。每天4小時,我就給Danny打下手,做些基礎工作,兩間木結構的臥室也很快成型。我們還買來一套DIY的鐵皮屋,在院子裡拼起了一個新的室外廚房。
Danny家聚餐
只有開銷沒有進項,賬戶裡的錢一天天見底,這樣茫茫等候工作的心情是十分慌張且缺乏安全感的。Danny是個喜歡笑鬧的樂天派。一個陰雨有風的午後,我倆邊工作邊閒聊,似乎是察覺了我飄搖不安的心情,他不經意對我說到:“運氣運氣,運——起來,才有氣嘛!”他拖長的聲音配合著誇張的動作,消散了我心中大半的陰翳。
可不是嘛,當初同樣是從遙遠的臺灣來到紐西蘭安家,我所面臨的困境,他實在是再熟悉不過。如今有了可愛的妻子和四個孩子,Danny真正地在這裡紮下了根,而那些已成過往的艱難,只化作插科打諢和令人心安的笑鬧聲。
雨水壓塌的鐵皮屋️
小鎮不時響起颱風預警警報。終於在一場引發小鎮停電的颱風夜過後,積水壓塌了鐵皮廚房的屋頂。我們忙著將變形的材料重新修復組合,加固房屋。在Danny和周圍夥伴的幫助下,我度過了打工旅行最困難的初期。
工作:隨著水果遷徙的季節工
邊打工存錢邊插空旅行,以工作為根據地進而探索周邊地區,是我這一年生活的基本脈絡。
打工旅行者們就像候鳥一樣,隨著季節規律地遷徙、匯聚。我因為不太願意閒下來,得以體驗了較為完整的季節性工作。來紐西蘭打工存錢不是我的“詩和遠方”,也絕非是苦巴巴的“苟且”。打工之於旅行,如“攀登”之於”山頂美景”。認真工作本身甚至可以說是此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比起機器,我更願意多跟樹木和土地打交道。自己幹多少吃多少,靠著真正“接地氣”的勞動,有一種自力更生的成就感。做多了戶外工,天天和泥巴土地打交道,人也變得不太講究了。
摘櫻桃
茶歇時只要有個平地就能躺下——得讓肩背腰桿也歇口氣呀。依然開工的雨天,衣服褲腳糊著泥漿,一個不注意踩進爛泥裡,就拖著泥靴繼續忙碌。等忙完了,使勁一跺腳,泥巴就整塊脫落了。在日光裡流一天汗,能喝掉大號可樂瓶裝的水。工作時間長了,面板曬得黝黑,飯量大了,人也精瘦了。每天放工時,卻是覺得踏實、滿足。
橘子園茶歇
隨著四季,我穿梭在不同的果園裡,早上就著露水,晚上伴著夕陽,真切地感受果子一天天在飽滿、變色、成熟,日頭一天天由長變短、又由短變長;遊雲遮住烈日,陣風帶來短暫的涼爽;細心呵護的果子會被蟲蛀鳥啄,輕快的山風也會不經意帶了一片積雨雲,瓢潑的雨水說來就來……做這樣的工作很容易聯想到陶淵明“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這些我們初中就背過的詩句。
下班刻意放一首“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開車行駛在回住所的鄉村公路上,我突然想到,今天多摘了一個蘋果,就有人多一個蘋果可吃。咬著又甜又脆的蘋果,也讓人感到幸福。這不就是價值和意義嗎?
生活日常:關心糧食和蔬菜
在紐西蘭這一年除開吃喝、租房和交通,基本沒什麼大開銷。倒不是我如何艱苦樸素、物慾淡泊,主要是因為沒時間也沒地方花錢——季節工作常在偏遠小鎮,店鋪稀少;碰上週末節假有空了,人家放假打烊,不做你生意。
我一般每週工作5-6天,每天8-10小時,剛好月薪過萬。房租、吃喝是最大頭的支出。房租按周算,通常在約400-750塊錢不等。吃喝上,這裡沒有像國內一樣便利的外賣系統,小鎮街頭零星的外賣餐廳裡,一頓午餐也需要約50-75塊錢。
橘子園宿舍
不做飯就會餓肚子,要關心糧食和蔬菜,是打工旅行生活教給我的重要一課。紐西蘭的菜是比肉貴的,根據季節變化,新鮮蔬菜價格的變化幅度也很誇張,所以,學做飯是來到紐西蘭生活的必修課。
多吃幾頓泡麵後,不需要人教,大家自己就會往提升廚藝的路上走。打工旅行的前三個月裡,我下廚的次數超過了人生前25年的總和,廚藝也勉強達到能餵飽自己的水平——至少曉得蔥綠和蔥白一樣是可以吃的,炒茄子得往多了放油……
在亞歷山大的晚飯
也常有約朋友下館子打牙祭的時候。館子當然還是首選中餐館,至今忘不了基督城的那家粵式早茶。我常與二三工友同去,拿上滿桌盅盅件件,配上一壺菊花拼普洱,耗上大半天,借慰勞一週辛勤工作之名大飽口福。
基督城茶餐廳️
在地形狹長、人口零散、景觀豐富的紐西蘭,車子可說是生活必需品。同為右舵駕駛,從日本進口的二手車成為首選。約1萬-1.5萬元就可買一輛比較可靠的車子。買車如買菜,車輛交易也十分方便,雙方協商好價格郵局10分鐘就能完成過戶。
總的說來,在紐西蘭生活相比北京實在輕鬆許多。一天的工資夠繳一週房租,再多半天則可以解決伙食,下剩的都是淨賺。只要吃苦肯幹,拋開旅行花費,回國時還能帶個小五六萬塊錢。
無限美景與颱風夜
工作半年後我有了第一筆小存款,在基督城買了第一輛屬於我自己的車子。1年時間,1萬公里路程。旅行到底帶給我什麼?
我看見了很多震撼的風景。我徒步攀登了很多壯美的高山,在一次雨天迂迴冗長的下山路中,天空突然撥雲見日,身體某個機關像被突然開啟,只覺得空氣像水流一樣從鼻腔灌入,在體內流轉,又攜著濁氣被撥出。
皇后鎮山頂️
我大口大口地飲著有些冰涼的空氣,貪婪地享受這突如其來的、酣暢淋漓的感官體驗。念頭閃過,為何在此前的25年裡,我竟從未關注過自己一刻不停的呼吸呢?能舒暢通泰地呼吸,是理所應當、卻如此美妙的一件事啊。
基督城櫻花,蘋果園雛鳥️
我曾在獨自驅車前往西海岸時遭遇颱風。趟水穿過小瀑布似的山洪,在暴雨中硬著頭皮開到最近的小鎮,被告知前後道路關閉,旅店爆滿,於是終於有機會體驗在車裡過夜。車外風雨飄搖,車身在呼嘯聲中搖晃,躺在自己車裡卻覺得格外溫暖、安全。
網路電話線全斷,與世隔絕,沒人知道我在哪——原來即便在現在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聯絡如此脆弱。所幸媽媽也習慣了我每週只一次的影片聯絡,免了無謂的擔憂。
颱風夜睡車廂️
兩天後道路重新開放,看見颱風肆虐後的一路狼藉,我才感覺到後怕。行程因為颱風被耽誤,卻也因此在格里茅斯邂逅了最美的海邊落日。旅途中在前面等待我的是什麼,誰說得清。既如此,只有相信直覺,保持邁步。
平原高山、森林冰川、湖泊海洋,紐西蘭不缺風景。僅僅一年的時間必然會有錯過和遺憾,只是世界那麼大,風景又豈是人力所能窮盡。在有限的時間裡,只願能保持一份對自然的敬畏,繼續熱忱地走在路上。把祖國的土地河山好好走一走,看一看,是我接下來想做的事。
那些勝過風景的人
我還遇見了很多勝過風景的人。四個孩子的奶爸Danny;辭去鐵飯碗打工旅行、熱衷煲湯的居家男人陳宣;第一批打工旅行、如今已安家基督城的小J夫婦;洗車時要喝啤酒、大聲放歌的小朱;帶我去跳飛機、大嗓門笑聲如雨點的蔡妹妹;一起過年,常常請我吃飯,跟我拉家常聊孩子、談十九大、貿易戰和祖國繁榮的林生林太一家……
離家萬里,在地球的另一端,性格慢熱的華人相逢在同一屋簷下,相處起來卻最是自然妥帖。魚是離不開水的,文化就是滋養我們的水和氧氣。同樣膚色、相似面容,大家圍著火鍋同坐一桌,說著天南海北的普通話。在熱辣的滾鍋、升騰的水汽和交錯碰撞的杯盞中,隔閡被淡化隱去。這些日子裡,我們相互照顧,就是暫時的家人。
當然還有我的“外國人”朋友們。天天叫囂中印必有一戰、卻嬉笑表示會罩著我的油膩錫克人Bella;禮貌溫柔車技高超的日本姐們兒Otoe;高大威猛、告別擁抱時卻突然紅了眼眶的Darrin夫婦;櫻桃果園裡歌聲此起彼伏、蘋果園裡跟我聊愛情和理想的島民弟兄……
這世界足夠大,足夠容得下不同的人、以及承載他們美麗的理想和生活。當果園收穫季結束,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們相聚慶祝、碰杯暢飲、載歌載舞,我只覺得自己是何其幸運,得以生長在這樣一個和平的年代。我與迎面而來的工友乾杯、擁抱,在每一個與日出邂逅的時刻,為世界和平默默祈禱。
不管是上帝、佛祖還是安拉,請你保佑世間和平永續。
回國與回家
留下來還是回國,是每個打工旅行者都會面對的選擇。
紐西蘭真的很好,空氣好、壓力小、文化多元、人民友善。只要打定主意,留下來也並非難事。一個讀幼教的朋友,從讀書到拿永久居留,就三年時間而已。
此心安處是吾鄉,回國或是留下,都是尋個心安處。對我而言,紐西蘭很好,但不是我的家。
常說“最難的是決定出發”;而我發現更難的,是“回家”。慶幸的是,在打工度假的尾聲,我邀請父母來到紐西蘭相聚、全家旅遊了一趟,算是實現了自己的小小願望。朋友聽說都感嘆“你真是孝順!”可他們又哪知道這其實滿足的是我自己的私心。長大成人需要一個證明,成熟的鳥是要離開家獨自築巢的。但離家越久,越開始體會到“人一輩子都走在回家的路上”這句話的意味。
來時,父母中轉飛機延誤,在成都等待改簽,在機場拖著大包小包輾轉,我只能空著急;去時,擔心他們不識英文因而一直深送至關口,被工作人員厲聲喝退……人是突然長大的,父母是突然變老的。一直以來支撐我出發的原點,原來是家。而我們必定是要離家的。這好像是一個悖論——正如出走是歸來的前提。離家、回家又離家;告別、重逢又再次告別。
媽媽幫我扎頭髮️
Danny成立了裝修公司,家裡老四走得穩了,老大會幫忙照顧弟弟了;小J最近懷上了寶寶;林太家餐館生意紅火,大兒子忙著升學的事,聽說想到大陸留學學習中文;陳宣頭髮越來越少了,要去泰國學潛水……大家認真生活,各有進展,而我將告別相處一年的土地和朋友們,遙祝一聲珍重再見,踏上歸途;也將把這一段旅途帶給我的美好記憶和耐心規勸一同打包進行囊,再次踏上下一段旅途。
找工作、找房子、找女朋友……前面好像有一堆事情在埋伏著我,好在我如今也算練就了一身隨遇而安、四海為家的本領。“你覺得這一年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朋友問我。“靠自己是能好好活下去的吧”,我有了些信心。
偶然看到旅行夫婦張昕宇和梁紅說的話:“沒有一種生活高於另一種生活,每種生活都有其代價,只是自己的選擇罷了”。深以為是。這一年,我和一些美好的人經歷了一些美好的事,還要什麼更多呢?願多年後回望這段日子,我能像木心老爺子那樣坦蕩地說一句:“歲月不曾饒我,我又何曾饒過歲月?”
家裡陽臺上的茶花開了,幾場雨水後,轉眼入盛夏,又到了吃菌子的時節。我頭髮長了,該回家了。
文章來源:紐西蘭中紐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