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是一種新型的神經電生理技術,可透過刺激患者區域性皮質興奮性和大腦突觸聯絡而改善神經功能,在治療各類疾病所致認知障礙(cognitive impairment,CI)中效果確切。但國內外尚無針對rTMS 改善中樞神經系統特發性炎性脫髓鞘疾病(CNS-IIDDs)所致CI機制的系統研究。基於此,本文結合既往文獻綜述了rTMS治療CNS-IIDDs所致CI的作用機制,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rTMS治療CNS-IIDDs所致CI的機制
1.1 神經突觸可塑性
神經突觸可塑性即大腦重組神經網路,使其具有連線性,從而改善大腦功能,而突觸間的連線是透過神經元實現的,是可調節的,如LTP和長時程抑制(LTD)。高頻(HF)-rTMS 已被證實能誘導皮質下易化,且這種易化的持續時間超過刺激時間,這種長期效應被認為是由 LTP 介導的。神經突觸可塑性是腦功能連線性在休息狀態〔靜息狀態功能連線性(rs-FC)〕和執行任務期間發生改變的,其中rs-FC被認為是MS發生早期 CI 的代償機制, 而 rTMS 可以增加這種功能連線性。rTMS可透過改變患者大腦神經突觸可塑性而進一步改善其認知功能,但其確切的作用通路及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1.2 神經營養因子與神經再生
海馬齒狀回室管膜下區(SVZ)及顆粒細胞層(SGZ)是神經再生的主要部位,而神經再生又與神經營養因子的表達關係密切,如 腦 源 性 神 經 營 養 因 子(BDNF)、海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NGF、轉化生長因子α(TGF-α)、 表 皮 生 長 因 子(EGF)、 成 纖 維 細 胞 生 長 因 子 2(FGF-2)等。其中,BDNF廣泛分佈於海馬、大腦皮質及周圍神經系統中,是影響神經元生長、分化和損傷因子修復及突觸可塑性的重要神經營養因子,成熟的BDNF透過與酪氨酸激酶受體B(TrkB)結合而影響神經突觸可塑性。已有多項研究證實了rTMS 能有效提高大鼠海馬中的BDNF水平,進而改善認知功能。VEGF是由外周血分泌並穿過血-腦脊液屏障,可促進內皮細胞形態改變和新血管生成,增加區域性腦血流量和糖代謝水平。NGF與BDNF同屬NGF家族,NGF 主要由神經元和星形膠質細胞分泌,具有調節多種神經元反應的能力,包括透過促進離散神經元亞群的存活來增加傳入突觸的型別和數量。生理情況下,NGF 在海馬和大腦皮質中含量較高。
1.3 炎症因子
目前發現多種促炎症的酶類及炎症因子對rTMS治療效果有調節作用。rTMS 可透過減少促炎因子〔如環氧化酶 2(Cox-2)、 腫 瘤 壞 死 因 子 α(TNF-α)〕而起到神經保護作用。Nrf2作為抗氧化反應基因和二期解毒酶的主要決定因素,因其缺失引起的慢性炎症已在 PD、AD、缺血性腦卒中等中樞神經系統炎症相關疾病的研究中得到證實。因此,rTMS可以抑制神經炎症,這可能也是其調節大腦認知功能的有效機制之一。
1.4 腦血流量及代謝水平
事實上,rTMS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腦血流量及代謝水平,進而改善認知功能。HF-rTMS可以提高大腦皮質的興奮性、易化區域性神經元的活動、提高神經元的效率、影響腦功能代謝,從而提高刺激部位神經生化代謝物質如葡萄糖代謝水平;HF-rTMS可以增加腦部血流速度,改善腦部血液迴圈,為腦代謝提供充足的氧氣和養分,進而促進認知功能恢復。
小結
rTMS能夠透過多種機制及作用於多個腦區、神經環路發揮不同的作用,是研究大腦神經傳遞和資訊加工過程的重要工具。rTMS應用於CNS-IIDDs所致CI治療尚處於初期研究階段,國內外對此類研究少之又少,進一步明確rTMS對CNS-IIDDs所致CI的作用,將會為如NMOSD、MS等疾病相關CI的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本文來源:張敏,薛群.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特發性炎性脫髓鞘疾病所致認知障礙的療效及其機制研究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誌,2021,29(12):1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