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試圖開啟“潘多拉的魔盒”時,常常會被外表的虛幻所迷惑,但當真正開啟之時,會發現伴隨而來的往往還會有諸多厄運與災難。
1996年7月,位於蘇格蘭愛丁堡市郊的羅斯林研究所裡誕生了一頭大個頭兒羊羔,實驗室編號為6LL3,克隆羊專案小組主管伊恩·威爾默特以著名鄉村歌手多莉·帕頓的名字命名這頭羊。當克隆羊多莉誕生的訊息傳出之後,一時之間便受到了世界的極大關注,人們一致認為這是人類已經打開了生命的魔盒,對於人類社會來說將發生很大的改變,甚至於可能解決此前無法解決的醫學難題。
但在克隆羊多莉誕生之後,一些新的問題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既然不需要額外因素的參與,那很可能產生諸多的社會問題,尤其是長久以來人們形成的社會秩序,可能會受到衝擊。此前,人們也曾無數次幻想克隆技術應用到人類社會的場景,甚至於一些人還對此抱有“長生”的幻想,而此前在《生化危機》電影之中的女主角便是被無數次克隆的,還有一部經典的電影《克隆人》等等,都表現了在克隆技術應用之後,產生了很多的社會問題。
克隆技術此前一度十分火熱,在各種課本以及新聞網站之上都能看到它的訊息,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在時代飛速變化發展的21世紀,克隆技術卻逐漸在人們的生活之中很少提到,這代表著在新方向的科學技術,好像並未受到諸多人的重視。那麼為何曾經風靡全球的克隆技術,在今天卻很少提到了呢?不妨讓我們看一下初代克隆體多莉的一生,就會有所明白。
克隆羊多莉的一生
多利於1997年首次公開亮相,震動整個世界,美國《科學》雜誌把多利的誕生評為當年世界十大科技進步的第一項。因為這代表著人類在生命探索的領域邁出了很大的一步,如果可能的話,這項技術可能會解決生命難題。
關於多莉的誕生:科學家們先從一隻6歲芬蘭多塞特白麵母綿羊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細胞,將其放入低濃度的營養培養液中,細胞逐漸停止分裂,此細胞稱之為“供體細胞”;再從一頭蘇格蘭黑麵母綿羊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細胞,並立即將細胞核除去,留下一個無核的卵細胞,此細胞稱之為“受體細胞”;利用電脈衝的方法,使供體細胞和受體細胞融合,最後形成“融合細胞”。電脈衝可以產生類似於自然受精過程中的一系列反應,使融合細胞也能像受精卵一樣進行細胞分裂、分化,從而形成“胚胎細胞”;最後將胚胎細胞轉移到另一隻蘇格蘭黑麵母綿羊的子宮內,胚胎細胞進一步分化和發育,最後形成小綿羊--多利。
從克隆羊多莉生命的形成來看,它確實打破了人類的一些傳統認知,如果按照生命的邏輯,那多莉應該是有三個母親,分別是提供遺傳基因的多塞特白麵母綿羊、提供卵細胞的蘇格蘭黑麵母綿羊以及提供子宮發育的蘇格蘭黑臉母綿羊。
但如果按照遺傳學的要求來講,母親應該是提供給主要的遺傳基因,因此在此項科學實驗之中,克隆羊多莉的母親應該是那隻提供乳腺細胞的6歲母羊,只是在後續的發育過程中,才有了其它兩隻羊的需要。這樣的生命程序是否聽著耳熟,在今天的一些醫學領域似乎已經得到了應用。
克隆羊多莉的誕生無疑是代表著一個生命的奇蹟,它甚至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動物,尤其是當它進入大眾的視野之後,無疑是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讓更多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奧秘。
但是對於自己成為大明星來說,多莉好像對此並不關注,畢竟它只是一隻實驗羊,始終只能生活在所規定的實驗環境中。
因為是人類克隆技術的首個成功作品,因此它必須要面臨人類科學家的時刻關注,從它的出生到死亡,始終活在資料的監測之下,而且還要時不時地提取它的細胞,以供後續的研究,作為實驗品的悲劇就是在這裡,雖然代表著一個生命的奇蹟,但是這像枷鎖一樣時刻禁錮著它。
而因為是人類克隆技術的首次成功的作品,必然有諸多不完善的地方,克隆羊多莉的成長並非是想象的那樣順利。
一般綿羊壽命為10-15年,可是多莉在5歲之時就患上了老年綿羊才有的關節炎,它的四肢開始僵化,行走很不方便,而且伴隨著疼痛。為了緩解多莉的病痛,科學家只好用抗炎藥,這隻能緩解疼痛,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到了2003年時人們發現多莉患了嚴重的性進行肺病,這是一種目前還無法有效治療的疾病,它在多莉咳嗽一個星期左右才被確診。隨著多莉健康狀況的惡化,研究人員對它執行了安樂死,克隆羊多莉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人類的第一個克隆成功作品被自己親自扼殺了。在多莉死後,它的屍體被製作成了標本,放在了蘇格蘭國家博物館之中,供人類欣賞,也想讓更多人關注克隆技術。
對於多莉的死因一直有很多說法,一種認為是克隆生命本身存在早衰現象,因此它們的壽命比正常生命的壽命更短,從多莉來看,大約只有正常壽命的一半;另一個說法是,多莉的細胞核取自一個已經6歲的綿羊,這樣當它出生的時候,其實已經相當於正常山羊的6歲了,也就是說在它出生之後,身體裡面的基因已經顯示的是6歲母親的身體狀況,因此到它5歲多的時候,已經是一隻老年綿羊的狀態,患上多種老年疾病不足為怪。還有一些人認為多莉是因為在封閉的生存環境之中,尤其是還需要不斷地被實驗已經監察,尤其是因為人類克隆技術首次成功的作品,必然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多莉的早衰很可能是技術不完善。
其實在克隆羊多莉誕生一年之後,該研究所又培育出了另外一頭克隆羊“polly”,相較於克隆羊多莉,“polly”的傳奇之處是在它的基因之中加入了人體的基因片段,即在“polly”的奶中產生一種人類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可以被提取出來,供缺乏這種蛋白質的病人,比如血友病或者某種骨科類疾病的患者。
克隆技術的確實打開了人類科學的新世界,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反思,這項技術真的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積極的改變嗎?克隆技術本身就存有一定的風險性,我相信在克隆羊多莉誕生之前,實驗室之中不是沒有誕生過生命物種,只是可能是奇奇怪怪,最終才有了一個成功的作品。而且即使在克隆技術成功之後,還要面對著諸多的社會問題。
克隆技術是否應該為人類所用?
克隆技術會解決人類社會的一些問題,這一點我們毋庸置疑,因為在某些方面它確實能夠將一些比較棘手的醫學問題得到改善,但考慮其積極性作用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考慮,它隨著而來的諸多問題。
首先就和克隆羊多莉的誕生一樣,到底該怎樣認定克隆體的母親。如果按照那樣的方法應用到人類社會,那誰是孩子的母親確實讓人頭大?按照誰生即是母親來說必然是不準確的,因為這個新生兒身上並沒有她的基因,兩者無任何的血緣關係,這反而造成了更大的疑惑。
而且克隆技術如果真正應用到人類社會,到底會有多少人支援。
2001年11月28日,美國先進細胞技術公司宣佈該公司首次用克隆技術培育出人體胚胎細胞,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軒然大波,反對之聲隨之而起。雖然該公司在之後的宣稱中他們的目的不是克隆人,而是利用克隆技術治療疾病,但還是遭到了諸多人的批評,尤其是對克隆技術抱有了更大警惕。
為了避免部分群體惡意使用克隆技術,2002年2月聯合國舉行了關於擬定《反對生殖性克隆人國際公約》的會議,在大會之上,中國代表明確表明我國立場:反對克隆人,不贊成、不允許、不支援、不接受任何克隆人實驗,但主張治療性和生殖性克隆加以區別,以真正造福於人類社會。
其實,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國仍然在克隆技術之上奮鬥著,尤其是為了揭開人類基因工程的奧秘,克隆技術也在相應探索著。2000年6月,中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利用成年山羊體細胞克隆出兩隻“克隆羊”,但其中一隻因呼吸系統發育不良而早夭。據介紹,所採用的克隆技術為該研究組自己研究所得,與克隆“多利”的技術完全不同,這表明中國科學家也掌握了體細胞克隆的尖端技術。2005年8月8日,我國的第一頭供體細胞克隆豬成功誕生。2012年3月18日凌晨,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胚胎工程與繁殖技術室在昌平試驗牛場透過剖腹產,獲得體細胞克隆公牛1頭。中國的克隆技術正在大踏步前進著。
轉基因動物研究是動物生物工程領域中最誘人和最有發展前景的課題之一,轉基因動物可作為醫用器官移植的供體、作為生物反應器,以及用於家畜遺傳改良、建立疾病實驗模型等。如果可能的話,這些技術得到成功應用將極大改善人類的生存狀況,解決一些十分棘手的醫學問題。
但是,正如上述所說克隆技術可能產生的問題,如果真的應用到人類社會,倫理性就是一個很難跳過的門檻。新誕生的幼體和提供基因的母體到底該如何辨析,始終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克隆技術除了可以應用於醫學之外,也可以挽救一些瀕危物種。因為生存環境的改變,一些生物的棲息環境十分不利他們的生存,所以不少都走向了滅絕。如果能夠將克隆技術得到應用,無疑是能夠維持生物多樣性。但一些瘋狂的科學家卻將目光盯向了數百萬年的生物,他們希望透過一些遺留下來的基因化石,結合克隆技術,將猛獁象、劍齒虎等早期物種克隆出來,此前的《侏羅紀公園》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只是這些生物出現對人類社會來說到底有何種意義,實在難以界定。如果控制不好,反而會是一場更大的災難。
其實,更多的人接受不了克隆,無非是因為它打破了一些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千百年來,人類一直遵循的是有性繁殖的方式,但是克隆卻是實驗室的產物,這是讓很多人理解不了的。而且對於西方的很多人來說,克隆技術很容易打破他們的“亞當夏娃”之說,因為這項技術受到了很多宗教組織的反對。
而且,如果克隆技術真正應用到人類社會,無疑也會代表著犯罪率的提升,無限制的克隆給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創造了更多的條件,甚至於一些人還會克隆出部分國家的元首或者有影響力的人物,如果這樣的現象出現,那僅存的人類秩序可能就蕩然無存,人類也會為自己的貪婪付出相應的代價。
很多人說目前的克隆技術已經在一些領域得到了應用,除了醫學之外,還有人將它應用於克隆動物,尤其是一些家庭的寵物方面,但這樣的例子畢竟還是少數,如果真正要得到廣泛應用。無疑是要突破諸多阻礙。
結語
克隆技術對於改造人類社會大有裨益,我們無需質疑,因為它必然會帶來諸多便利之處,但同時,我們也必須反思,克隆這項充滿誘惑的技術,註定會打破一些固定的平衡,甚至於一些社會底線,衝擊社會秩序,需要人類時刻警醒。
對於克隆技術,諸位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