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派克
審稿/林志
提示/本文閱讀大約5分鐘
在中國有這樣一位傳奇女性,被譽為屠呦呦之後,最有希望拿諾貝爾獎的女性科學家,當然,她也是最受爭議的一名科學家,她就是清華最年輕的女博導,顏寧,提起她的名字,肯定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訴說她的流言蜚語,不可否認的是,她是全世界不可多得人才,年僅30歲,便成為了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37歲時,僅用半年時間,就攻克了困擾世界50年的生物難題,首次解析了人類葡萄糖轉運蛋白的構造,可以透過控制它,來解決糖尿病,不僅才華出眾,顏值也非常的高,年紀輕輕就有如此高的成就,是我們祖國不可多得人才。
然而就在2017年,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恰逢事業巔峰期,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挖走了,更不可思議的是,剛到美國發展2年,便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並於2021年,正式成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變成了真正的美國人,在中國引起了巨大爭議,很多人不理解,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爭議,有人認為為了追求科學,為了自身的發展去美國是對的,也有人認為,她就是貪圖名利的小人,是叛國賊,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又失去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那麼顏寧為何放棄國內優厚條件,選擇去美國發展,她到美國發展真的是貪圖名利的小人嗎,今天派克,幫您解讀顏寧的故事,
顏寧1977年出生于山東章丘,是個標準的農村女孩,家境的生活條件,不是特別好,也只能算面前解決基本的溫飽,但顏寧是幸運的,在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顏寧的父母並沒有因為他是個女孩,就放棄培養她,反而一直把她看作掌上明珠,細心地呵護著,讓她讀書寫字,顏寧也非常的乖巧懂事,父母也從小沒有關心過她的成績,因為她從小活潑可愛,十分聰慧,在老師的眼裡一直都是好學生,喜歡動腦子思考,非常有主見,可在當時的那個年代,農村老家的教育資源是非常有限的,老兩口並不想荒廢了孩子,為了能夠給女兒更好的學習環境,帶著顏寧去了北京讀書,就這樣父母把半輩子的積蓄都豁出去了,帶著顏寧去了北京,他們只是想讓孩子能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接觸到更好的教育資源,自己不想後悔,也不希望留下遺憾,想一想哪一個父母不是為了孩子好呢?真實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當然,顏寧也沒有讓父母失望,因為顏寧從小乖巧懂事,聰慧過人,再加上他也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就更加努力的學習了,所以她的成績在年紀一直都是第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據她的中學老師評價,顏寧非常喜歡看小說,很入迷,說她是個文藝青年毫不為過,而成績也非常的好,幾乎每個科目都是全校第一,但在當時那個年代,老一輩人認為學習理科更有前途,而她的父母在徵求老師意見時,不出所料推薦報理科,就這樣顏寧的父母,為了響應老師對家長的號召,給顏寧報了理科,強行把她塞進了理科班,但她併為因此放棄自己的學習,反而越學越來勁,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全年級第一名。
在1996年,他並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以年紀第一的成績,順利考入清華大學,可在報考專業的時候,父母原本期望她學醫,但她不忍心解剖小動物,不配做一名合格的醫生,最終選擇了生物系,學習生命科學,父母不理解,為何選擇一個非常的冷門的專業,但在顏寧看來,21世紀一定屬於生命科學,她對科學的認知,相信比大多數人更有遠見吧,清華大學高手如雲,顏寧絲毫不敢懈怠,除了成績優秀以外,還當選了學生會主席,更不可思議的是,大三收到饒子和教師的邀請,參加結構生物的實驗研究,從那以後一發不可收拾,雖然做實驗非常枯燥,在實驗室一泡就是一天,但顏寧總能找到自己的樂趣,不僅不煩,反而像玩遊戲一樣上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在實驗室,就在大四即將畢業時,很多的同學都在謀劃著,如何找一份高薪工作,而顏寧卻一心做實驗,也曾受到諾和諾德中國公司30萬高薪聘請,2000年時,這可是一筆巨資,一年就能買一套北京房,她想都沒想,直接拒絕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普林斯頓大學的施一公教授前來清華做宣傳,她卻毛遂自薦,結果被一眼看中,成為了那年首批研究生,
那時的顏寧,對於知識有了更高的追求,在普林斯頓大學生物系學習的同時,僅僅花了四年,就獲得了博士學位,她的成就也不是一帆風順,起初,在施一公的帶領下,從事腫瘤發生和細胞凋亡的分子調控機制研究,整天頭昏腦漲,找不到方向,也不知道該從哪裡入手,壓力非常的大,但中國人就是愛拼,能吃苦,她總是廢寢忘食的學習,身體一度暴瘦30斤,就在2003年,她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發表了多篇權威論文,還獲得了“青年科學家”的稱號,這個獎每年全球只有5人獲得,可見有多麼的優秀,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在2005年,一項關於膜蛋白的突破性研究,引起世界生物界的轟動,這個小小的顏寧,一時間名聲大噪。
而她並沒有忘記祖國的栽培,沒有忘記那個給她啟蒙的清華大學,一直懷揣著報效祖國的夢想,於2007年加入清華大學,年僅30歲,同時他還將在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成果帶回了祖國,獻給了清華大學,就這樣她開始在清華的長跑,由於年輕漂亮,科研成就大,很快在清華被稱為女神級教授,回到清華後並未因此停下腳步,也沒有因為各種名譽影響到科研,努力帶領自己的團隊研究“結構生物學”,兢兢業業在清大打拼了十年,一直做到清華博士生導師,顏寧團隊所作的研究屬於微觀生物學,也是結構生物學中最冷門,最難搞的一個領域,而在過去的50年裡,沒有哪一名科學家解析轉運蛋白,顏寧帶著自己的團隊,決定攻克該領域,以每天不低於12小時的工作強度,在冷溫4攝氏度的實驗室,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與心酸,終於在2014年,團隊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在世界上首次解析葡萄糖轉運蛋白的三維結構,給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帶來了福音,成果堪比屠呦呦,也因此,顏寧獲得多個國內和國際的獎項,並於2016年被《自然》雜誌評選為“中國科學之星”,2017年評選為“影響中國2017年度科學任務”和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獎等多個獎項,此時的顏寧,可謂滿身光環。
在清華處於事業巔峰期時,突然宣佈離開中國,回到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為了被美國挖走了,又為何選擇跳槽到美國,一時間國內輿論紛紛,有的人說她是沒有入選中科院院士,一氣之下才選擇,也有人說她虛榮,貪圖名利,甚至罵她因為個人背叛祖國等,在回答記者的採訪時,顏寧回答自己只想換個工作環境,顯然這樣的說辭是不具有說服力的,因為中國的發展潛力有目共睹,而中國能提供的科研條件不比美國差,但選擇這個時候離開,確實非常奇怪,而顏寧也不止一次地說過,一生中最愛的兩個地方,清華和普林斯頓,自己想做一個純粹的學者,純粹的科學家,雖然科學家有國界,但是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他只是喜歡到不同的地方工作。
拋開是否叛國不說,顏寧在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成果備受矚目,兩年就拿到維茲曼女性科學獎,質量堪比諾貝爾獎,2017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而於2019年當選美國生命科學院院士,從清華到普林斯頓來來回回3次,顏寧的人生軌跡帶著太多的疑惑和不解,也受到了曲解和抨擊,
顏寧也曾不止一次說過,科學發展不是喊口號,愛國也不是一句口號,她到普林斯頓大學發展只是對科學的追求,但筆者認為,無論身在何處,有愛國表現一樣不能視為叛國論,在2020年8月28日,顏寧團隊與清華大學合作的成果得到了肯定,同時也獲得了2020年度傑出研究獎,也是截至目前顏寧離開這個4年後的唯一貢獻,也許她去了美國是為了開闊自己的視野,也許為了自己的廣闊發展,但對於中國來說,畢竟是一大損失,太可惜了,如今的顏寧才44歲,她的路依然很長,未來能否報效祖國,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歡迎關注派可行,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