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已過,“秋分”將至,“三秋”生產即將全面展開,為高標準、高質量種足種好小麥,夯實明年糧食豐產豐收基礎。根據氣候特點和生產實際,制定了今年麥播技術指導意見。
與往年相比,今年麥播面臨的形勢較為複雜,突出表現在:一是前茬作物收穫推遲。7月中下旬以來,河南省降水較多,造成秋作物生育期推遲,加之部分田塊因災改種,將導致前茬作物收穫騰茬偏晚;部分田塊土壤溼度大、短期無法散墒,播期可能推遲。
二是農民麥播投入成本增加。受生產成本上漲影響,今年以來化肥價格上漲幅度大,部分種子價格比去年同期高10%左右,積水時間較長田塊,土壤肥料流失嚴重,麥播期肥料投入量也將增加。
三是麥播期病蟲害防控任務重。近年來,小麥紋枯病、莖基腐病、根腐病等土傳病害在河南省呈逐年加重趨勢,加之今年大部分地區土壤溼度偏大,病害偏重發生風險高,播期防控任務重。
四是氣象因素不確定性大。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對小麥整地播種和安全越冬的影響難以準確預測。
小麥播種是全年糧食生產第一仗,事關基礎、事關全年、事關全域性。麥播要在確保面積穩定的基礎上,以“提、優、節、綠、適、抗”為目標,重點抓好深耕耙壓、品種佈局、科學施肥、種子包衣、適期適量播種等關鍵技術。
一、以“提”為目標,抓好深耕耙壓,提高整地質量。
秸杆還田地塊,要將秸杆切碎撒勻、深翻掩埋、耙平壓實;旋耕地塊要抓好播前、播後鎮壓,踏實土壤,防止漏風跑墒,確保苗齊苗勻苗壯。對連續旋耕2-3年的麥田,必須進行深耕一次,耕深要達到25釐米以上,耕後耙平耙實。
二、以“優”為目標,抓好品種佈局,最佳化品質結構。
河南北部麥區重點發展優質強筋、中強筋小麥,早中茬選用抗(耐)冬、春季凍害能力強、抗倒伏性好的半冬性高產品種,晚茬選用弱春性品種;
中南部麥區重點發展優質中強筋和中筋小麥,早中茬選用抗寒、抗倒能力強,穩產性好的半冬性高產品種,晚茬選用弱春性品種;
東部麥區選用春季發育穩健、抗寒、抗倒的半冬性品種為主,晚茬選用弱春性品種;
南部麥區主要選用耐溼、耐漬、赤黴病輕及熟期較早的品種;
豫西旱作麥區主要選用節水耐旱性強、抗逆穩產性好的品種;
沿淮稻茬區域重點發展優質弱筋小麥。要根據當地小麥病蟲害發生情況,因地制宜選用抗(耐、避)赤黴病、鏽病、紋枯病、莖基腐病、白粉病、黃矮病等品種。
三、以“節”為目標,抓好科學施肥,促進化肥減量。
積極推進有機與無機、大量與中微量元素、底施與追施的合理調配,在增效的前提下減少化肥用量。基施化肥依據目標產量水平和土壤肥力合理施用。
一般畝產600公斤以上的高產田塊,每畝總施肥量氮肥(純氮)為14-16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6-8公斤、鉀肥(氧化鉀)3-5公斤,其中氮肥底施與拔節期追施比例以6:4為宜;
畝產500公斤左右的田塊,每畝總施肥量氮肥(純氮)為12-14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5-7公斤、鉀肥(氧化鉀)3-5公斤,其中氮肥底施與起身拔節期追施比例以7:3為宜;
種植強筋小麥品種麥田穩氮增鉀補硫,氮肥底追比以5:5為宜;種植弱筋小麥品種麥田控氮增磷增鉀,氮肥底追比以7:3為宜;旱地麥田一次施足底肥,春季視苗情趁墒追肥。
四、以“綠”為目標,抓好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綠色防控病蟲。
重點防控紋枯病、莖基腐病、根腐病、全蝕病等土傳種傳病害和地下害蟲,積極推廣應用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處理,最大限度減少“白籽”下地比例。
南部條鏽病早發區和冬繁區,可重點選用戊唑醇、苯醚甲環唑、三唑酮等種衣劑進行拌種或種子包衣。小麥莖基腐病和根腐重發區選用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環唑、氰烯菌酯等針對性強的高效殺菌劑進行種子包衣或拌種。
防紋枯病可選用咯菌腈、戊唑醇和苯醚甲環唑種衣劑及其復配種衣劑進行包衣。小麥全蝕病重發區使用專用殺菌劑矽噻菌胺懸浮劑拌種。
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發生嚴重的田塊,要實施土壤處理。對多種病蟲混合重發區,要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殺菌劑和殺蟲劑混用配方,進行混合拌種,以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
五、以“適”為目標,抓好適期適量適墒播種,奠定壯苗基礎。
依據主推品種特性、土壤墒情和氣象條件,因地制宜地確定適宜播期。
一般豫北麥區半冬性品種適播期為10月5日至15日,弱春性品種10月13日至20日;
豫中、豫東麥區半冬性品種為10月10日至20日,弱春性品種為10月15日至25日;
豫南麥區半冬性品種為10月15日至25日,弱春性品種為10月20日至10月底;
對優質強筋、中強筋小麥品種應在適播期內適當晚播。一般高產田每畝基本苗為15-20萬株;中產田為20-25萬株;稻茬撒播麥田為30萬株左右。
同時,要要高質量整地前提下,因地制宜大力推廣寬幅勻播、寬窄行播種、縮距勻播等播種方式;旱作區示範推廣免耕溝播;稻茬麥區推廣機械條播。播種做到行距一致、播量準確、深淺一致,播種深度3-5釐米,不漏播、不重播。
六、以“抗”為目標,抓好應度措施落實。
落實“四補一促”技術措施:一是選用良種,以種補晚。當播期超過適宜時期後,可以選擇半冬性偏春性的品種。二是提高質量,以好補晚。在提高整地和播種質量上下功夫,打好播種基礎。適當淺播,播種深度3-4釐米。
三是增加播量,以密補晚。一般每遲播2天,基本苗增加1萬左右,但最多不宜超過35萬。四是增施肥料,以肥補晚。適當增加施肥量,氮、磷、鉀平衡施肥,肥力偏低麥田適當增加前期速效養分比例。
五是科學管理,促壯苗多成穗。抓好冬春肥水管理、病蟲防控,促弱轉壯。對麥前田間有積水地塊,要透過挖溝、通渠、抽水等措施,及早排除積水,晾地散墒,為農機儘快進地作業爭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