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實操】
你們知道古時候的人類是如何計數的嗎?人類的計數方法經歷了一個由直觀到抽象的漫長
過程。人們最早用數石子、貝殼、結繩等方法進行計數。隨著數的產生,就出現了數的計算,為了計算方便,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
早在兩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時期,我國就出現了計算工具——算籌,古人不但用算籌記數,還用它計算,所以要隨身攜帶。你知道古人要隨身攜帶多少
根算籌嗎?大約二百七十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裡,系在腰部隨身攜帶,很不方便,於是出現了珠算。那麼珠算在數字發展中有什麼意義呢?它簡化了表示數字的方式,加快了計算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算盤發展】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珠算是古時候人們計數的一種便捷方式。珠算,是中國人特有的有關數的知識和實踐。在漢語中,“珠”表示一種近圓形的小型計數工具,用來代表算盤。“算”則是指中國古代的一種特別的數學理論。
人們根據口訣,透過手指撥珠,便可以完成包括加、減、乘、除、乘方、開方以及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等數學計算。它以蘊含超量數學資訊的口訣與算盤相互配合,就能達到近代數學的難度水平。它以簡便的計算工具和獨特的數理內涵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
珠算由籌算演變而來,人們在算籌的基礎上,改進發明出了更為先進的算盤。古代的珠演算法,以手撥算珠進行運算。為了快速掌握各種演算法,人們將手指動作編成了口訣,並不斷探索著如何最佳化演算法和動作,讓計算變得更加快捷。公元 190 年,東漢學者徐嶽所著《數術記遺》中,就有關於珠算的文字記載,其中有云:“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12 世紀,中國珠算體系已經相當完善。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表現了當時開封城的清明盛世,老百姓安居樂業,商業繁榮。畫面中,趙太丞家的藥鋪櫃檯上擺放著一把大算盤,這是算盤已經在商界廣泛使用的最好證明。當時,珠算在中國的普及和發展達到了頂峰,在同時期的世界數學史上,也具有絕對的領先地位。明代時,數學家、珠算家程大位所著《演算法統宗》傳到日本,對日本珠算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據史籍記載,中國的珠算從 16 世紀開始,就陸續傳入朝鮮、日本以及東南亞等地,近代又傳入了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國家。今天,珠算已經傳遍世界各地。
【非遺大課堂】
1. 珠算簡介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珠算四則運算皆用一套口訣指導撥珠完成。劉洪(約 129—210),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縣(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東漢魯王劉興後裔,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珠算髮明者和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理論發現者,被後世尊為“ 算聖”。
2. 珠算曆史
中國珠算曆史源遠流長,其萌於商周,始於秦漢,成於唐宋,盛於元明。珠算是我國優秀的文化科學遺產,它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至今至少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長期以來,珠算對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及科學的發展均發揮了重大作用,同時對世界上一些國家的經濟、文化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據史籍記載,中國的珠算從 16 世紀的明代起,先後傳入朝鮮、日本、泰國及東南亞其他地區,近代又傳入美國、巴西、墨西哥、加拿大、印度、湯加、坦尚尼亞等國家和地區,對當地的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07 年 11 月,印度《印度時報》和英國《獨立報》分別評選的“改變世界的 50 項發明”和“改變世界的 101 項發明”中,都把中國珠算評為第一發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介紹說:“珠算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伴隨中國人經歷了 1800 多年的漫長歲月。”
3. 珠算現狀
近年來,中國珠算神奇的表現一次次走進人們的視野。中央電視臺的《挑戰不可能》,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小選手們一次次精彩的表演令觀眾歎為觀止。20 世紀後半葉,中國人把傳統珠算再向前推進一步,以珠算為基礎的珠心算,把算盤內化為人的腦映像,人們在大腦中就可以完成超級複雜的計算。作為最有群眾基礎的國粹,作為中國的“第五大世界發明”,中國算盤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正如王丙乾先生所說的那樣:“全國每天同珠算打交道的達數千萬人。”於是,就出現了許多關於算盤的有趣故事,成為珠算曆史和珠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記錄,耐人尋味。
4. 傳承故事
伴隨中國人經歷了 1800 多年的歲月,算盤是簡便的計算工具,有著獨特的數理內涵,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算珠上下翻飛,珠聲疾如驟雨。”在中國古代,練得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盤曾是賬房先生的看家本領。小小算盤玄妙無窮,大大提高了運算速度和運算效率。它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載體,明朝時珠算傳播到海外。在現代,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也都把珠算看作對少年兒童進行計算技能訓練、開啟智慧之門的途徑之一。“珠算是另一類知識體系。”經歷過珠算申遺的王朝才,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這一說法記憶深刻。在他看來,珠算文化包括算盤和一系列計算原理及計算方法,也包括由此產生的一些文化現象,如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從籌算到珠算,再到珠心算,這是珠算髮展中的一個更高階的層次。瞭解珠算,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揚與保護珠算文化的行列中來。”王朝才認為。王朝才介紹,中國珠算心算協會申請了《珠心算教育開發兒童智力潛能的腦機制研究》的研究課題,並由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組成的聯合課題組開展研究。實驗資料顯示,珠心算對兒童的注意力、記憶力、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顯著的正面作用。“作為計算工具,珠算與現代計算機無法比擬,但它依然在現代教學中有著自己獨特的意義,比如弘揚傳統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再比如,對兒童來說,珠算需要手腦協調。在某種程度上,算盤也可以是一件很好玩的玩具,引發孩子們的興趣。”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曹一鳴認為。“珠算重新迴歸到必修課,還不太現實,但透過校本課程、興趣小組,在部分學生中開展是可行的,也是值得倡導的。”曹一鳴說。珠算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珠心算正是最佳的傳承載體。因此,珠心算再次進入少兒課堂、納入小學校本教材。
【明理導行】
珠算曾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回顧歷史,珠算的重要發展時期,均是我國經濟和社會高度繁榮的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熟練運用珠算仍是會計從業人員的必備技能。算盤應用範圍之廣,使用時間之長,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習慣,這一點在民間諺語中表現尤為明顯。例如有人私心重,只為自己考慮,就說“會打小九九”;“九九歸一”,表示事情總有結局,有歸根到底的意思;“二一添作五”,借指雙方平分;“一推六二五”,以此形容把全部責任推得乾乾淨淨;“三下五除二”,形容辦事敏捷迅速,乾淨利落。
除此以外,“盤算”“開盤”“收盤”“清盤”“如意算盤”,也來自珠算或珠算術語。中國珠算重在口訣和指法,一是一,二是二,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不能馬馬虎虎,要認真嚴謹,這就是珠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