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便門,位於西城區南部,具體位置在今西便門內大街北端盡頭,為明清時代北京外城的西垣西北角門,意為西側的便門,始建於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建外城時闢建,以利於交通。
據記載,西便門城樓窄小,是一間呈長方形的屋子,四面有門但無窗,寬11.2米,深5.5米,總高11.2米。城樓下門洞呈方形,北側為箭樓,寬9米,深4.6米,總高10.5米。箭樓與城樓之間為甕城,僅寬30米,深7.5米。箭樓外有小石橋跨越護城河,稱西便門橋。
清代時由外城出西便門城樓過橋後,道路分為兩岔,一條筆直向北,即今西便門外大街,道路兩側為一排排小屋,有寬闊的石階可拾級而上,屋前有高大的槐樹,濃廕庇日,常有趕路的人們在此歇腳;另一條則通往白雲觀,在西便門外西側,清代時有皇室貴族馴馬的場地,清末因此地開闊,遂成為一處賽馬場。每年春秋兩季都要舉行一次賽馬,還有許多外國人參加,屆時有廟會,商賈雲集,遊人如堵,圍觀者眾多,熱鬧非凡。著名的京西八景之一“西便群羊”就在這裡。
在舊京時代的西便門外護城河岸邊有幾塊白色的石頭,若從遠處望去就象幾隻白色的綿羊一樣,或立或臥,了了可辨。這一景觀的由來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話說劉伯溫為修建北京城,從南方運來大量的木材,但到了永定河岸邊卻犯了難,只見永定河波濤洶湧,河上又沒有橋,無法將這些木材運送過河。於是劉伯溫請來了魯班和他的妹妹魯姜,希望他們能幫著修建一座橋樑渡河。兄妹倆在察看了河岸水情之後,魯班就對劉伯溫說:“修這座橋只需要用三天的時間,軍師請放心吧。”劉伯溫聽了以後非常高興地走了。魯姜在一旁聽了直埋怨哥哥:“修這麼大的橋,只用三天時間,這不是開玩笑嗎?”魯班卻微笑不語。
工程開工後一天之內橋就修完了一半,但是先前準備的鵝卵石卻都用完了,這種鵝卵石只有在京東地區才能找到,來回總共需要一百多里地,還要穿過整個北京城。魯姜一看,可有話說了:“怎麼樣?我說不成嘛!運石頭至少也得十天半個月的,到時候怎麼向劉軍師交代呢?”魯班卻笑著說:“明天早上石頭就能運到了。”魯姜一聽,更不信了:“越說越懸了,這樣吧,你我打個賭,明天早上五更前你能運到,就算你贏。”說罷,兄妹倆擊掌為誓。
隨後魯班就去運石頭了。魯姜琢磨:“都說哥哥神通廣大,我不如在半路上守著,看他怎麼個運法。”於是她來到了魯班的必經之地北京城的西便門外等著。夜裡剛到了三更,就聽見一陣陣清脆的鞭聲傳來,魯姜一看,魯班趕著一群綿羊走了過來。原來魯班把鵝卵石都變成了綿羊,這樣一來速度快了許多。魯姜眼看這個賭是輸定了,於是急中生智,學起了雞叫,附近的公雞聽見雞叫都以為天亮了,也扯著嗓子叫了起來。再看那群綿羊,一隻只蹼通蹼通,都趴在地上變回鵝卵石了。
因為這些鵝卵石沒有運到,魯班只好改用當地的青石建造大橋,從東郊運來的石頭因此就留在了這裡,成為這一獨特的景觀。
1965年因修建地下鐵道拆除了西便門城樓及箭樓,僅殘留部分城牆。1988年7月修葺城牆,並重建了內城角樓,高11.4米,城樓及城牆總長達210米,總建築面積達4.7萬㎡,東側建有列島,佔地約70畝,如今已成為環境幽雅的街心花園,四周為高層住宅樓。
西便門內大街,北起廣安門北濱河路,南至核桃園東街,長870米,寬8米,明代成街,清代北段稱西便門大街,南段稱太平街。京漢鐵路修築後,南段改稱西便門南大道,1965年拆除鐵路後將兩段合併改稱今名。
西便門外大街,北起復興門大街,南至廣安門北濱河路,全長768米,寬13米,兩側人行道各寬5米,原為金中都通玄門通往居庸關的要道,明代嘉靖年間西便門建成後即成為西便門外官道。建國後五十年代拓寬整修,因在西便門外定今名。
西便門東街,東起復興門南大街,西至西便門外大街,長382米,寬9米,形成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1987年定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