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有發自內心的驕傲和自豪。
中華文明是迄今為止,唯一還存在著的古老文明,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孕育出了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之一。
在祖國日益強大的今天,外國友人對中文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也要嘗試一下漢語的魅力,感受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但沒想到事實居然如此的殘酷無情,漢語竟然把老外給折磨成這樣。國人竊喜道:“沒想到你們也有今天啊!”
老外用事實證明漢語難學,中國人笑了
對於老外來說,漢語最難學的地方,只要集中在三點:音意不同頻、方言眾多和人稱語法問題。
音意不同頻,這是不同的語系和分類決定的。作為漢藏語系中表意文字的孤立語,我們的文字是跟著意思走的,不是跟著語音走的,更要命的是漢語有語調,這個外國人始終搞不懂。
因此,很多老外就分不清寶寶和包包,因為在表音文字的系統裡bao都是一個發音,所以大家聽外國人讀中文名的時候,總感覺怪怪的,就是因為沒有音調的緣故。
至於知識和只是,為什麼是knowledge和only的區別更是難怪了很多外國人。
這對中國人來說可能不是問題,但在老外這兒卻是個大問題。
方言眾多好理解,東北話、上海話、廣東話連中國人都不一定能聽懂,何況老外了呢?
拿足球裡的球星來舉例,英國球星Beckham,普通話叫貝克漢姆,但廣東話就叫碧鹹,這確實讓人搞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因為廣東話是保留古漢語成分最多的一種方言,碧、鹹又都是入聲字,而入聲字在北方方言中除山西話之外,其餘方言都沒有保留。
所以,當然不知道碧鹹怎麼能念出來貝克漢姆的音呢?
還有人稱與語法,他她它,就夠外國人喝一壺的,如果解釋成he、she、it,能勉強明白的話,那麼為什麼him、her怎麼還是他和她。
這就是孤立語和屈折語的區別了。看到老外也有為難的時候,中國人都笑了。
老外學漢語為什麼這麼難?
為什麼老外學漢語這麼難,這實際上是語系和語法結構分類間的差異。
漢語屬於孤立語,一般表示句意的時候不大用形態,主要用語序和虛詞,像我愛你和你愛我就不是一個意思。而且漢語也沒有格的區分,沒有主格和賓格。
這個屈折語就大不相同了,它們幾乎都會涉及到格、位的問題。這是屈折語和漢語最大的區別,這就是語言學中講的六大形態變化性、數、格、時、體、態中的“格”。
漢語中是沒有這個的,但印歐語系裡面都是有什麼主格、賓格的,比如英語當中也有這種格的轉化。
如果涉及到位的話,就更麻煩,像西班牙語就有所謂的變位。變位可以理解為主語的驅使的意思,漢語裡狗咬我要是換成我咬狗,那麼意思就完全變了。
不過在西語裡面只要我是賓格,咬是第三人稱動詞變位,狗是主格,那麼在語序上,無論是我咬狗,狗咬我,還是我狗咬,它都可以是“狗咬我”的意思。
而漢語中語序是千萬不能亂變的。
至於時態問題,漢語完全用了、著、過代替了,而屈折語就要用什麼過去時、完成時什麼的,如此巨大的差異,也導致了外國人學漢語難,同理我們學英語也感覺難。
因為兩大語系的差異,根本無法想象。
漢語與文化緊密相連,老外直言不懂
外國人學漢語難,還有一點不理解的就是,中文是與文化緊密相連的。
漢語裡面很多字無法翻譯成外語,像“武”這個字,外國人就無法理解。
因為中國的歷史文明太悠久了,很多中國文化的概念是上古時期形成的,隨著歷史的演進和時代的變遷,有些意思多多少少發生了一些改變。
但追根溯源,其本義和今義,包括它的引申義,彼此之間是互有聯絡的。
“武”是一個會意字,意為止戈為武。這個字的本身就包含了戰爭與和平這兩個意思,如此辯證的哲學文化體系,外國人如何理解?
還有中國人說話愛用成語和典故,這些如果不懂中國歷史,根本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像為什麼“說曹操曹操就到”,Why always Caocao?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魅力。
西方文字工具色彩更濃一些,根本無法透過字母來看透它背後的文化內涵。而漢語就是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的文字。老外要想學明白中文,要學習的東西還是很多的。
外國人學漢語如此難,中國人笑稱“你也有今天”
雖然看到外國人如此崩潰,我們國人心中暗自竊喜,但是如果拿一份外國的漢語試卷,你也未必能做出來。
像僦居、隱逸、憬悟、不啻是什麼意思,中國人都知道嗎?如果不知道的話,我們還有理由笑話外國人嗎?
這說明一個什麼道理?中國人更需要學好漢語。籍談數典忘祖的典故淪為千年笑柄。難道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多少年以後也要淪為笑柄,令他人貽笑大方?
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繼承的是華夏文明,我們之所以叫中國人,是因為我們講漢語,寫方塊字。
因此,在看老外學漢語難的時候,應該做到《易經》裡說的“履霜堅冰至”。總結出來,一句話,不僅老外要努力學習漢語,作為中國人更應該學好自己的母語。
今日話題:你覺得是漢語難,還是英語為首的字母文字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