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發動盧溝橋事變,與中國守軍激戰。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第132師師長的趙登禹將軍,在全面抗戰爆發20天后不幸犧牲。
此前,趙登禹將軍在長城抗戰中素有威名,喜峰口大捷後聞名全國。他是西北軍馮玉祥部出身的名將,年輕時曾有打虎的壯舉,人稱“打虎將軍”。
不過,趙登禹將軍的壯烈殉國,卻叫人扼腕嘆息。因為趙將軍並非是在和日本人的血戰中犧牲的,而是叫漢奸出賣軍情之後,車隊遭遇日寇伏擊而死。
打虎將軍陰溝翻船,到底是哪個漢奸出賣的他?
馮玉祥麾下警衛員,湖南常德打虎成名
趙登禹將軍是山東菏澤人士,1898年出生在一個窮苦百姓家。家中無錢供他上學,只得在家務農。和兄弟趙登堯拜在一位鄉間武師門下,學得了一身好武藝。1914年,兄弟倆帶著幾個同鄉年輕人長途跋涉,前去陝西投奔西北軍馮玉祥,成為了第十六混成旅計程車兵。
兩年以後,馮玉祥的部隊駐防廊坊,趙登禹嶄露頭角的機會終於來了。
馮玉祥治軍有自己的一套,平素也愛親自下場和士兵較量。馮玉祥身材魁梧,許多士兵摔跤角力都贏不過他。趙登禹年輕氣盛,自告奮勇站出來向大領導挑戰,結果輕輕鬆鬆就把馮玉祥給掀翻在地。馮玉祥勁頭上來了,使足了力氣,卻又被接連摔倒兩次。
排長趕緊扶起來四仰八叉的馮玉祥,嚴厲叱罵趙登禹沒大沒小。圍觀計程車兵們驚愕不敢言,反倒是趙登禹並不服氣地還了嘴:
“不摔倒,怎麼能分出輸贏?都站著還叫摔跤?”
排長正待發火,反倒是馮玉祥開腔了。他不但沒有生氣,反倒很欣賞這個虎虎生威的年輕人,賞了他一筆錢,還將他收入自己的親兵衛隊。這是趙登禹由愣頭兵成為日後名將的關鍵一步。
1918年,馮玉祥率部進駐湖南常德。部隊在深山密林裡面組織軍事演習,附近的村民告誡說,常德密林之中有猛虎作祟,千萬要小心提防。
西北軍的大老爺們根本不在意這些,結果真叫他們撞見了老虎。聽說戰友們遇見了猛虎,趙登禹心血來潮,誓要為當地百姓掃除虎患!他集合了衛隊計程車兵,荷槍實彈前去圍捕老虎。
很快,眾人發現了老虎的藏身之處,開槍射擊後老虎負傷而逃。趙登禹在後面窮追不捨,老虎驚慌之下跌入山澗之中,被趙登禹趕上。他把槍一丟,騎在老虎身上,最終將揹負著幾條人命的“山大王”徒手擊斃。
聽說部下為民除害,打死了一隻猛虎,馮玉祥忙叫來記者,讓趙登禹重新騎在猛虎身上,擺拍了一張打虎照片。
從此,湖南常德幾乎人人都知道馮玉祥西北軍中,有個姓趙的打虎英雄了。
後來趙登禹壯烈殉國,馮玉祥難掩心中悲痛,翻出來那張趙登禹的打虎舊照,在照片上寫下“民國七年的打虎將軍”這幾個字。
趙登禹夜襲敵營,喜峰口聞名全國
1930年,中原大戰中馮玉祥落敗,部隊被整編。三年後,趙登禹出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
早在1931年,日寇就利用九一八事變侵佔我國東北。到了1933年,日本人的觸手伸向了熱河省,向長城沿線的各個關口發起攻擊。
日軍逼近喜峰口的時候,趙登禹奉命率部一夜行軍二十公里,趕在日軍前面,在喜峰口孩兒嶺設防。日軍的先頭部隊被擊退以後,呼叫裝甲部隊和空軍支援。
趙登禹揚長避短,讓部隊衝入日軍當中,使用西北軍慣用的大刀作戰。由於是近戰,日軍的飛機大炮失去了作用,被迫和西北軍的將士們拼刺刀。
白天激戰之後,雙方士兵都疲憊不堪。我們在休息,日本鬼子也在休息,必然麻痺大意!於是趙登禹在深夜,親自率領數千人迂迴到日軍側後方陣地,發起突然襲擊。日軍在夜色中驚慌應對,最終傷亡慘重不得不後撤。
中國軍隊取得了喜峰口戰役的勝利,趙登禹的名字和喜峰口大捷一起,隨著報紙飛快傳遍了全國。
此戰,由於趙登禹用兵出其不意,日軍傷亡三千餘人,而趙登禹所部傷亡一千餘人。國人士氣大振,而日本國內則大感羞辱。日本的《朝日新聞》就在社論中這樣評價喜峰口戰役:
“明治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數喪失於喜峰口外!此乃60年來未有之侮辱!”
戰後,趙登禹因為戰功,升任132師師長,國民政府授予他陸軍中將軍銜。
捐贈北平動物園火狐,教導部下要孝順雙親
1934年,132師計程車兵在山中捕獲了一雄一雌兩隻毛色猶如烈焰的赤狐。趙登禹聞訊趕來,從準備吃野味計程車兵手裡,將這兩隻狐狸買下,並且囑託馬伕好生飼養。
後來考慮到行軍打仗甚是不便,趙登禹便給北平的萬牲園寫信,向他們轉贈了這兩隻罕見的野生赤狐。
敬啟者:
敝師駐防塞北,偶得山中火狐兩隻,因不便飼養,恐日久而傷其性命,念貴園萬牲羅列,特派副官攜此二狐奉上,即請查收!
七月二日 趙登禹拜啟
在趙登禹存世的少量手跡當中,有這樣一件墨寶,叫做“孝思維則”。這是趙將軍的存世遺作,也是他的為人準則。
在趙登禹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病故了,母親孤身一人將兄弟倆拉扯大。因此,趙登禹成家立業以後,對老母親極其孝順。別的將領四處瀟灑,而趙登禹只要有空就回家侍奉母親。母親病了,他還常常親自煎湯喂藥。
後來在趙登禹的帶領下,他麾下計程車兵也變得恭儉孝順起來,士兵們發了薪餉,很快都將大部寄回家裡,揮霍軍餉的風氣大為遏制。
趙將軍的後代趙學芬還回憶了一件奶奶曾經提過的事情:趙登禹當師長以後,堂弟前來投奔。他信任堂弟,委任他職務,派他攜款回老家山東招募士兵。結果錢花了不少,士兵卻帶回不多,還延誤了一個多月。
這個堂弟害怕了,去找趙登禹的老母親求情,結果一貫孝順母親的趙登禹,卻鐵面無私,遵照軍紀讓人打了堂弟幾十棍,將他革職趕回老家。
趙登禹奮起抗日,卻遭小人出賣
1935年,29軍駐防北平一帶。七七事變爆發之後,29軍軍長宋哲元任命趙登禹為南苑指揮官,和副軍長佟麟閣一起負責指揮南苑所有的部隊。
7月28日清晨,日軍悍然攻擊宛平城和北苑等地,針對南苑的中國守軍,更是用上了3個步兵聯隊和1個炮兵聯隊,出動了30多架次的軍機進行轟炸。
趙登禹當時手頭可以指揮的軍力,只有29軍衛隊旅和平津大學生軍事訓練團等部隊,傷亡較大難以抵擋日軍。隨即,趙登禹和佟麟閣接到了宋哲元的軍令,要他們放棄南苑陣地,收縮兵力至北平城一帶。
趙登禹做好了部署之後,乘坐轎車往天羅莊方向駛去。小轎車前後,各有一輛衛隊的卡車擔任護衛,但這條路,依然成了趙將軍的不歸路。
當天中午,趙登禹將軍的車隊在路上被日軍伏擊,輕重火力一起開火,車隊很快傷亡慘重。日軍的戰地資料是這樣記載的:
……12時50分,第3大隊機關槍中隊伏擊了一個車隊,並且推進陣地,追殺中國士兵。14時稍過,日軍士兵發現轎車內正坐陣亡一著便服之人,車中有第29軍機密書信檔案,據受腿傷的司機證言,遇難者為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將軍。
戰鬥爆發以後,作為師長的趙登禹,其行蹤應該是高度保密的軍事情報。為何日寇能夠準確判定趙登禹的行進路線,並且埋伏在此襲擊得逞呢?出賣趙登禹將軍的小人是誰?
目前來看,出賣趙將軍的漢奸有兩位,一位基本可以確定,而另外一位則存疑。我們先說可以確定的這一位:周思靖。
周思靖是29軍中的青年軍官,早年有過留學日本軍校的經歷。因為他是馮玉祥公子的朋友,所以畢業回國之後就在29軍中任職參謀。
周思靖精通日語,故而在29軍擔任日本軍事顧問的翻譯官。(按照此前的不平等條約,日軍有權在29軍中安置軍事顧問人員)
多年以後,日本侵華老兵寺平忠輔寫了書《盧溝橋事件》,以親歷者的身份回憶當年的歷史。七七事變爆發的時候,寺平忠輔是日軍華北地區的情報官員,根據他掌握的情報資訊,他認為日軍之所以能夠準確伏擊趙登禹將軍,是因為趙登禹身邊的參謀周思靖出賣了他。
趙登禹接到宋哲元命令,登上汽車返回北平城,這個訊息本應該高度保密,但是卻被知曉情況的周思靖,密報給了日軍。後來的事情也證實了,周思靖的確是一個漢奸,他的漢奸身份在北平陷落以後,路人皆知。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出賣29軍的漢奸,除了周思靖,還有一個叫做潘毓桂的。潘毓桂是抗戰時期的著名漢奸,後來出任偽政權的偽職務,抗戰勝利以後就被判刑拘押,直到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還在上海的提籃橋監獄中服刑。
他們認為,潘毓桂在盧溝橋事變以後,力主向日本委曲求全,在被軍長宋哲元拒絕之後,他賊心不死,多次出賣軍情,最終導致了29軍軍事失利,以及趙登禹、佟麟閣兩位將軍的犧牲。
不過,這些人認為是潘毓桂出賣的趙登禹,並且導致趙登禹中伏而死,沒有確切的實證。學者李惠蘭等人就覺得,潘毓桂是漢奸不假,但是不能把所有壞事都安在他身上。至少趙登禹因為內奸出賣行蹤而遇害這件事,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乃是潘毓桂所為。
有人問,你們為這個潘某人開脫,那你們有什麼證據證明,不是他乾的呢?
原來,1936年初,作為親日媚日分子,潘毓桂就拿了一份經過日本人首肯的《華北防共自治協定》給29軍軍長宋哲元。宋哲元嚴詞拒絕,還當著老潘的面兒把這協定給燒了,撤銷了潘毓桂的職務。
七七事變爆發後,潘毓桂多次建言獻策,無非都是什麼打不過,不如投了之類的話。由此可見,這一時期的潘毓桂,基本上不再被宋哲元信任,且並未在29軍中出任要害職務。
既然如此,29軍的機密軍情,有什麼理由讓一個不受信任且不擔任要職的人知道呢?因此,說潘毓桂在開完軍事會議後,就轉手出賣情報的說法,有待商榷。指責他出賣趙登禹將軍,並且導致趙將軍出師未捷身先死,這更需要拿出確鑿證據。
趙登禹犧牲現場之謎,老兵的說法為何疑點重重
趙登禹將軍是誰出賣的,這個存在爭議,而趙登禹將軍是如何遇害的,竟然也存在爭議。1937年7月28日中午,趙登禹將軍壯烈殉國,因為隨行人員中僥倖逃脫日軍伏擊,並且倖免於難的親歷者幾乎找不到了,趙登禹將軍犧牲的細節也充滿謎團。
前些年,某南方大報上有一個抗戰老兵撰文,以親歷者的身份,深情回憶了趙登禹將軍的殉國經過。
這個老兵自稱,他是29軍132師特務團工兵營的一個士兵。1937年7月28日當天,他保護師長趙登禹撤回北平城。他回憶,當時路上擠滿了倉皇撤退計程車兵,天上的日軍飛機不斷盤旋轟炸。遭遇伏擊的時候,趙登禹一邊撤退,一邊組織士兵們向日軍還擊。不幸雙腿中彈,癱坐在路邊。戰鬥持續到下午四點多,趙登禹倒地不起,身上多處中彈。
這個老兵回憶,當時他和幾個特務團的戰友,將趙將軍扶起來,聽他說出了最後一句遺言:
“回去告訴我娘,兒盡忠不能盡孝了!”
這個老兵的回憶,仔細推敲會發現不少說不通的地方。
第一,老兵自述身份是特務團的工兵,而趙登禹作為師長,擁有自己的衛隊,沒有理由找工兵來充任警衛。因此老兵的說法,在邏輯上說不通。
第二,老兵所言,日軍伏擊以後,戰鬥一直持續到了下午四點多。如果趙登禹能率眾堅持這麼久,不管是北平城還是南苑,都有足夠的時間得知訊息,並且派出部隊救援的。事實上,日軍伏擊迅捷,很快就解決了戰鬥。
第三,老兵說,他親耳聽到了趙登禹師長的臨終遺言,牽掛的是他的老母。可是,自打抗戰爆發,趙將軍就有了以死報國的準備。趙登禹的後人趙學芬還回憶,在動身去南苑指揮戰事的前,趙登禹拜別老母,老母親還給他別了一枚勳章。趙登禹留下遺言,唯說掛念母親,卻不提29軍、不提南苑戰事,不提日寇,叫人想不明白。
老兵的說法,在公諸於眾以後,至今仍被不少文章引用,尤其是趙登禹激戰之後、傷重而死前的這句遺言,成為很多文章著力描寫的點。
既然這個老兵的回憶疑點重重,那麼有沒有更靠譜的記錄呢?這還得看看另外一位老兵,前文的那個寺平忠輔寫的《盧溝橋事件》。
按照寺平忠輔的說法,趙登禹的車隊進入日軍伏擊圈以後,日軍當即開火。短時間內,趙登禹將軍座駕一前一後的兩卡車衛隊盡數斃命。
小轎車的司機雙腿中彈,拖著斷腿開啟車門,隨即倒在地上一動不動。而副駕駛的副官起身掩護趙將軍,後背中彈伏在座椅上犧牲。坐在後座的趙登禹將軍,身穿便服,身中數彈,氣絕身亡。
解決戰鬥之後,日軍從副官身上發現了29軍的軍事檔案,以及趙登禹的名片,證實後座的男子就是趙將軍。隨後,暴虐的侵略者將趙登禹的遺體拖出拍照,以便向上級邀功請賞。
直到兩天以後,城中的國際紅十字會才派人前來,在附近農民的指引下,從草草掩埋的墳堆中找出趙將軍的遺體,收殮後寄存在龍潭寺。
兩個老兵的說法,究竟哪個更加貼近事實,在更多的史料出現以前,只能由各位讀者判斷了。筆者個人覺得,日本侵華老兵寺平忠輔的書所記載得更真實些,畢竟此人原是日軍情報機關的人。他的說法更加嚴謹,且有旁證,更經得起推敲。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趙登禹將軍殉國以後,國共兩黨都給予了他極高的評價。國民政府方面,追授趙登禹為陸軍上將。1947年,北平市更是將北溝沿大街改名為趙登禹路,以此紀念這位抗戰名將。
建國以後,毛主席親自簽發烈士證書,人民共和國莊重承認趙登禹將軍是革命烈士。
雖然趙登禹將軍犧牲的細節還存在許多有待探清的謎團,但毋庸置疑,他是為了抗戰而犧牲的,是為了中華民族抵禦外辱而犧牲的,是因為無恥的漢奸出賣而犧牲的,是死在暴虐的侵略者槍口之下的!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打虎英雄本該在抗日戰場大顯身手,可惜小人作祟,陰溝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