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時,39歲的蕭華成為最年輕的的開國上將,土地革命時期,17歲的蕭華被任命為師政委,他是最年輕的紅軍師幹部之一,建國後,蕭華並不承認自己是紅軍時期最為優秀的師幹部,談到另一個人,他堅持說:“如果他不死,他應是個元帥”
蕭華說的此人,毛主席的高參,後成為開國中將的郭化若也高度評價:他是最優秀的紅軍師長。有人曾問郭化若,這樣顯得會不會太過於張揚,郭化若堅持不改自己的評價,也不在自己的評價後面加上之一。
讓蕭華和郭化若都歎為觀止的紅軍將領,叫曾士峨。
對於曾士峨的歷史評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幹部指出“曾士峨同志為我黨我軍之優秀幹部,為革命犧牲,實屬重大損失。”時任總幹部部部長的是羅榮桓,後來的開國元帥,在此期間,他與曾士峨是搭檔關係。
曾士峨是湖南益陽人,1904年出生,少年時期,他讀過初小,高小,1926年,22歲的曾士峨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正式的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27年,北伐軍攻佔武昌後,曾士峨被調任到我黨控制的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
9月9日,警衛團參加了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當時他是前委書記,起義後遇到敵人反撲,部隊在瀏陽文家市集合,討論部隊的行軍方向。
當時毛主席建議前往敵人守備力量薄弱的羅霄山脈,井岡山進軍,遭到了起義軍師長餘灑度的反對,部隊裡有許多黃埔學生,毛主席並不是第一軍事指揮人,因而他的建議,遭到了許多人反對。
關鍵時刻,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營長伍中豪,以及曾士峨等人堅決支援毛主席,由此,部隊最終作出決定,向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轉移。
部隊在轉移時,受到了敵人襲擊,只剩下700多人,許多人對革命失去了信心,接連離開了隊伍。
9月30日,部隊在三灣村前楓樹坪集合,面對情緒低落的部隊,毛主席發表了鼓舞人心的講話,毛主席說:“同志們!現在敵人只是在我們後面放冷槍,這有什麼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敵人有兩隻腳,我們也有兩隻腳。賀龍同志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軍長。我們有兩營人,還怕幹不起來嗎?沒有挫折和失敗,就不會有成功和勝利!”
“我們幹革命,一不圖升官,二不圖發財,三不圖養家餬口,只圖天下勞苦大眾得解放。此行前去,山高水長,任重道遠。人各有志,不能勉強。有願意跟我走的,請站到左邊來,我熱烈歡迎;有願意回家的,請站到右邊去,我熱烈歡送,並且發給路費!”
毛主席講完話,曾士峨,張子清,羅榮桓等人皆站在了毛主席的左邊去,一些人站到了右邊,毛主席說話算數,他當即讓人給這些人每人發5塊銀元的路費。
曾士峨首先站了出來,而他們幾人,也成為了毛主席當時最為信任的幹部,部隊三灣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下轄二個營七個連。
毛主席對曾士峨很信任,讓他擔任特務連連長,當時特務連的黨代表,正是羅榮桓。
所謂特務連就是在行軍作戰中執行特殊任務的連隊,探敵情、當尖刀,擔任警衛,有以一當十的戰鬥力,毛主席讓曾士峨當連長, 由此可見對他的倚重。
10月初,部隊在遂川城西的大汾鎮遭遇敵襲,部隊被打散,張子清帶領的隊伍也不知道去哪了,第二天早上,毛主席動員大家:“現在來站隊!我站第一名,請曾連長喊口令!”
曾士峨內心一震,大聲喊道:“全體集合!”
大家似乎受到了鼓勵,皆站了起來排隊,隨後,他們跟著毛主席繼續向井岡山進軍。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立初期,很是困難,曾士峨一直跟隨著毛主席,參與了多次戰鬥,1928年6月,曾士峨率部第三次攻佔永新縣城,他的名頭大震,井岡山革命時期,由此也進入了全盛時期。
7月,紅四軍28團,29團在攻打湘南時失利,毛主席率部前去迎接,部隊留了少數人鎮守井岡山,敵人見此機會,集合幾個營的兵力,向井岡山發起進攻。
黃洋界保衛戰就此打響,時任31團3連連長的曾士峨參加了黃洋界保衛戰,最終取得勝利。
此後,曾士峨歷任紅軍營長,紅四軍第二縱隊司令員等職,任第二縱隊司令員時,政委是羅榮桓,政治部主任是羅瑞卿。
毛主席對第二縱隊有高度評價:“曾、羅在古田會議後,把二縱隊帶成了一支最有戰鬥力的隊伍。”
部隊攻克吉安後,第二縱隊整編為11師,曾士峨擔任師長,當時毛主席和曾士峨走進一個天主堂,看到一臺風琴。曾士峨童心大發,跑上前按了幾下琴鍵,毛主席走了上來,也對著鍵盤敲了幾下,他笑著說:“這個洋玩藝我不會,你也是豬鼻子裡插蔥——充象,不比我強呵!”
兩人同時哈哈大笑起來。
隨後,曾士峨率部參加了第一次反圍剿戰鬥的龍崗戰役,龍崗一戰,我軍活捉敵人中將師長張輝瓚,俘虜9000餘人,接著又殲滅敵譚道源兩個團。
1931年,在第二次反圍剿戰鬥的時,師政委羅瑞卿負傷,曾士峨惱羞成怒,當即叫來時任特務連連長的楊得志:“立即帶特務連給我拿下這個山頭,完不成任務,我槍斃你!”
悍將手下無弱兵,楊得志大手一揮:“特務連,跟我衝!”他們憑藉著堅韌的毅力,抵禦了數倍於自己的敵人,曾士峨見狀,率部衝鋒,將敵人打退,贏得了勝利。
1931年9月,在第三次反圍剿戰鬥中,曾士峨率領11師與敵人在江西興國縣高興圩西北的竺高山激戰。
這一戰雙方打的很拼,為搶佔一個小山包,都要拉鋸式地反覆爭奪數次,從上午到下午,雙方是打紅了眼,曾士峨親自組織敢死隊,向敵人發起進攻。
也正是他的勇猛,曾士峨在戰鬥時,被敵人的機槍掃中,曾士峨知道自己不行了,他並不灰心,而是繼續鼓舞戰士們:“這次戰鬥,部隊雖損失不小,但我們還是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你們要有信心取得完全的勝利,要把革命堅持到底!”
曾士峨因傷勢過重犧牲,年僅27歲。
得知曾士峨犧牲的訊息,毛主席將紅四軍軍長林彪叫了過去,訓斥了一頓:“你打紅了眼哪?以後仗有的是打,哪能同意讓高階幹部去拼殺,幹部拼光了,革命還怎麼搞?”
對於曾士峨這位猛將,林彪也深為痛惜。
隨後,紅軍總部按照毛主席的要求,向全軍發出了號令,號召全軍戰士們向曾士峨學習。
當時負責油印這個號令的,正是後來的蕭華上將,他說:“紅軍總部發通令號召向個人學習,曾士峨是第一人。”
建國後成為開國上將的陳士渠說:“毛主席講過兩個人的人重於泰山,一個是曾士峨,口頭上講的,一個是人所共知的張思德。”
1950年,曾士峨的三叔給毛主席,朱德總司令寫信,詢問曾士峨的下落,軍委總幹部部回信曾士峨犧牲,並且在信中給予了曾士峨很高的評價:曾士峨同志為我黨我軍之優秀幹部,為革命犧牲,實屬重大損失。
隨後,總幹部部向曾士峨家屬頒發了500萬(相當於500元)撫卹金。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蕭華曾對《羅榮桓元帥》的編寫組說:“如果曾士峨在的話,應是個元帥。曾士峨犧牲,在紅軍中震動很大。”
1987年,曾士峨的家鄉人民,將曾士峨的遺骸從興國遷葬至會龍山,這個碑名是時任總參謀長的楊得志寫的,當年,他是曾士峨麾下的特務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