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七座古都中,北京不是歷史最久的一座,但卻因最後兩代封建王朝在這裡建都,而成為保護最好、歷史文化遺存最多的一座。北京也是中國各省市區中世界遺產最多的一個,而這七項世界遺產全部為文化遺產,三項為北京獨有,兩項以北京為主體,北京的歷史文化底蘊有多深厚,從中可見一斑。
已經申遺成功的這七項世界遺產只是北京眾多歷史文化遺存中很少的一部分,那麼這座六朝古都到底有哪些家底呢?從八月初發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髮展規劃》中可以看出脈絡。該規劃即是一張今後五年北京名城保護工作的時間表,也是北京擦亮歷史文化這張金名片的任務圖。
中軸線、長安街沿線和四重城郭
北京作為都城最早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燕都),此後歷經遼(陪都燕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京師)和民國前期(京兆),現存的主要為明清兩代的歷史遺蹟,且最重要的歷史建築大都分佈在中軸線上。以紫禁城為代表的中軸線也是作為古都的北京壓軸之所在,而紫禁城之外的城郭則是對其的拱衛和延展。
北京傳統中軸線北起鐘鼓樓,南達永定門,長度近八公里。在傳統中軸線及兩旁分佈有建於古代的故宮、天安門、太廟、社稷壇、景山、萬寧橋、鐘樓和鼓樓、永定門、先農壇、天壇、正陽門和箭樓,以及現代的天安門廣場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等共計十四處歷史文化遺存,這十四處也是北京中軸線世界遺產申遺的遺產點。
如果說傳統中軸線代表著北京的歷史和過去,那麼長安街沿線就代表著北京的現代和未來。寓意長治久安的長安街號稱“神州第一街”,以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為中心向東西延伸,不但分佈著故宮博物院、國博、首博、軍博和圖書大廈等文化場所,還坐落著王府井、東單、西單和國貿等商圈,也是歷次國慶大閱兵的舉辦地。
城郭中的“城”指內城,“郭”指外城,北京的四重城郭即指紫禁城、皇城、內城和外城。雖然現在的北京除了紫禁城完整無缺而其它城牆基本已被拆除,但像皇城根兒、東直門這樣原本是城牆一部分的地名依然是京味兒文化中的一部分。近二十多年北京重建了“內九外七皇城四”中被拆除城門中的多座,而紫禁城歷史原貌還有待恢復。
三山五園
三山五園是北京西北郊皇家園林的統稱,這些區域雖然早在遼金時期就已是皇家行宮別苑所在地,但作為皇家園林的全盛期則基本建於清代康乾時期。“三山五園”的具體所指有多種說法,公認的是指香山、玉泉山和萬壽山三座山,以及靜宜園、清漪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等五座皇家御苑。
三山五園在康乾盛世之後已隨清朝的衰落而不復榮景,近代西方殖民者兩次對北京西郊園林的焚燬和劫掠,造成三山五園的徹底敗落,“火燒圓明園”更是成為中外聞名的歷史事件。由清漪園改造而成的頤和園在民國時期從皇傢俬產變為向公眾開放的公園,也是三山五園中儲存最完整的一座,而圓明園則成為呈現歷史的遺址公園。
長城文化帶
長城是地球上最偉大的古代工程之一,也是中華文化和精神的一大象徵。這個中國古代第一軍事專案建造時間跨度達兩千多年,地域跨度遍及中國的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在1987年成為世界遺產時的長城遺產點分佈遍及十五個省市自治區。然而,最美和最方便遊覽的長城景觀幾乎都在北京。
分佈在北京市境內的長城有最具代表性的明長城八達嶺、堪稱中國長城之最的司馬臺、萬里長城最著名的關隘居庸關、被稱為“危嶺雄關”的慕田峪和最險峻、最雄奇的長城箭扣,以及與河北交界的“獨秀萬里”金山嶺。北京在接下來五年中除了繼續修繕古長城外,還提出了建設“生態長城”和建成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目標。
大運河文化帶
建於隋代的京杭大運河北起涿郡,南達餘杭,途徑四省兩市,溝通五大水系,既是中國古代連線政治中心和商業中心的黃金水道,也是當代“南水北調”工程的一部分,更是沿線漕運商業與民俗文化的承載體。2014年,包括京杭大運河在內的中國大運河專案成為中國的第46個世界遺產,北京段有河道兩段(通惠河北京舊城段和通州段)和遺產點兩個(萬寧橋和東不壓橋)。
在申遺成功的基礎上,京杭大運河通州-香河-武清段的重新通航也在籌劃中。作為大運河北起點的通州在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之後,依託運河建起了運河商務區和文化旅遊區。按照北京最新名城保護髮展規劃,還將推進重點河段的綜合治理,建設大運河源頭、路縣故城考古等遺址公園,並建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和5A級旅遊景區。
北京的歷史文化遺存不止這些,比如分佈在郊區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珍藏有四千多塊石經的雲居寺,以及京劇等代表國粹的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等。當然,這座千年古都吸引中外遊客的不只是它曾經璀璨的歷史文化,還有一直煥發著生機的現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