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在閱讀前,先點選上面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援,我們將為您帶來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2021年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年份,一方面原材料價格瘋漲,另一方面銷售端又面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洗牌。行業的鉅變給很多商家帶來“不適應”,近期走訪不少商家,詢問今年的經營情況,結果超過50%的商家表示不理想,沒怎麼賺到錢。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部分商家出現銷量和利潤的下滑?電動車頭版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節前備貨少,價格上漲導致利潤下滑
眾所周知,春節後三輪車行業原材料價格瘋漲,三開車型上漲近1000元。不少經銷商表示年前沒有提前備貨“失算了”,更有甚至在還等著三輪車價格回落,不敢下“大單”,導致自己每批產品幾乎都是“高價進貨”,“高價出售”。
這樣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相比於備貨充足的商家,自然就少了很多議價空間,使用者流失也就不難理解。
建議:在漲價期提前適量備貨,千萬不要跟趨勢做對。
品牌太小,市場口碑做不起來
過去幾年,不少經銷商在選擇合作品牌的時候,通常都以價格為衡量標準,這也讓一大批“小眾”品牌在全國有大量網點。然而,小品牌的價格優勢往往也是一把“雙刃劍”。
今年剛換品牌的周老闆表示,低價產品雖然有市場,但沒有回頭客,基本都是一錘子買賣。隨著當地市場逐漸飽和,近年來進入“換購高峰期”後,小眾品牌出貨量越來越低,市場口碑基本等於零,不但想進一步做大很難,就連生存也出現“危機”。
這類經銷商在行業規範化時代最容易遭受衝擊,如果合作品牌沒有一級電摩資質,則更是雪上加霜。
建議:選品牌實力很關鍵,一級電摩資質更是基本要求,千萬不要只看價格。
產品線單一,主賣低價車
有部分經銷商抱著“價格為王”的心態,主要賣特價車。在過去依靠市場紅利,確實能薄利多銷,賺到錢。但隨著今年整車成本上漲加上市場競爭加劇,低價車利潤也低的劣勢被無限放大,很多主打低價車的經銷商都表示“很難受”。
此外,產品線也是經銷商能否做大的關鍵因素。很多經銷商由於企業車型少的限制,不但常規的產品落後於競爭對手,很多品類還沒有上市,競爭力自然就弱。
建議:豐富產品品類,增加盈利點,選擇全品類品牌合作。
總結
近些年,三輪車行業整體趨於飽和,一大批的經銷商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淘汰出局。雖然市場千變萬化,但不論如何競爭激烈,要想突出重圍,脫穎而出,絕不是沒有機會,就看經銷商自己。
電動車頭版認為,經銷商更要選擇行業強勢品牌或者有發展潛力的品牌合作,尤其要考量合作企業對終端的支援力度。在三輪車行業發展新時代,靠單打獨鬥已經不可行,選擇強勢品牌提前上岸,才是自身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