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陝北傳來捷報。截至11月,延長石油原油採煉實現千萬噸以上“十五連穩”,經營效益創近8年最好水平。
進入12月以來,陝煤集團瞄準年度目標任務,在增投、增產、增效上再發力,確保“十四五”開局之年實現“開門紅”。
陝投集團圍繞“西電東送”“陝電外送”,在特高壓外送沿線佈局一批新的煤電一體化專案,持續提高其在全國能源行業的話語權、競爭力。
陝建集團深耕省內、省外、海外三大市場。截至11月底,省外市場份額同比增長36.4%,海外市場份額同比增長129.5%。
……
深挖潛力,厚植動力,從穩增長到強增長,省屬企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定步伐。
國企改革再加碼 重組成效初顯現
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關鍵之年,多項改革迎來衝刺期。省國資委逐項建立改革任務臺賬,定期更新進度,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今年年底前完成國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70%”的目標任務。
“陝西國企改革要推動省屬國有企業在關鍵領域‘挑大樑’,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支撐引領作用。”省國資委黨委書記劉斌說。
為此,省國資委加快推動產業相近、業務類同的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同時開展專業化整合專項行動。“在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方面,今年最大的亮點是整合全省高速公路產業以及兩大電力公司的融合運營。”省國資委副主任楊愛民說。
今年初,全省17家交通企業重組。新成立的陝西交控集團總部精簡人員60%,二級板塊精簡人員23%。前11月,該集團是全省14戶利潤增加額超過5000萬元的省屬企業之一,改革成效初步顯現。
“由國網陝西省電力公司和陝西省地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融合的國網陝西省電力有限公司成立運營,實現了陝西電力‘一盤棋’佈局發展。”省國資委企業改革處負責人說。新成立公司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全省新能源新增併網容量和發電量均穩步增長。
除此之外,省屬企業實施三項制度改革,實現了能者上、庸者下、優者獎、劣者汰。截至10月底,2234戶子企業中,有911戶子企業按照制度規定與經理層簽訂有關合同或契約,佔比40.78%。5777名經理層成員中,有2521人實現了任期制契約化管理,佔比43.64%。
促投資攢後勁 專案撐起“四梁八柱”
12月16日,延長石油50萬噸/年煤基乙醇專案建設現場,90多臺工程機械隆隆作響。延長石油榆神能化公司總經理郭尊禮說:“目前專案總體進度已經完成90.53%。”截至11月底,延長石油以高質量專案為抓手,完成投資223.1億元,名列省屬企業前列。“省屬企業提前一個月完成年度投資目標任務。投資總額 50 億元以上專案保持強勁勢頭,充分發揮領跑帶動作用。”省國資委規劃發展處負責人說。
一切圍繞專案轉,一切圍繞專案幹。省屬企業“投產一批、在建一批、儲備一批、摸排一批”,發揮大型專案拉動有效投資、促進轉型升級的作用,狠抓黃金施工期,推動在建專案加快投資進度。
2021年,西部機場集團全力推進機場建設重點專案。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預計全年完成投資約44億元,累計投資將突破100億元。“目前西寧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玉樹機場擴建工程、援建西藏阿里普蘭機場都在穩步推進。西部機場集團還先後與寶雞、渭南、府谷、定邊等市縣簽訂合作協議,合力推動機場建設,為完善省內支線機場網路佈局奠定基礎。” 西部機場集團相關負責同志說。
截至11月底,省屬企業211個新開工專案全部開工建設;278個續建專案累計完成投資756.7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103.10%。
穩增長頻發力 國企主動挑大樑
全力穩增長展現國企擔當。2021年以來,延長石油、陝煤集團、陝投集團等能源類企業全面釋放石油、天然氣、煤炭、化工、鋼鐵等優質產能,加快生產,以增產促增長,保障油氣煤化電等穩定供應。
12月14日,在寒風料峭的陝北榆林市榆陽區,位於金雞灘鎮的陝西有色集團榆林新材料公司鑄造車間內,工人師傅正忙著給鋁錠貼標,車間呈現出一派火熱的生產場景。
據陝西有色集團企管運營資訊部負責人介紹,該集團搶抓市場回暖機遇,制定出臺年末衝刺穩增長17項措施,全力促進工業穩增長。
截至11月,陝藥集團西安環球印務公司新冠疫苗包裝盒、說明書累計生產量創造了單品新生產紀錄。陝藥集團深挖存量專案生產潛力,西安楊森全球供應鏈生產基地生產規模持續提升,4個創新藥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西北現代醫藥物流中心一二期聯動發力,穩步開展小笨鳥跨境電商平臺合作專案,全年可實現營業收入85億元。
創新為省屬企業持續提供動力和活力。
5月,依託秦創原,陝建集團與西安交通大學成立“未來城市建設與管理創新聯合研究中心”。按照“企業出題、揭榜掛帥、經費包乾”原則,面向全國發布零碳建築、分散式能源、新基建、管理模式創新等29個課題,其中“溼陷性黃土處理與邊坡監測預警技術”等15個課題已正式立項。
目前,陝西已有16戶省屬大型國有企業進駐由省國資委牽頭組建的“秦創原國企創新中心”。據省國資委創新合作處負責人介紹,這些企業分佈在能源化工、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帶動力和輻射力。(陝西日報記者 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