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更廣範圍疫苗接種和推出抗病毒藥物治療下以及經濟活動重新開放,大部分經濟體都得以逐漸走出疫情陰霾,經濟獲得恢復發展。在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毒株之前,人們樂觀地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將超過今年;但奧密克戎毒株的突然來襲,使明年全球經濟前景又充滿了變數。
2022年,全球經濟首當其衝的挑戰仍舊是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世衛組織12月18日通報,全球89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報告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感染病例;在出現社群傳播病例的地區,病毒擴散速度達到“一天半至三天內病例數增加一倍”。世衛組織警告稱,奧密克戎傳播速度之快,可能導致一些國家和地區醫療系統不堪重負,呼籲全球採取一切措施遏制奧密克戎毒株進一步傳播。奧密克戎毒株快速傳播已經促使多國升級防疫措施,由此帶來的經濟負面影響持續發酵。目前,尚不清楚新變種病毒的毒性及疫苗的效力,因此也很難準確研判對經濟衝擊力會有多大。不過,從近兩週全球股市大幅震盪來看,奧密克戎毒株不僅打擊了人們對全球經濟增長的信心,也觸發了各界對新冠疫情前景不確定性帶來風險性資產震盪的“敏感神經”。
其次,傳統經濟體轉型和通脹問題也是難題所在。新冠疫情給各國轉型增添了新的難度,傳統增長模式面臨更大挑戰。疫情肆虐沒有改變全球發達國家消費帶動貿易的增長模式,發達國家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疲態已現。此外,政策刺激對消費增長的邊際影響力明顯下降,這可能會拖累明年全球經濟增長。但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通脹高企已成為明年全球經濟持續復甦的一大挑戰。美國存在從商品價格通脹向工資通脹傳導的風險。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石油危機以來,目前全球或許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接近“滯脹”。經合組織在12月初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目前全球經濟前景傾向於下行,通脹持續高企是主要風險。報告稱,在2021年全球經濟反彈5.6%之後,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至4.5%,2023年將放緩至3.2%。
再次,供應鏈危機將在明年持續對全球復甦帶來挑戰。工業生產受限造成原材料、晶片等產成品供應不足;加之疫情防控措施等帶來的交通運輸瓶頸阻礙,使得全球供應鏈割裂現象持續。這些反過來又將加劇和延長全球通脹壓力,從工業生產和投資層面拖累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全球供應鏈危機難以在短期內結束,全球許多企業面臨的原材料短缺、價格飆漲、人力不足、生產中斷、貨物運送延遲等情況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下半年。
不過,機遇往往與挑戰並存。在新冠疫情的衝擊和反向刺激下,全球綠色經濟正蓬勃發展,這將賦予2022年全球復甦新動能。今年11月1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英國格拉斯哥閉幕,就《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達成共識,100多個國家宣佈加入《關於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領導人宣言》,承諾到2030年前停止和扭轉毀林現象。各方同意將長期資金的議程延續至2027年,發達國家在2025年前將繼續承擔現有義務,並在2024年完成2025年後新的資金量化目標安排;建立並立刻啟動“格拉斯哥—沙姆沙伊赫全球適應目標兩年工作計劃”,以落實《巴黎協定》關於全球適應目標的要求,並增進各方關於全球適應目標的理解。
諸多國家已經實現碳中和,絕大多數國家已表態將在2050年前後實現碳中和。據估計,2030年前全球可以創造近2000萬個與清潔電力、電動汽車、綠色鋼鐵、氫氣和可持續農業等綠色行業相關的就業崗位。當前全球碳金融市場每年交易規模已突破600億美元,其中碳期貨等衍生品的交易額佔據三分之一,未來每年全球碳金融市場交易規模有望突破4000億美元。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從7月16日上線以來,僅用77個交易日就達到了10億元的交易額,未來廣州期貨交易所將推出碳期貨品種,發展潛力巨大。
隨著全球範圍內“雙碳”戰略的持續推進,原有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將發生重大變化,高耗能低產能的工廠將會關閉或者轉移,煤炭、鐵礦石、石油等傳統化石燃料需求佔能源比例將呈逐年下跌趨勢。為了達到人類共同目標,各國均加大對於綠色行業的研發力度,給予大幅補貼,未來將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成為本世紀全球最重要的經濟新增長點。
本文源自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