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萬保資訊。
年底保險業開門紅,朋友圈到處都是業務員在曬收益,猛推儲蓄產品。
不少朋友都被那些花花綠綠的數字所吸引,卻又無從下手。
大家除了難以計算這些所謂的高收益保險產品,究竟收益率是多少?
更不為人所知的是,保險公司是否有能力兌現收益和本金。
而保險公司能否兌現,就取決於它自己的投資能力。
因為保險公司自己投資不利的話,自然就無法兌付給消費者。
那麼,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又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01. 行業整體水平不算高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做大量的統計工作。
因為只有少數幾家上市大公司直接披露自己的投資成績,其他100多家公司的投資成績必須自己計算。
但因為全行業去統計工作量又太大,因此我們僅把69家壽險公司納入統計。
這69家壽險公司非常有代表性,因為它們2020年總保費收入是2.8萬億,佔整個行業的三分之二。
大家比較熟悉的公司,比如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人壽等都包括在內。
其次,壽險公司的投資業績對利潤影響較大,又是開門紅的主力軍,因此選擇它們就最有代表性。
資料來源是各家保險公司的年報,皆為公開資訊,大家都可以從官網找到。
我們把69家壽險公司的2020年投資收益相加,再除以2019年和2020年底總資產的均值,得到一個總資產收益率。
2020年69家壽險公司的總投資收益是8452億,收益率約等於5.4%。
整體水平不算高,跟債券基金差不多。
其中收益率介乎於5%至6%之間的公司最多,總計29家。
收益率在5%以下的有27家,6%以上的有13家。
換句話說,成績差的公司,要比成績好的公司多。
02. 大公司投資很穩健
大家肯定好奇,做得最好的是哪幾家公司?
排名很容易,但必須公平。
因為談及資產管理,規模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
正如我們不能把小盤股和大盤股的漲跌幅相提並論,也不能把資產規模1000億的基金與10億的基金相比。
重量級選手,不應該跟輕量級選手比賽。
因此我們也把69家壽險公司,拆分成2組。
一組是大公司,有22家。另一組是小公司,有49家。
大小的標準是2020年底總資產,超過1000億的就是大公司。
這個標準也不是我們拍腦門想出來的。
銀保監也是用這個標準監管保險公司,資產超過1000億的公司必須配備更多的投資專業人員。
冠亞季軍呼之欲出,第一名是泰康人壽,年收益率幾乎達到6%(四捨五入)。
但冠軍也僅有6%,有點出乎意料。
再看這個組別的整體收益率,基本跟行業一樣都是5.4%。
這說明行業集中度太高,22家公司總資產15.6萬,等於所有壽險公司的92%。
比如平安人壽的資產達到3萬多億,老大哥中國人壽甚至超過4萬億,它倆的投資業績幾乎決定這個行業。
大公司之間的成績相差不大,5%以上的就有15家,少於4%的也僅有1家而已,非常穩定。
03. 小公司投資更進取
小公司體量小,投資選擇比大公司更多更廣。
那麼它們的成績又如何?
冠亞季軍我想許多朋友都沒聽過,但它們的收益率非常可觀。
最高竟然達到9.4%,季軍也有8%。
但總體來看,47家小公司的整體投資成績並不理想,只有5.2%,比大公司差。
我們看到雖然小公司的優等生成績相當突出,但卻被更多的差生拖了後腿。
投資收益在5%以下的公司,多達20家。
小公司為爭奪市場,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肯定比大公司高。
如果自身投資收益低,但融資成本又高的話,後面恐怕就難以維持。
銀保監近幾個月連續發文,規範各家公司萬能險的保底和演示利率,就是為了杜絕某些公司為追求業績,超過自身投資能力去高息攬保費。
因此,朋友們在入手這些高收益的理財保險,比如IRR接近甚至超過4%的產品,就要多想想該公司是否有能力兌現。
投資永遠不能只看收益,忽略風險。
04. 再說幾句
今天的文章資料略多,有數字恐懼症的朋友恐怕看起來會有點吃力。
但沒辦法,一旦涉及投資,就只能靠大量資料去決策。
其實買理財保險也不難,就是要多比較。
同等收益率下,肯定是公司越大越好。
公司規模差不多,就追求收益率更高的。
貨比三家,千萬別一時衝動,你就不會買錯。
好,今天就到此為止。
如果覺得今天的文章有用,別忘記點贊、轉發和收藏。
有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或關注後私信,我們會盡快回復你。
感謝你讀完。
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