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L Sportback的成功引入激活了兄長Q5L Sportback進軍國內市場的信心。同樣的,作為細分車款,Q5L Sportback的起點也將略高於Q5L(可參考Q3L與Q3L Sportback的定價關係),並先於後者(改款)登陸了國內市場,扮演起了“節奏代入者”的角色——“運動”是奧迪不變的主題。
如果覺得Q5L太無趣,而離Q8還差那麼幾年的奮鬥光陰。現在,Q5L Sportback就絕對是臺不錯的“過渡型”座駕。
靜態外觀
Q5L Sportback採用與改款Q5L(海外同步Q5)一致的外觀設定。對比前作,最顯著的特徵是,LED大燈與中網作了“分離”,面積得到了“縮減”,將更多的曝光都讓給了絢麗的漆面,沒有喧賓奪主的意思。在增加精緻感的同時,也讓前臉獲得了最佳的立體效果。而兩旁碩大的空氣套件則提煉了Q5L Sportback的“競技”氣息。
當前上市的Q5L Sportback全系標配S Line外觀套件,使整個車系都維持在較高的視效水平上。本次拿到的Q5L Sportback 40TFSI上市特別版匯入了更富激情“納諾灰”外色和“亮黑”套裝。後者染指的部件包括外後視鏡、車身飾條、車身包圍、輪轂等等,將“運動定義”詮釋的十分徹底。上述部件甚至能在奧迪的“頂尖天團”RS家族中找到親源,讓這臺上市特別版顯得格外出挑。其中,包裹著碳纖維殼體的外後視鏡是最值得一看的,這在過去的S Line套裝上從未有過,似乎得到了RS家族的真傳。這次,Q5L Sportback熬足了調性。
Q5L Sportback沿襲了奧迪家族出色的鈑金工藝。各鈑件間的縫隙勻稱、整齊,車身線條也充滿銳利感,比如貫通前後翼子板及車門的腰線,不只有折角,甚至還略帶下壓弧度,從視效上降低了整車重心。做到如此,需要紮實的加工技藝,這更像是一種炫技。感嘆奧迪家的工藝永遠都令人賞心悅目。
然而有一說一,與有著相似定位的寶馬X4、賓士GLC Coupe、蔚來EC6作比,Q5L Sportback的設計感仍然“略欠火候”。原因是:車尾太短,溜背線條完全包裹住車尾末端,削弱了轎跑SUV該有的過渡線條和短尾特徵(Q5L Sportback幾乎沒有“尾巴”)。同時,也未與Q3L Sportback拉開設計差距,加上引入國產後延長了軸距、抬高了離地間隙,兩者合一破壞了這臺車原有的比例感,加重了“救場”難度。所以,從側身看顯得有些頭重腳輕,更似一臺“Plus版”的兩廂掀背車,難以彰顯轎跑SUV的特點。如果以進口方式引入標軸Q5 Sportback,形象必然出色不少。
靜態內飾
Q5L Sportback的內飾設計大體與改款Q5L一致,規整的佈局與精美的用料早已是奧迪的“看家傳統”。
如果之前就是奧迪使用者,來到Q5L Sportback上是無需任何磨合的,很容易就能尋回操作習慣。左側的燈光控制檯並未像Q7或部分大眾新車那樣採用觸控形式,因為這部分位置偏低,觸控按鍵反倒會增大操作難度,有立體感的物理按鍵更便於行車中的盲操作。再者,也為未來的再次改款或換代留下了升級空間。
Q5L Sportback堅守著品牌的科技理念。12.3英寸全液晶組合儀表,無論清晰度還是介面佈置,都足夠驚豔,極高的解析度能緩和因長途行車造成的視覺疲勞。與奧迪大部分車型相同,它的儀表內建功能並不像看上去那樣複雜,常規的導航和行車資訊佔據了九成的閱讀時間,完全能應付過來。而其他車載功能,諸如駕駛模式、娛樂資訊、車輛資訊等等,則是透過中控液晶屏來完成操作的,功能分化很明確。唯一不習慣的是,功能鍵過於靠下(距離也比較遠),本人正常坐姿下,需將手臂完全伸直才能觸碰。此外,按鍵的阻尼也有些生硬,就像在擺弄廉價的塑膠玩具。
Q5L Sportback有著良好的車內視野,削薄處理的A柱減小了前45°角的盲區面積。懸浮式中控屏與低矮的機蓋巧妙的避開了正下方視線,這對環境複雜的市內通勤很有幫助。要注意的是,轎跑設計縮減了Q5L Sportback的後窗面積,透過內後視鏡觀察更為狹窄。當然,這臺車配備著齊全的輔助配置,包括360°環視系統,從而減小了我對光學後視鏡的依賴。
Q5L Sportback的側窗為單層玻璃,要知道一些同級合資甚至自主車型已經普遍配備雙層夾膠玻璃了。
空間
Q5L Sportback的儀表臺下半部分有大角度傾斜,駕駛員進出時,腿部獲得了寬鬆的活動空間,最佳化十分到位。唯一形成阻礙的,是方向盤的手動調節把。
從外觀看,Q5L Sportback的後車頂有較大下滑弧度,理論上講,車內的垂直空間不如標準的Q5L。不過應對措施是,對後座內頂進行掏挖處理。正常坐姿下,頭部空間與Q5L差別不大,約為兩拳有餘(身高1.8米)。但是,中央部分卻並未有相同待遇,相應間距縮短至一拳。加之中央地板有較高凸起,如果常年滿座,舒適度還是有所折扣的。
Q5L Sportback的後排膝蓋間距達到了一掌,軸距延長的部分全數用在了B柱之後。並且從腳背到小腿均給出了充裕的活動間距。作為轎跑SUV,Q5L Sportback沒有妥協對後排人員的照顧。實際上,2908mm軸距要比我的Jeep大切諾基更寬鬆(軸距2915mm)。說明MLB EVO平臺對結構的最佳化是比較到點的。
而不足的有:後排坐墊略短,大長腿們可能會感到“下盤空曠”;後座椅靠背角度過直,且不能調節角度,對背部不夠貼合,據說該問題在前款Q5L上就存在。
接著看後備箱表現,轎跑式車體對垂直空間形成了壓縮。相比現款Q5L,Q5L Sportback削減了約30L的容積,為520L。從安全與法規上考慮,重疊堆放的後備箱物品不能超過車窗低沿。因此,垂直高度的實際影響似乎不重要(轎跑造型主要壓縮了車體的上半部分高度)。從現場看,Q5L Sportback後備箱的縱深距離幾乎與Q5L一致,以雨傘為參照物看,內部長度還是不錯的。關鍵是,兩壁設計相當規整,容納3、4個20寸登機箱無問題,完全能滿足一家三口或五口為期一週的中長途自駕。
動態體驗
很顯然,絢麗的外表也無法掩飾上市特別版那“入門級”的動力。40TFSI預示著它搭載了最基礎的低功率2.0T渦輪增壓引擎,190Ps的輸出引數大致等於2.5L自吸引擎的水準。唯有320N.m的峰值扭矩能佔得些起首。官方給出的加速為8.9s/100km,與功力大致相符。考慮到接近1.9噸的整備質量,如此成績也算盡力了。
開啟引擎艙,可看到多道橫向和縱向加強杆。減震器上座也佈滿了加強筋,有效強化了車頭剛性,極限動態下可減小“形變”現象,保障了車頭的指向性與側向支撐性。
Q5L Sportback 40TFSI設定著多種駕駛模式,包括節能模式、舒適模式、動態模式、自定義模式。不同模式下最大的變化就在於變速器的工作邏輯,比如從舒適模式轉到動態模式後,變速器會普降一擋,以此來拉高轉速,實現動力的提前釋放。當我切換到自定義模式後,發現能自由匹配的選項僅有“駕駛”和“轉向”。相比動輒六、七項的RS系列,確實“規矩”不少,所以也很難再作更深層的體驗了。當中,“轉向”分為舒適、平衡、運動三級調節,每一級的變化並不明顯。以小角度左右急打方向,車頭略有虛位,同步率存在一定偏差,大致是“你打三,它只能回敬你二”。雖然精準度還不夠到位,但較高容錯率也符合大多數使用者的駕駛習慣,不會像S系列或RS系列那樣“一驚一乍”的。
Q5L Sportback 40TFSI的油門阻尼稍有些沉重,並伴有輕微的“拖拽感”。走走停停時,右腳需頻繁的在油門踏板與制動踏板間切換,松油滑行不夠順暢,也不易把控車流節奏。這或許與12V輕混系統的加入有關。不過關閉啟停和“滑行模式”後,油門靈敏性依舊沒有太大改善。
低功率2.0T的動力體驗中規中矩,全力加速時,轉速在1500-4000rpm之間有個“階梯性”的攀越動作,然後很快就歸於了平靜。該轉速區間能夠匹配市區代步中絕大多數的速率區段,要求不高的話,動力還是能滿足的。
大部分時刻,這套動力系統都表現得像自然吸氣,線性、細膩,沒有小排量渦輪引擎的“粗糙”感。7DCT變速器在複雜工況下同樣能做到平緩的增、減擋,若不刻意而為,是很難感知到它的工作過程的,駕駛起來柔順又穩定。
油耗方面,這臺Q5L Sportback 40TFSI的行車電腦顯示為9.9L/100km。相比工信部給出的7.2L/100km有一些出入,不過浮動範圍也正常,畢竟超過八成的工況都集中在時速30-60km/h間的中低速區間,加上全程關閉啟停、開啟空調,換算下來是非常合理的。
與奧迪絕大多數車型相同,Q5L Sportback 40TFSI也有著清晰的底盤質感,尤其在高速中,底盤的“吸附力”簡直令我刮目相看,並無令人不安的“拋落效應”,總能將車身牢固的按壓於路面。駛過坑窪或加速帶時,又能以乾脆、短暫的聲響作為回覆,沒有多餘的回彈或餘聲,給人一種緊扎且整體感極佳的感受。其實,透過底盤也能清楚觀察到這臺車的懸架系統——用料、設計都是一等一的級別。歐系豪華車不過如此了。
總結
在被寶馬X4、賓士GLC Coupe的“影子”籠罩多年後,奧迪終於向國內消費者丟擲了這款定位尚可、價位適中、設計討巧的細分車款。即便在整體造型上仍舊脫離不開奧迪慣有的保守風格,甚至未能與低一階的Q3L Sportback拉大差距,但是,藉助這臺車,奧迪總歸是補全了自己的產品陣營,從此不必為“拿不出個性實惠的中量級產品”而發愁了。
駕駛部分,我在這臺Q5L Sportback 40TFSI身上確實找不到太多激情,低功率2.0T很難給出駕馭的“快意感”,完全就是“過手即忘”。然而,當第二天重新邂逅時,我又會對它的銳利、清晰底盤質感重新燃起興趣。實際上,除了特立獨行的設計之外,奧迪優異的機械功底才是這臺Q5L Sportback 的價值所在。
關於動力短板,我想,加速6.8s/100km的45TFSI版一定能完美解決此問題。前提是多花三萬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