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感
又是一年冬至時,在潮汕,冬至是一個比較大的節日,我們叫冬節,有句話是說冬節大如年,可見重視的程度。
一般在過節的前一天就開始準備過節祭拜祖先的所需的物品,除了那些常見的食物外,印象深刻的是冬節繭(餃子),甜圓(湯圓)。
美食慰人心
冬節繭:用麵粉和粿條加溫水和成麵糰,餡料多種多樣,常見的有蒜苗、香菇、芹菜、包菜、豬肉、蝦,甚至還有大米(口水吞嚥中),
每一種食物單獨炒熟,再混合在一起,然後就可以開始包了,個型比較大,是廣東常見餃子的兩到三個那麼大,吃法可以是直接蒸熟吃,也可以加水煮湯,或者蒸好後用油煎一下。
對於我來說,兩到三個,基本可以吃飽,特別滿足。
甜圓:用木薯粉或者紅薯粉加溫水和成麵糰,壓成一個比較大的圓形狀,再切成一個個小的正方形,在正方形的面上劃個十字,不切斷,看起來是四個更小的正方形,做好後直接晾乾,待到第二天早上再直接用熬好的紅糖水煮熟。
以前在邊上看著老爸老媽拿著菜刀忙活的時候,總覺得特別神奇,原來,湯圓裡也有數學,那是不是說吃了成績就會有長進呢?
事實證明,吃什麼補什麼沒有依據。
說是甜圓吃一個長一歲,吃兩個增兩歲,以此類推,那時候,爸媽就會問,妹妹啊,你想要長几歲呀?
陪伴、儀式感
民以食為天,食物承載了一段段記憶和溫情,在寒冷的冬至時節裡,這一份餃子,一碗湯圓,溫暖了胃的同時,也暖了心。
家人齊聚於桌前共享著這一份平常的煙火氣,連燈火也格外親切起來。
過完這一天,心理年齡增加一歲,默默對自己說,又一年過去了,年齡刻度又往前推進了一步,是欣慰呢,還是不捨呢?
在潮汕地區,除了常見的節假日之外,初一十五,初二十六………林林總總,簡稱時頭八節,都是需要祭拜的時刻。
說潮汕女生賢惠,大抵是因為她們長年累月在家裡操持著這些大小事物,每一個節日都有對應的粿品需要現做,還有一些不斷重複的事情。
這個過程中,養成了一雙巧手,一份賢心,至少對於六七十年代的女人來說都是如此,八九十年代的女生漸漸以簡約為主,很多的繁瑣細節能從簡儘量從簡。
特別對於90後的女生來說,你誇她賢惠,跟在大街上叫一個女生靚女沒什麼區別,既寬泛又廢話,還不如夸人家長得好看呢。
喜歡過節,有一種氛圍感,有了一個聚在一起的理由,吃吃喝喝,說說笑笑,放下平日裡為生活忙碌的壓力和煩惱,沉浸在這一刻的陪伴裡。
都說冬至節日,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想問一下,你吃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