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俊東竹事
手工竹編,在全國市場的流通,其實在現在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達到。更多的還是在認可某款的創作元素區域內使用。也可以理解為相對獨立的受眾區域。這種區域限制是和相同或者相似的風俗、風土、人情、文化等等自我形成的,不會因為行政區域的劃分而呈現。
比如,竹編的揹簍,在中國的西南地區則比較流行和普及,比如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湘西。一是地理地貌環境、使用習慣導致的,按理說雙肩對力的分擔,則自然要輕鬆於用單手擰著的竹籃子分量,但是,在安徽一帶,比起竹編揹簍,則更多人卻依然喜歡使用竹提籃。
有不少人對竹編的認知,就是用竹子做的器皿或者容器,這是一個可以理解的認知,因為如若讓我去認知一個我不熟悉的行業,估計也就只相信眼睛看到的,至於優劣,也是沒有概念的。
在竹編依然還沒有真正的全國性的時下,竹編的生產款式還是有著相當集中的地域呈現,竹編之鄉不少,但是每個所謂的竹編之鄉其實也就是製作當地熟悉的竹編款式,要是換成其他地區的款式,估計也就是入門級別的水平。
因為材料,工藝,製作習慣和嫻熟度的問題,導致很多竹器沒法大批次的異地編織。而在行業中,有一部分人說自己只要是竹編,都能模仿,而且價格便宜,這無外乎更多是哄一下外行人而已。一個款式代表級別的竹器,沒有幾十年的製作底蘊和累計,是達不到那種讓人賞心悅目的效果的。當然了,如若對竹編不熟悉,或者壓根沒看到過幾款竹編,看啥都一樣,那不在我說的範圍內。
每個行業都有潛規則,都有規矩,放在竹編,有嗎?其實都有。水深嗎?也不淺。
在網路上不少人入手竹編都是根據視覺圖片效果,那麼圖片和視覺就能有很多的水分,只要美工技術好,再爛的東西都能入眼舒服。反而是好的東西,不願意用軟體處理騙人的竹編,反而不那麼好看,這就需要一定的判斷力。
如何判斷?
一、竹編常綠,偽命題:
竹編的綠色期很短,且很多優質的竹器在製作成成品時就已經不是綠色的啦,原因是優質竹器藝人們對材料的處理會嚴格很多,一般在晾曬時間上也會多出不少,隨著水分的蒸發,竹材的綠色也就會淡出很多。竹器的顏色變化是 綠色——淺黃色——紅棕色。淺黃色是竹編存在的普遍現象。
二、竹青優於竹黃,不一定:很多人對竹編的認知都是竹青優於竹黃,這種認知單獨在竹材料上是大機率成立的,但是在製作成竹器之後,這就很不一定了,整個竹器的價值和使用時間長短和很多方面有關,比如 製作工藝和細節,竹質生長的環境,竹器使用和存放的環境等等。
三、價高者優,價低則劣:只買貴的,因為貴得好,但是關於價格和價值很多時候不是成正比的。如若對竹編沒有基於常識的基本判斷,那麼,貴和便宜,只是自己智商稅多少的問題,畢竟,很多人是不會嫌棄差價多的。一通忽悠,壞的變好的。低價,多數都只能是竹編質量底層的存在,別太奢望撿漏。作為流通商品,就有商品的屬性,流通的驅動就是利益,但在手工領域,有且唯一的撿漏就是關係和對竹編的熱愛,沒有誰願意把不多的好東西浪費在根本不懂的人身上。
四、產量:製作簡單,質量一般的竹器,才可能起量,因為它的製作很多人都能夠參與,月產幾千上萬是有可能的,但是優質的竹編,能夠在技術方面摒棄很多藝人師傅,製作細節和製作時間等,已經註定這類竹編不太可能有太多的產量。整體的產量、幾個、幾十個、幾百個全年,是很多優質竹器的一個常量。好的竹器,從來不是流水加工作業的作品。
五、把控;網路上的銷售竹編雨後春筍,但是很多人其實對竹編幾乎不瞭解,甚至都不知道長啥樣,更別說質量把控,現在流行的有一個詞——代發。如何判斷是自己把控還是代發。每個竹編編織產區比較集中,大抵可以追本溯源,南方竹編多於北方,所以可以從描述的發貨地、店鋪所在的地區來做初步判斷。專業性,竹編是可以作為一個細分領域來專職做的,而且其中的知識點也不少,專做竹編,比起那種綜合性店鋪更加值得可信,至少他們可能是真正的接觸到竹編的。價格,竹編都是手工製作,且速度也不快,那麼,一款價格低到離譜的竹編,其質量,其細節,是可以遇見的,價格低或要求要很好,無異於痴人說夢。竹編真有那麼差嗎?那是真有,做工粗糙到無以想象。
六、借用好的樣品或圖片,用低質量產品替換:有不少人這麼做,兩個原因,一這樣做的差價更大,更多是故意而為,二是因為手裡拿不到優質質量貨源而不得不使用低質量的替代。實為無奈之舉。這種好與不好,在非專業人士客戶看來,都一樣。
在竹編行業,優質的,只會也只能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