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行業迎來至暗時刻的說法並不誇張。”今年10月,在一份消費基金的三季報中,基金經理如此感慨。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中信消費類別共661家上市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有126家營業收入同比負增長,225家歸母淨利潤同比負增長,截至12月7日收盤,年內漲跌幅為負的上市公司達到375家,比例超過一半。
消費是典型需求決定“成敗”的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報資料離普通人生活很遠,但一盅白酒、一盤豬肉水餃、一碟香醋,卻又關乎每個普通人的生活。
回顧2021年,這些行業過得如何?
白酒:市值縮水、醬酒降溫、茅臺換帥
2月18日,牛年開市第一天,貴州茅臺(600519.SH)跌超5%,隨後的13個交易日,合計又跌超20%。
也是從那時開始,茅臺開啟了下跌模式,3月14日,中信證券釋出研報,上調貴州茅臺1年目標價至3000元/股。
然而,貴州茅臺股價此後的走勢與中信證券的預計並不一致,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橫盤後,6月起,再度進入下行通道,到8月20日,一度下跌至1525.50元/股的年內低點。同花順顯示,貴州茅臺的股價上一次在1500元級別,還得追溯至2020年的7月。
轉眼就是年末,12月7日,距離2021年結束不足20個交易日,貴州茅臺報收1955.87元/股,仍未回到2000元大關。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自2月18日至12月7日,貴州茅臺、五糧液(000858.SZ)、瀘州老窖(000568.SZ)、洋河股份(002304.SZ)分別下跌24.24%、31.19%、20.99%、23.74%,“茅五瀘汾洋”中,僅山西汾酒沒有下跌,微漲0.64%。
雖然同一時間內,依舊有二線白酒股的股價走高,例如“復星系”上年年末納入囊中的捨得酒業(600702.SH),以及海南椰島(600238.SH)、迎駕貢酒(603198.SH)等,但二線酒企的上漲遠難抵消傳統五強的下跌,牛年開市至12月7日,A股白酒板塊市值縮水超過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貴州茅臺股價在8月份下探至年內低點,這一時點,也正好是醬酒熱度“由盛轉衰”之際。
2021年,資本圍獵之下,醬酒的熱度一度“爆表”,來自各行各業的企業湧向赤水河畔,光是A股上市公司,就有吉宏股份(002803.SZ)、眾興菌業(002772.SZ)、怡亞通(002183.SZ)、海南椰島等。7月份,茅臺鎮所處的貴州仁懷市,一位負責招商引資的官員曾向媒體表示,“目前是仁懷市招商引資規模最大的時期”,他一天接待的企業最多時達到9撥,溝通基本到位的資金規模累計上百億元。
過熱的投資引發監管關注。8月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在中國價格協會召開白酒市場秩序監管座談會,有券商人士向媒體表示,座談會不但對白酒產品價格進行監管,還透露出管控白酒投資熱的訊號。隨後,醬酒熱逐步降溫,到了10月份,一週之內,眾興菌業、吉宏股份相繼終止了對茅臺鎮兩家酒企的收購。
2021年,白酒行業的另一件大事,是貴州茅臺的新帥上任。9月24日晚間,貴州茅臺釋出公告稱,董事會選舉丁雄軍為公司董事長,高衛東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董事職務。略顯巧合的是,就在9月23日,因受賄1億餘元,貴州茅臺原董事長袁仁國被判無期徒刑。
在上任伊始,丁雄軍即提出,將採用市場化手段解決貴州茅臺的價差頑疾,這也引發了投資者對於茅臺提高出廠價的遐想。不過,率先提價的卻是五糧液,目前,市場仍焦急等待茅臺的提價。白酒行業專家蔡學飛向記者表示,對於五糧液、茅臺這兩家中國酒類頭部酒企來說,他們一旦漲價,實際上可以拉高整個行業的天花板,也可能會帶動二三線品牌提價。
豬企:虧損成為主題詞
頗為戲劇性的是,2021年的一頭一尾,牧原股份(002714.SZ)各自都面臨一次“財務造假”爭議。
今年3月,一位雪球大V發表文章《牧原會是驚雷嗎?》文章對牧原股份提出多項質疑,同時還引發了業界對其財務是否造假展開了討論,最終牧原股份還因此收到了深交所問詢函。
一晃到了12月份,先是在一個微信群中,招商證券一位工作人員提醒群友,“牧原股份涉及財務造假風險,很快就要暴雷”,牧原股份對這一言論的闢謠發出還沒過幾天,就又爆出商票逾期。
目前,牧原的“財務造假”還沒有實錘,但可以確定的是,在行業寒冬下,作為龍頭老大,牧原的盈利也撐不住了。
今年第三季度,牧原股份單季實現營業收入147.44億元,同比下降18.68%;淨利潤虧損8.22億元,同比下降108.05%,陷入2019年二季度以來首虧。毛利率水平處於上游的牧原尚且如此,行業內更是“哀鴻遍野”。據同花順iFinD資料統計,今年第三季度,A股9家生豬養殖企業合計虧損197億元。其中,新希望(000876.SZ)虧損29.86億元,正邦科技(002157.SZ)虧損61.97億元,溫氏股份(300498.SZ)虧損72.04億元。記者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這3家大型豬企各自都虧光了2020年整年的淨利潤。
在半年報中,溫氏股份曾坦言,受國內生豬市場行情變化的影響,生豬價格出現大幅度連續下跌,對養豬行業產生較大影響,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肉豬銷售均價23.33元/公斤,同比下降31.34%,再加上飼料原料連續上漲推高養殖成本,肉豬類產品毛利率為-11.63%,公司肉豬類產品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全國豬肉市場價從2018年6月份的約20元/公斤,快速上漲至2019年11月的近60元/公斤,隨後維持高位。今年1月份起,豬肉價格開始急劇下行,並於今年10月份跌回約20元/公斤的水平。12月份,豬肉價格又小幅回升至約30元/公斤。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羅志恆撰文指出,與前幾輪豬週期相比,本輪豬週期具備“漲幅大、速度快、持續時間長”的特點,最終導致了養殖戶的產能大幅擴張,到今年三季度末,生豬存欄量達到4.4億頭,創下2014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
“如此高的存欄量超過市場需求量,亟需進一步去化。”羅志恆表示,“季節性回暖不改供過於求的本質,此次短期的上漲不具備可持續性,預計豬肉價格在春節後將再次回落。”
同時,羅志恆指出,豬肉價格短期仍處於磨底狀態,預計在2022年下半年迎來本輪週期拐點。對此,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亦表示,“新一輪豬週期啟動的潛在條件已經具備,2022年7到8月或會迎來豬價上漲的拐點”。
大眾消費品:剪刀差下,油鹽醬醋都在漲
從醬油到醋,從瓜子到魚丸,2021年,大眾消費品領域“漲聲”一片。
據平安證券的研報統計,自2006年起,我國共出現了4次PPI的大幅上漲,也帶動了食品飲料行業出現了4次漲價,其中,第三次漲價潮與本輪最為相似,均是由PPI向CPI傳導。國泰君安食品飲料、化妝品行業首席分析師訾猛亦指出,覆盤歷史,成本上漲是部分大眾品直接提價的主因,當原材料、包材價格上漲時,往往出現行業性的提價。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便已陸續有消費品漲價。今年1月份,據媒體報道,伊利股份(600887.SH)、蒙牛乳業(02319.HK)兩大乳企巨頭已在2020年12月底對旗下基礎白奶進行提價,提價幅度在3%-5%之間,同日,伊利股份董秘辦在投資者互動平臺確認提價傳聞。
隨後的4月份,消費品漲價由啤酒帶頭。百威啤酒旗下產品開始根據當地的通脹水平提價。到第三季度,多家龍頭啤酒企業宣佈提價。國泰君安研報顯示,8月份,青島啤酒(600600.SH)純生終端供貨價在山東省內從78元提至82元;9月份,華潤啤酒(00291.HK)勇闖天涯更換新包裝後,出廠價在全國範圍內提升了4元/箱左右。此外,重慶啤酒(600132.SH)亦在9月漲價,疆外大烏蘇的包裝出廠箱價提升6元左右。
調味品的漲價起於海天味業(603288.SH)。10月13日,海天味業宣佈對醬油、蠔油、醬料等部分產品的出廠價格進行調整,主要產品調整幅度為3%~7%不等。
一石驚起千層浪,11月2日,李錦記釋出出廠價格調整通知,決定對部分產品的出廠價格進行調整,上漲幅度為6%~10%不等。11月2日同日,恆順醋業官宣提價(600305.SH)。一天之後,川味複合調料生產商天味食品(603317.SH)釋出的公告顯示,10月中旬,公司已對2款產品進行了提價。11月3日,據相關媒體報道,雪天鹽業(600929.SH)的小包食鹽出廠價近期已陸續提價,幅度在10%以內,行業內其他品牌的鹽產品也不同程度調整價格。11月27日,曾向記者表示會“緊跟海天味業提價”的中炬高新(600872.SH)也宣佈跟進,提價品類超過全部產品的70%,平均提價幅度3-10%。
2021行將結束,CPI與PPI的剪刀差開始收窄。12月9日,國家統計局釋出了2021年11月份全國CPI和PPI資料,其中,CPI環比漲幅回落,同比漲幅擴大,PPI環比持平,同比漲幅回落。
對此,中信證券指出,11月份,PPI與CPI的剪刀差收斂,物價資料的趨勢性反轉已經開始。同時,中信證券預計,行業間的利潤分配格局將進一步發生變化,並表示,消費品製造業盈利增速將有所加快。
在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看來,2021年的投資主線即“多PPI、空CPI”的組合,不過,10月份之後,資本市場的交易已開始向空PPI、多CPI的交替反轉。付鵬表示,目前整個預期是,明年實際上更多的是PPI的回落,行業利潤從上游分配到中下游,中下游的利潤改善並不是透過需求的增長,僅僅是透過成本的下降得到一定的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