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由中華保險研究所主辦的第25屆中國研究所長論壇在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新能源革命和新能源汽車”,來自證券、保險、銀行、國際關係、大資料、文化傳媒等領域的30餘位專家代表透過線下和線上方式出席了論壇。下面是與會專家的部分觀點(僅為專家個人觀點,不代表所供職單位觀點,僅供參考)。
觀點一: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過程比較慢長
2021年計劃新能源新增裝機容量1.2億千瓦,但要達到計劃目標還有難度。2020年1-10月,全國光伏新增裝機2931萬千瓦,全國風電新增裝機1919萬千瓦,二者合計新增裝機4850萬千瓦。
觀點二:2022年電力仍緊平衡
2021年3季度單季,大部分火電企業是虧損的,主要原因是還是煤價太高。2022年可能會實行煤電聯動,假設煤價每噸漲25元工業電價就每度漲1分錢,是可以適當調動火電企業積極性的。但由於近年新增火電裝機容量較少,而火電佔全部電力的71.03%(2021年1-11月資料),所以2022年電力仍緊平衡。
觀點三:中國一次能源佔比中天然氣仍有增長空間
201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石油佔33.62%,煤炭佔27.2%,天然氣佔23.86%,三者合計佔84.68%,三者中天然氣最為清潔,碳排放係數只有1.6tCO2/tce,遠低於石油的2.1 tCO2/tce和煤炭的2.6 tCO2/tce。2020年全球天然氣產量3.85萬億立方米,消費量3.82萬億立方米,供需結構不平衡,產量前三是美、俄、伊朗,需求前四是美國、歐洲、俄羅斯和中國。歐洲天然氣供給依賴俄羅斯,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增長較快。
觀點四:光伏發電前景優於風電
光伏的底層技術是半導體,風電的底層技術是機械,光伏的技術含量更高,技術進步空間更大。
觀點五:風電和光伏發電商業模式類似房地產
風電和光伏發電的商業模式類似房地產,都是開發,開發後要麼出售給幾大發電集團(類似賣房),要麼自己運營(類似租房)。如果自己運營,不要對收益率期望過高。
觀點六:氫能技術還存在瓶頸
日本研究氫能較早,但也沒有大規模應用。一種設想是用氫合成甲醇(液體),燃燒甲醇作為汽車動力,但這樣還是有碳排放。目前氫能技術的瓶頸是制氫成本和儲氫運氫的安全性,氫氣洩露到空氣中太容易爆炸了。
觀點七:核電還有發展空間
普通老百姓擔心核電安全問題,建核電站選址不容易,要選在沿海沿江,但沿海沿江人口密度比較大,老百姓擔心戰爭來臨時敵人攻擊、破壞核電站怎麼辦。當然不能說沒有風險,但風險也沒想象的那麼大。
觀點八:新能源要積極理性發展
有些農戶貸款搞屋頂光伏發電,覺得專案回收期只要幾年,實際上專案收益率並沒有想象的樂觀,一些農戶因此背上了較重的還本付息負擔。普通農戶,跟股市裡原普通散戶一樣,做投資還是要理性分析,做足功課。
觀點九:動力電池回收問題尚未根本解決
2021年電動汽車銷量增長較快,1-11月產量同比增長了155%,但電動汽車的電池汙染問題還沒根本解決。不是說技術解決不了,而是解決動力電池汙染問題的成本太高,導致實際解決困難。如果未來電動汽車大規模取代燃油汽車,動力電池汙染問題必須得到重視和解決。
觀點十:特高壓需大力配套發展
2022年電力執行仍將緊平衡,緊平衡的原因一是新能源發動裝機容量增長沒想象的那麼快,二是輸電量接近瓶頸,需要國家在特高壓輸電方面進行大規模投資。
觀點十一:二級市場上新能源公司估值已不便宜
2021年新能源公司二級市場表現良好,預期打得比較滿,目前估值已不便宜,2022年要提防新能源公司業績不達預期的風險。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