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生不是一個單場的比賽,不是你在某個狀態做到極致之後就能取勝,它是由多個因素共同組成的複雜局面,在這複雜的狀態之中,只有遵循生活的基本規則,才能更好的遊刃於生活之中。
生活有一個最根本的演化規律,叫做:物極必反,當自己片面的將一個問題推到極致的時候,不僅不能因此使人生受益,反而會因為物極必反,導致自身過分推崇的事情,最後對自身形成壞的影響。
比如有這樣一句話叫“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當一個人在某個方面可以表現得過於出色和激進的時候,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所以人在世間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進退有度,一切適可而止,才能讓自己的生活保持在平衡的狀態中。
春秋時代有一個人叫甯武子,他是衛國有名的大夫,孔子是這樣評價他的,說:“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意思就是說:甯武子這個人,當國家有道的時候他就顯得聰明,當國家無道的時候他就裝傻。他的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做得到,但是他的那種裝傻別人就做不到了。
原來甯武子是春秋時代衛國有名的大夫,經歷了衛國兩代變換之後,由衛文公再到衛成公,即便朝代不同,甯武子卻能安然無恙,穩坐兩朝元老。
當國家政治步上正軌的時候,他就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當政治社會陷入混亂情況險惡的時候,他還在朝參政,但很多時候,卻懂得收斂自身鋒芒。
此時的他好像對一些事情很無知一樣,沒有表現的那麼鋒芒畢露,看上去好像碌碌無為,愚鈍無知。
在外人看來好像是一種消極的狀態,但是他在外人看不見的情況下,一直在努力地做出自己的貢獻,極力挽救。
所以孔子才評價他說:他的聰明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他的那種裝傻別人就做不到了。
在這個世上,沒有誰不願意給別人形成一個聰明自信,春風得意的印象,更有許多人絞盡腦汁想成為萬人矚目的物件,但是當一個人太過突出的時候,反而不利於在這個複雜的生活環境中生存。
在人生中做事情不難,難的是在於做人,因為人性是非常複雜的存在狀態,人性之中有很大的弊病,比如說嫉妒、狹隘、自私等等。
所以,也沒有什麼人會真心希望一個和自己存在競爭屬性的人比自己過得更好,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反其道而行之,學會隱藏鋒芒,適當的韜光養晦,就顯得非常重要。
二、
只有保持進可攻,退可守的姿態,才能更好地站在處世的主動地位之中。
在《道德經》中,老子說:“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這裡的“愚”並非是指真正的愚笨,而是故意表現出的適度狀態,在很多時候不以激進的狀態處理問題,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選擇以退為進。
古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叫:善處身者,必善處世,不善處世賊身者也;善處世者,必嚴修身,不嚴修身媚世者也。
意思就是說:善於修身的人,必定善於為人處世,如果不善於為人處世則會有損修身;善於為人處世的人,必定嚴格修身,如果不嚴格修身則會淪為媚俗之人。
這句話所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修身與處世之中,需要兩者兼顧的重要性。
人生有兩個重點,一個是修正本身,一個是處理外事,在修身方面必須嚴格要求,容不得半點馬虎,但是在處事方面,則要學會“入世隨俗”,不可驕矜自大。
因為如果沒有原則,失去了本心的主宰,那麼即便擅長處事,也只會淪為媚俗之人;如果一個人過於自大,倚仗著自己的才華恃才傲物,缺乏了處事的靈活性,那麼即便擁有才華,這個才華也終將成為自身的負擔。
不懂得圓潤變通的智慧,力量也只能是一種莽撞,這樣的才華是不足取的,這樣為人處事的姿態更是不足以稱道的。
所以能夠適當隱藏自己的鋒芒和才華,韜光養晦,靜待時機,反而能夠在關鍵時刻抓住真正屬於自己的機會,這才是兩者兼顧的智慧。
而這也並不是什麼高超的處世哲學,而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簡單智慧,但人生最根本的道理則是知易行難,很多人明明能夠意識到,卻無法使自身真正的通達。
只有在生活中慢慢的經歷,且在經歷之中慢慢感悟,在參透人生清醒以及閱盡世間滄桑的基礎上,學會調整與包容,才能通達人生真正成熟的處事狀態之中,以此對待自己的生活,受益的終將是自己的人生。
作者|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