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有一個我們想避免也避免不了的問題,那就是長輩對你人生道路的干預。
很多時候,在我們看來,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職業才是人生最好的選擇,無論成功與否,那總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哪怕前面是一片汪洋大海,我們一咬牙也跟著去了。
可在長輩哪兒,人生哪能如此隨意,人生的道路,哪能隨你喜歡。
你喜歡的職業,對不起,或許沒有前途。
你得挑選熱門、上升快,前途大,工資高的職業,至於你的喜歡,哪個並重要。
當所有一切的彙集成憤怒時,得到了或許只有一句話:“做父母的會害你麼,我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我們這麼做還不是為了你好,為了你少走一些彎路,孩子,別鬧了,聽話!”
對於這些語重心長的話,很多人包括筆者本人常常採取的是不予理睬,自己喜歡,難道有錯。
兩種不同的觀念最終演化成一場又一場的爭吵,除了加深了彼此的感情裂縫之外,問題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得到解決了。
面對這樣一個敏感而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問題,本書的作者盤盤只用了一本叫《人生之籤》的書就給我們找到了答案。
盤盤;一個留法博士,透過多年的研究,用一本並不算太厚的書告訴我們,人生很多的難題,並非沒有正確的答案,只要你找到最優解,方可自在從容。
面對第一個問題,盤盤告訴我們,每個人的父母,長輩都是不同的,就好像每個孩子也是不一樣的。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物種是有其多樣性的,人也有各種式樣,不能夠強求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如果想要被友善以待,就友善的待人吧。
面對不同的長輩,如果採取一種方法,答案顯然是得不到最優。
唯有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找到你想要的最優答案。
有的長輩,好面子,常年的有優越感,讓他們養成了一種自我為中心的感覺,無論多麼無聊的話題,只要說出來了,就不希望建議被否定。面對這類長輩,我們不要急著否定,而是採用以德服人,緩緩的地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
還有的長輩脆弱型,因為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內心很脆弱,反過來希望晚輩尊重自己。對於這類長輩,方式溝通要柔和,先營造氛圍再溝通。
更多的長輩其實是理論型的,這類長輩好講求證據,邏輯性強。碰上了這種長輩,我們就要以理論取勝,最好要擺事實,講道理,因為他們懂這些,反而更容易被說服。
除此之外,還有的長輩是多慮型,性子比較悲觀,時時刻刻覺得天似乎要塌下來了一樣,說啥也沒主見,這個時候,我們要做就是說出最直接的客觀事實,梳理好思路,只要穩定了他們脆弱的內心,他們基本上會順著你來。
所以,我們常常為不能跟長輩溝通而苦惱,實則是我們忘記了方法,沒有靜下心來去尋找最優的解決方案。
當你做到了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我們,去了解他們,去理解他們,採用一種更溫和的方式,不暴躁,不爭吵,做到因人而異,採取不同方式溝通,最終皆大歡喜。
說到底,今天的我們就是昔日的他們,沒有不是的父母,也沒有不是的孩子,問題的關鍵在於尋找那個最優的答案。
那麼一切將是簡單的。
這本《人生之籤》,匆匆看完,沒有細細思索,但不否認作者很用心,人生的難題何其多,作者卻用了一句話告訴了我們最優答案,人生不是考場,每個問題看似只有一個答案,其實有很多答案,我們要做的不是認準答案,而是找到適合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