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孩子多大時最好帶?寶媽生娃前的種種幻想,生娃後都化作一句,“還是在肚子裡時最好帶”。十幾歲的孩子雖然長大了,但麻煩事卻更多,讓家長心累不已,這點糰子媽也深有感觸。
尖子生變得很叛逆,“14歲現象”愁壞家長
前些日子,我帶著糰子去參加婚禮,碰到許久未見的遠房親戚,想著請教一下如何培養出尖子生,沒想到她卻羨慕起剛上小學的糰子。
親戚一邊摸著糰子的頭,一邊感嘆:“還是這麼大的孩子招人稀罕,不像咱家那頭混驢,我看見他就不煩別人”。
親戚口中的“混驢”是14歲兒子小昊,我雖沒見過那個孩子幾次,但經常聽家裡人提起小昊學習好、頭腦靈活、會來事兒(情商高的意思)。為何現在變了呢?沒等我問親戚就開啟了吐槽模式。
她看不慣兒子每天在家裡牛哄哄的樣子,說一句能頂嘴好幾句,一生氣就反鎖臥室門,吃飯了也不出來。
親戚以為孩子是在學校受到什麼刺激,老師卻說孩子的表現是正常情況。
為何曾讓家長引以為豪的小昊,變得叛逆和暴躁了?說到這家長或許想到了“青春期”三個字,但孩子的叛逆是多種因素造成的。
孩子叛逆的表象下,藏著什麼秘密?
“14歲現象”早些時候是由英國科學家提出,並曾進行過研究證實的,團隊發現,在9~35歲的男性中,最容易出現打架或叛逆行為的年齡是14歲。
親戚在向老師反映小昊的情況時,老師也表示班上確實有許多孩子存在這一變化,不分男女。叛逆的表象下藏著什麼秘密?並不是青春期這個年齡讓他們改變,往往是因為以下幾個因素。
★ 不想被當成孩子,試圖和家長對抗
“14歲現象”中最讓家長頭疼的是“仇親期”,這一點在小昊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總是在有意無意間,對父母表現出來敵對甚至仇視的心理。
但孩子不是真的把父母當敵人,只是他在這一個階段覺得自己越來越像大人,想證明自己的想法正確,不願再委屈自己聽父母所有的批評和教導,尤其是在外人面前。
小昊原本不是蠻橫的性格,他表面上是叛逆,實際上只是希望得到認可和尊重而已。
★ 形象和心理的變化,讓孩子情緒波動較大
14歲正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這一階段的他們的身心都會經歷一系列變化。男孩身體上正處於變聲期、喉結開始發育;女孩的胸部發育越來越明顯。在家長眼中是成長,卻可能給孩子帶來煩惱造成自卑心理。
另外,14歲左右對戀愛更加期待和嚮往,孩子若喜歡某個人,對方的一舉一動都能牽動自己的情緒變化。所以說,有時孩子看起來不太開心,可能是和感情有關呢。
★ 課業壓力大,讓孩子變得焦慮和煩躁
14歲的孩子大多在初二階段,面對越來越難的題目,過去沒理解透徹的知識,未來要面臨的是高三和高考,但凡有一點心思的孩子都會著急。
親戚的兒子小昊,正是因為之前太優秀了,擔心自己後續會讓別人失望,所以壓力越來越大。
這種焦慮狀態讓他在面對許多事時沒有耐心,懶得花時間和精力去解決,所以顯得特別暴躁。
家長清楚“14歲現象”的秘密後,請陪著孩子走過這一階段
“14歲現象”可能會伴隨孩子初中三年,家長不能用以前的方式去管教和控制,但也不能讓孩子“孤軍奮戰”。
14歲是家庭教育的困難時期,也是孩子的轉變期,遇到問題要正確解決問題,而不是像糰子媽親戚那樣,繼續要求孩子一切聽家長的話。
針對14歲現象,家長對孩子的批評和讚美都需慎言,先弄好親子關係,才能繼續幫助孩子解決其他方面的煩惱。
透過和親戚談話,糰子媽覺得有必要為正在經歷“14歲現象”的家長,提供應對的辦法。
之前也有許多家長私信和我聊過這一煩惱,因此糰子媽一直在幫大家尋找一本好書,經過挑選和家長反饋,這本《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脫穎而出。
我把書推薦給親戚後,他驚喜地發現有些案例就像在寫自己的孩子一樣。許多想不明白的問題,不知道怎樣說出口的話,在看過書之後豁然開朗。
14歲是孩子人生的轉折階段,學習、人際關係、心理等多種方面都需要家長的引導。而這本書透過真實的例子彙總,讓家長找到自家娃對應的問題,以及該如何解決。
針對“14歲現象”,家長是否感覺到不知所措呢?如果你也有這個煩惱,就點選連結入手吧!
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
¥29.9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