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有一件細瓷碗,上面寫著“作官即不許發財”7個大字,這是吉鴻昌烈士的父親吉筠亭留給他的遺訓。這隻碗隨吉鴻昌將軍走南闖北,直到他39歲犧牲。
孩童時期
吉鴻昌,原名吉恆立,字世五,1895年10月18日出生於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其父吉筠亭在鎮上以開小茶館為業。由於家道貧寒,吉鴻昌從小就在茶館幫父親打下手。吉鴻昌打小就是一個硬骨頭,不肯被人欺負,時常與別人打架。每回在外面打架闖禍,吉父知道後往往掄著扁擔追著揍他,所以少年時代的吉鴻昌有個外號叫“扁擔楞”。
吉鴻昌六歲喪母,由於家庭的貧窮,只能在勞動之餘到鄉孰旁聽先生講課,認了不少字,也能讀一些書。他愛讀歷史還有民族英雄故事。在夏季裡,他常在葡萄架下,向兒童和街坊鄰居講岳飛、文天祥、戚繼光等民族英雄的故事,他經常是言詞慷慨,情緒激動。
1909年春,家裡已難苦撐,吉鴻昌便離家到扶溝縣城松盛樓首飾店做銀匠學徒。他在這裡過著非人的生活,勞動條件惡劣,他的雙手因受腐蝕而鮮血直流。後因兵荒馬亂,店鋪倒閉而回家。
1911年,吉鴻昌又到離家一百多里路的周口鎮增盛合雜貨行當學徒,在這裡苦熬了兩年,受盡了老闆的辱罵欺凌,看到了社會的黑暗,使他更加同情勞苦人民。
“作官即不許發財”
1913年秋天,馮玉祥在河南招兵。不滿18歲的吉鴻昌瞞著家裡到堰城投軍。他因吃苦耐勞、機智勇敢深得馮玉祥賞識,被送入模範連當學兵,不久提升為手槍連連長,而後又提升為營長。
1920年,吉鴻昌回家探望重病的父親,父親對他說:“吾兒正直勇敢,為父放心,不過我有一句話要向你說明。當官要清白廉政,多為天下窮人著想,作官即不許發財。你只要做到這一點,為父才死而瞑目。”吉鴻昌謹記在心,數十年來,雖因戰功官至寧夏省主席兼第10軍軍長,但生活簡樸克儉克勤。他還仗義疏財,以家資充軍資,築路修橋,並與父親一起辦學校,請名師、購校舍。
父親去世之後,為牢記父訓,他在飯碗上親筆題寫了“作官即不許發財”,每日三省其身,並請陶器廠仿製了數百個瓷碗發給全體官兵,共志廉潔,他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我絕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家父的教誨,作官不為發財,要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這便是這隻瓷碗的由來。
吉鴻昌使用過的瓷碗 上燒製著吉鴻昌父親的遺訓:“作官即不許發財”。
1930年日軍佔領東三省。擔任國民革命軍第22路軍總指揮的吉鴻昌,多次向蔣介石發電請求抗日無果。之後吉鴻昌被逼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後,吉鴻昌中斷“考察”回到天津。同年4月他加入共產黨。按照黨的指示,他到湖北黃陂、宋埠一帶召集舊部策劃起義。起義失敗後,吉鴻昌變賣家產購買武器,積極聯絡各地抗日武裝。
1933年5月,吉鴻昌與馮玉祥、方振武等在張家口組建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第2軍軍長”“北路前敵總指揮”。率部向察北日偽軍進擊,連克康保、寶昌、沽源、多倫四縣,殺敵1000餘名,將日軍驅出察境,徹底回擊了“抗日三天亡國論”的投降主義思潮,將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再次點燃。
英勇就義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1934年11月9日晚,吉鴻昌在法租界國民飯店遭軍統特務暗殺受傷被捕,11月24日被迫押赴刑場。
他在面對“立時槍決”的命令時,鎮定安詳地向敵人要來紙和筆,揮筆疾書,寫下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終於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歷述蔣介石禍國殃民的種種醜行。在給夫人胡紅霞的遺囑中寫道:“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吉鴻昌披上斗篷,從容不迫地走向刑場。他用樹枝作筆,以大地為紙,寫下了上面這首浩然正氣的“就義詩”。
刑場上吉鴻昌聲色俱厲地對國民黨喝道:“我為抗日而死,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死後也不能倒下,給我拿把椅子來!”吉鴻昌又命令道:“到前面開槍!共產黨員要死得光明正大,決不能在背後挨槍,我要親眼看著蔣介石的子彈是怎樣打死我的!”當特務在吉鴻昌面前顫抖著舉起槍時,他振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革命萬歲......”。吉鴻昌英勇就義,時年39歲。
吉鴻昌
精神永流傳
吉鴻昌生前曾說過:“我能夠毀家紓難,捨生報國,拒絕利誘,見危授命,這樣來抗日救國,這正是黨給我的感召,這正是黨的意志。”這句話講出了吉鴻昌一生思想發展和邁上革命道路的核心與根源。他留給家人和後輩的,不僅僅是大義凜然的犧牲精神,還有“作官即不許發財”的剛正清直,這些寶貴的精神將永遠傳承下去。
資料來源:京華丹心
來源: 北京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