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施耐德電氣與工信部國閤中心主辦的“綠色智慧製造創贏計劃”第二季總決賽在上海舉辦。在活動現場,10家擁有創新技術的中小企業進行了成果展示。最終,施耐德電氣與其中6家優秀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
在眾多在華跨國公司中,施耐德電氣以本土化程度高著稱。其中國區管理團隊擁有高度自主的運營決策權,對中國市場特點的認識也十分深刻。透過舉辦“綠色智慧製造創贏計劃”,與中小企業開啟合作,擴大“朋友圈”,是施耐德電氣在中國提升市場拓展能力的重要方式。
為什麼選擇這種方式?因為這是一種多贏策略。
許多中小企業在細分領域擁有創新技術,但是當客戶需要綜合性解決方案時,就會力不從心。同時,缺資金、缺渠道、缺品牌,也讓中小企業在開拓市場時面臨不少障礙。擁有這些資源,恰恰是施耐德電氣這種大型跨國公司的長處。
對於大型跨國公司來說,與中國中小企業合作,可以提升其打通“最後一公里”的能力。市場需求五花八門,公司規模再大,也不可能深入到每一個微小領域,與中小企業合作是更好的選擇。透過融合各方長處打造的解決方案,更加契合中國客戶的需求。
跨國公司如何更好地“掘金”中國市場?加強本土化,與中國企業共贏,實踐表明這是個良策。
中國市場有自己的特點,需要企業因地制宜調整經營策略。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實力雄厚,但在中國的經營業績卻不盡如人意,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中國市場的認識不夠深刻,本土化程度不深,簡單複製其在其他市場的經營策略,導致“水土不服”。
中國市場足夠大,要想贏得市場,不能只靠“財大氣粗”,更需要認真研究市場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經營策略。這也是跨國公司加強本土化運營的意義所在。(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袁 勇)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