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香港《南華早報》12月23日文章,原題:北京開展科技行業整頓行動一年後,中國的大科技公司不再無限野蠻生長今年7月初,在招聘了3000名程式設計師和美術人才後,中國某科技巨頭遊戲部門的負責人提出一項與任天堂等世界頂尖遊戲公司抗衡的雄心勃勃的計劃。與此同時,一股寒意已經吹進中國科技行業,從網路安全到稅收等領域的多個監管部門紛紛介入,給全世界與網際網路有關的最大生態系統的狂熱增長降溫,並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規範網際網路平臺從消費者、讀者和影片博主那裡收集資料的行為。
對於中國科技行業的野蠻生長,今年是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一些過去曾預測其業務規模將匹敵世界前幾大經濟體的科技公司,如今不再強調規模,而是致力於服務其數以億計的使用者。
研究機構China Skinny的負責人馬克·唐納說,中國“對科技公司和資料使用的整頓已產生巨大影響”。隨著《資料安全法》和《個人資訊保護法》等新法規的出臺,如今中國的大科技公司面臨最嚴格的資料保護制度,越來越難從其掌握的海量資料中繼續獲利。它們正調整公司戰略,使之與政府的核心戰略和重點政策保持一致,這包括推動共同富裕,以及響應科技巨頭參與半導體晶片和人工智慧等“硬技術”研發的號召。今年,阿里巴巴、騰訊和位元組跳動等科技公司都已開始佈局晶片研發工作。
隨著公眾越來越關注科技行業員工的長時間工作問題,位元組跳動開始限制加班,騰訊遊戲部門鼓勵員工每週一次在下午6點前離開辦公室。
儘管潮流在變化,但中國的大科技公司依然是中國經濟的主要支柱和活力源泉之一。鑑於仍有大量人口收入較低,中國市場仍有增長空間。不僅如此,中國科技企業正尋求在海外市場複製他們在國內的成功。TikTok已贏得美歐青少年的心,阿里巴巴的海外部門也正尋找該公司未來的使用者。
在本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北京表示要為資本設定“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過去一年,中國政府已經動用了一系列監管工具。科技金融企業已受到金融監管的管控;曾在線上線下迅速滋長的課外教培公司已被禁止透過為中小學生開辦補習班謀利;尋求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將很快被要求透過資料安全審查。
恆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說,2021年是中國網際網路平臺非凡增長時代結束的一年。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也在走向成熟。中國網際網路使用者數量已達到10億,整體經濟增速正在放緩。阿里巴巴的崛起恰逢中國人均GDP從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的一年)的約800美元躍升至目前的1萬美元。這種天文數字式的增長未來不太可能重演。(作者Tracy Qu、Jane Zhang,崔曉冬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