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末帝完顏承麟
金末帝完顏承麟(?-1234年2月9日),金朝末代皇帝,女真名呼敦。金世祖完顏劾裡缽的後代,原為金朝將領,天興三年正月己酉(儒略曆1234年2月9日),金哀宗不欲做-之君,遂將帝位傳予他。於下旨傳位翌日舉行即位大典,但大典未及完成宋蒙聯軍已攻入城內。完顏承麟唯有草草完成大典後立刻帶兵出迎,然後死於亂軍之中。據史學家推測,完顏承麟在位時間不足一個時辰,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唐少帝李重茂
李重茂(695年—?),唐中宗幼子,為後宮所生,溫王妃。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後,韋皇后立時年僅16歲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李重茂即位後1個月,韋后被殺,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廢掉了李重茂,並將李重茂趕出長安,恢復其溫王爵位。後事不詳。
李重茂,曾被封為溫王,公元710年5月韋皇后毒殺中宗後,秘不發喪,偽造遺詔,立李重茂為太子。三天後即位,改年號為“唐隆”,時年16歲,由韋太后臨朝稱制,相王李旦執掌政務。
公元710年6月,李隆基殺韋太后,與太平公主、內苑總監鍾紹京等人策劃擁立李旦復位,李重茂毫無知覺。甲辰日,李重茂照例出使早朝,登上寶位就座。等到大臣們到齊,太平公主大聲說道:“嗣君(指李重茂)準備讓位給叔父(指李旦),各位大臣以為如何”。大臣們事先早已與太平公主通氣,齊聲贊成,說理應立長君。太平公主走到李重茂面前高聲說道:“人心已經都歸向相王,這已經不是你這小孩子的座位了,快快下來吧”李重茂木然待著,不知所措。太平公主上前,一把將他拖下皇座。李旦走上皇座坐下,李重茂只得含淚走到下首站著,被降封為溫王,又改封楚王。史稱唐殤帝,又稱唐少帝。
不久,李重茂兄,譙王李重福擁兵據洛陽,不服相王(即唐睿宗)而自行稱帝,封殤帝為皇太弟。未幾,李重福兵敗身死,殤帝不知所終。(又說,714年重茂任房州刺史,不久死於房州。)
耶律術烈
北遼英宗耶律術烈(?-1123),契丹族。曾祖父為遼興宗耶律宗真。北遼第四位皇帝,亦是末任君王。
耶律術烈出生於遼末時期。成人後,編入遼國軍中為將,歷仕遼道宗耶律洪基、遼天祚帝耶律延禧,戎馬一生,驍勇善戰,屢立戰功。
1120年(天慶十年)四月,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領兵攻破遼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南),天祚帝逃往西京,後又逃往中京、南京(今北京),耶律術烈隨行護駕。
1122年(保大二年)正月,金太祖派遣大將完顏杲領兵攻佔遼國中京(今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西),天祚帝聞訊,遂自南京逃往鴛鴦泊(今河北省張北縣西北),完顏杲和完顏宗翰繼續分道向鴛鴦泊進擊,天祚帝再度逃往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耶律術烈亦隨行護駕。金兵攻佔遼西京,天祚帝逃入夾山(今內蒙古薩拉齊西北大青山中),耶律術烈則護送梁王耶律雅裡、秦王耶律定、許王耶律寧逃往青冢濼(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南)。三月,遼南京留守耶律淳稱帝,建立北遼,是為北遼宣宗;6月,北遼宣宗耶律淳病逝,遺詔奉秦王耶律定為帝,是為北遼德興帝。十月,金太祖派兵圍攻青冢寨,德興帝與許王耶律寧先後被俘,梁王耶律雅裡在硬寨太保特母哥及耶律術烈的護衛下率領千餘人逃出金兵之圍。
1123年(北遼神曆元年)四月,耶律術烈護送梁王耶律雅裡從金兵勢力下逃至雲內州(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南),與天祚帝會合。五月,天祚帝應夏崇宗李乾順的邀請,準備渡過黃河投奔西夏,部下耶律敵烈苦勸無效,遂與特母哥等人劫奪耶律雅裡向北奔逃,奔至沙嶺,耶律敵烈與特母哥、耶律術烈等人擁立耶律雅裡為帝,改年號為“神歷”,是為北遼神宗;此後耶律術烈遂在耶律雅裡朝中為臣。
十月,耶律雅裡病逝,耶律敵烈等擁立耶律術烈為帝,是為北遼英宗。
十一月,耶律術烈在位不到一個月,耶律敵烈的部下便發動兵變,擊殺耶律敵烈,耶律術烈 亦死於亂軍之中,被遼國滅。
北遼歷傳四帝,前後不足兩年,平均每位君主在位的日期都不足5個月,在位最長的是遼宣宗的王后蕭德妃(未稱帝),在位差不多一年。
高恆
北齊末帝高恆(570年8月9日―577年或578年11月),北齊後主高緯之子,母皇后穆邪利,南北朝時期北齊最後一位皇帝。當時北周不斷進攻腐朽的北齊,齊軍屢戰屢敗。高緯便禪位於兒子高恆,改元“承光”。高恆即位25日後,齊京師鄴(今河北一帶)淪陷,高恆等10餘人騎馬欲逃往南方的陳朝。高恆見北周大軍緊追不捨,這身黃袍他也不敢穿了。便釋出文書,將皇位禪讓給駐守在瀛州(今河北省河間)的大丞相、任城王高湝。高恆自稱大齊守國天王,高緯稱大齊無上皇。高緯父子委派侍中斛律孝卿將禪文和璽紱送給高湝,斛律孝卿卻沒有將它送給高諧,而是送給了北周武帝宇文邕,以此作為賣身投靠的資本。跟隨高緯多年的心腹大臣高阿那肱與北周裡應外合,使高恆、高緯一行數十人全被北周俘虜,北齊滅亡。建德七年(578)十月,高緯、高恆等人被宇文邕處死。
劉賀
劉賀(前92年7月25日—前59年),漢武帝劉徹之孫,昌邑哀王劉髆之子,西漢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漢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後元元年(前88年),其父劉髆去世,年僅五歲的劉賀嗣位,成為西漢第二位昌邑王。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駕崩,因無子,劉賀被擁立為帝,在位僅27天,因荒淫無度、不保社稷而被廢,依舊回故地鉅野做昌邑王。元康三年(前63年),被廢為海昏侯,移居豫章國(今江西南昌)。神爵三年(前59年),劉賀去世,史稱漢廢帝。
劉賀(前93/92年—前59年),漢武帝劉徹之孫,昌邑哀王劉髆之子,西漢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漢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後元元/二年(前88/87年),劉髆去世。劉賀嗣位,年僅五歲,成為西漢第二位昌邑王。
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駕崩,因無子,劉賀被徵召入朝。劉賀被立為皇太子。六月丙寅日,接受皇帝璽綬,承襲皇帝的尊號,卻並未謁見高廟。
劉賀即位十餘日時,霍光已與張安世謀劃廢之。六月癸已日,即劉賀在位第27天,其因荒淫無度、不保社稷而被廢,史稱漢廢帝。上官太后詔令劉賀回到故地昌邑,賜其湯沐邑兩千戶。
元康三年(前63年),漢宣帝封劉賀為海昏侯,劉賀前往豫章郡海昏縣(今江西南昌)就國。
神爵三年(前59年),劉賀去世。
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漢族,年號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在位一個月。明神宗萬曆帝長子,母王恭妃。朱常洛是明代傳奇色彩最濃的一位皇帝,明宮三大疑案都與他有關,萬曆皇帝並不喜愛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後,他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這位剛要展翅高飛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死後諡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葬於慶陵。
元天順帝孛兒只斤·阿速吉八
天順帝阿速吉八(1320年——1328年)1328年9月即位,在位1個月。年號:泰定
天順帝為泰定帝之子。1328年,泰定皇帝去世後,元朝大臣知樞密院事燕帖木兒遲遲不立年幼的太子阿速吉八即位,並把阿速吉八趕到上都,在大都(今北京)擁立元武宗之子圖睦帖木兒即位,是為元文宗。
1328年7月,服侍阿速吉八的丞相倒剌沙聞變,立刻將剛滿9歲的阿速吉八擁立為皇帝,改元“天順”。8月,文宗派燕帖木兒進攻上都天順朝廷,倒剌沙戰敗身亡,阿速吉八不知所終。歷史上稱他為天順帝,尊號(汗號)為阿里加巴。
南明文宗朱聿鐭
朱聿鐭(1605年—1646年)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八世孫,明紹宗(隆武帝)之弟。隆武帝死後,他在清順治三年十一月初五被大學士蘇觀生及廣東布政使顧元鏡等在廣州擁立,年號紹武,被後世史學家稱之為紹武王朝,與肇慶的永曆帝朝廷互相抗衡。紹武王朝的壽命很短,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李成棟導由福建攻入廣東的清兵混入城內,奪佔廣州,朱聿鐭自縊而死(一說被殺),結束了他為期一個月的皇帝生涯,史稱“紹武帝”。1647年,鄭成功輔東武帝即監國位,上紹武帝廟諡文宗貞天應道昭崇德毅寧文宏武達仁閔孝節皇帝。紹武君臣冢在廣州越秀公園內,也就是紹武陵。
元釗
北魏幼主元釗(526年—528年),鮮卑族,孝文帝元宏曾孫,京兆王元愉之孫,臨洮王元寶暉之子,南北朝時期北魏皇帝,在位僅四十五天。
元釗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孫,祖父為京兆王元愉,父親為臨洮王元寶暉。
武泰元年二月二十五日(528年3月31日),北魏孝明帝元詡突然去世,胡太后先是將孝明帝-,即北魏女主敬哀公主(即元氏,史稱元姑娘)偽稱為皇子擁立為帝。
同年二月二十七日(528年4月2日),因發覺-不可藏,便改立年僅3歲的元釗為帝,天下震驚,認定太后害死孝明帝,將領爾朱榮遂帶兵討伐。
四月十一日(528年5月15日),佔領京師洛陽,元釗及胡太后被俘。爾朱榮將幼主元釗和靈太后押送至黃河。胡太后在爾朱榮面前說了許多好話,爾朱榮不聽,下令將幼主元釗和胡太后沉入黃河,擁迎長樂王元子攸即位,是為孝莊帝。
秦三世子嬰
秦王子嬰(?-前206年),姓嬴,名子嬰。秦朝最後一個統治者。子嬰在位時稱“秦王”,但後世亦有人稱之為“秦三世”,意指其實際上繼秦二世為帝。身世子嬰的身世並無定論。最早記載子嬰事蹟的《史記》,對子嬰其人,
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一是秦二世的姪子。《秦始皇本紀》:“立二世之兄子(這種說法認為「兄子」就是兄長的兒子)公子嬰為秦王。”
二是秦始皇之弟。《李斯列傳》:“高(趙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
三是秦二世的兄長。這一派認為《秦始皇本紀》的有關章句應該理解為:“立二世之兄、子嬰為秦王。”
從東漢班固一直到近、現代修訂出版的《辭海》和《辭源》,多采用第一種說法,又指子嬰是二世長兄扶蘇的兒子。亦有論者支援第二說,論點包括:子嬰的遭遇、才幹及影響力並非任何屬秦二世同輩或後輩者所能企及。《秦始皇本紀》中敘述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殺趙高,推斷子嬰年齡不當為秦始皇孫(《李斯列傳》中所述不同)。生平秦始皇死後,二世胡亥即位。二世寵信宦官趙高,誅殺多位舊臣,包括李斯、蒙恬等人。當二世準備加害蒙恬時,子嬰曾勸阻二世,但二世不聽。二世在位三年,被趙高所殺。趙高欲自立為王,但發現群臣並不支援,於是迎立子嬰繼位。趙高聲稱民變起後,秦地比統一前更小,故子嬰不能稱“皇帝”,而只能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