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是老舍先生的一部話劇名作,多次被搬上舞臺,至今在國內外的舞臺上已經演出近1000場,反響十分強烈。
《茶館》創作於1956年,一共是三幕劇,每一幕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作品橫跨五十多年,從十九世紀末戊戌變法開始,中間經歷了軍閥混戰,以及抗戰勝利以後的劇烈動盪歲月。
老舍曾說過: 一個茶館三幕戲,葬送三個時代。
《茶館》主要講述的是老北京城的一家老字號的茶館“裕泰茶館”歷經時代的變遷,聚集在茶館裡的人各自的人生百態,透過茶館來書寫在那個動盪的亂世,各個階層的興衰存亡。
一. 農民康六,康順子的悲慘人生
1898年,清末維新運動失敗後,以譚翤同為首的六君子被問斬,皇室復辟,以宮裡的紅人龐太監為代表的的腐朽封建統治階級,重新獲得權勢,民間常年的苛捐雜稅,民不聊生,農民生活痛苦不堪。
茶館的第一幕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徐徐拉開了。
茶館的掌櫃王利發,這時候還是個年輕的小夥子,從父親手上接管了這間老字號茶館,父親教導他的為人處世和經營茶館的原則是: 多說好話,多作揖,討個人喜歡也不至於出大岔子。
在這間老字號的茶館裡,上演了一幕幕人間悲劇。
首先進來的是鄉下人康六,他穿著破爛,正在跟劉麻子談論賣女兒的價錢。劉麻子是典型的說媒拉縴的人物,他心狠手辣,準備把康六的女兒賣給龐太監,並給康六十兩銀子。
康六覺得這個價錢太少了,劉麻子就故意說要不就賣到妓院,或許能多賣個一兩八錢的。康六隻得同意了劉麻子的安排。
他在鄉下種地,被層層盤剝壓榨,一家老小一天連一頓粥都喝不上了,才不得已要賣了女兒。但是狠毒的劉麻子其實得了龐太監的二百兩銀子,轉手只給康六十兩。
等康六帶女兒康順子來到茶館的時候,龐太監已經在茶館等著交貨了。康順子一看到龐太監又老又醜的模樣,嚇得當時就暈過去了。
龐太監在一旁陰陽怪氣地說:“我只要活的,不要死的。”
康順子在龐太監家裡逆來順受,經常遭受非人的磨難,但是康順子始終沒有放棄自我,一直保留著善良的本性,跟太監買來的義子相依為命。
後來龐太監失勢,被侄子們活活氣死。康順子和義子康大力也被趕出了家門,無處可去的康順子只好來到了茶館,想讓掌櫃的給她介紹份工作來養活自己和康大力。
由於人手不夠,也出於善心,王利發收留了康順子母子倆,康順子在茶館幫工,王利發不但提供給母子倆吃住,還供康大力上學,最後,康大力成長為一名八路軍。
最後為了不連累裕泰茶館,康順子也追隨兒子離開了茶館。
康順子代表的是舊社會最底層的社會階級,她們樸實善良,卻遭受了最殘酷的剝削,食不果腹,賣兒賣女,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依然保留未泯的善良本性和社會的正義感,這就是民族的希望。
二、常四爺和松二爺代表的舊式貴族階級的沒落
松二爺和常四爺都是茶館的常客,兩人經常一去外出遛鳥玩耍,松二爺生性膽小怕事,常四爺卻是個剛直的人,他愛國,且痛恨洋人。
他們是八旗子弟,之前一直吃的皇糧,生活無憂。但是隨著清政府越來越腐朽衰敗,兩人的日子也越來越落魄。
儘管裕泰茶館裡一直張貼著“莫談國事”的字條,但是茶客中談論最多的還是這些國家大事。
一次,茶館裡來了一對窮苦的母女,母親沒辦法想賣掉女兒,茶館的人把她們趕了出去。
好心的常四爺,給母女倆買了兩碗爛肉面,茶館的房東秦二爺卻說,想要救窮困的老百姓,光靠救濟一碗麵條解決不了,要興辦實業,讓這些窮人能夠去工作掙錢,才是給他們的最好的出路。
常四爺在和人聊天的時候,說了一句“大清國要完。”,被在暗處盯梢的龐太監的走狗宋恩子,吳祥子聽見了,把常四爺帶走,並關進了大牢一年多。
出獄後,常四爺為了救國救命,還參加了義和團,打洋人。清朝完了之後,常四爺開始靠賣力氣謀生,種菜買菜,自力更生,但是生活還是越來越窮困,他的希望也徹底破滅了。
最後他的好朋友松二爺因為沒錢吃飯,餓死了,他去街上給松二爺化了一副棺材板。他擔心自己的後事沒有著落,只得每次在出殯的人群后面撿一些紙錢,好在自己死後,有紙錢可以燒。
從常四爺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高尚的民族節氣,不想受洋人的壓迫,他奮起反抗,並且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都表現出對洋人的痛恨。
受身份和格局的限制,常四爺沒有找到正確的救國救民之路,但是他一直心繫國家,性格剛直,愛打抱不平,在混亂的時局中處處碰壁,折騰了一輩子,老了只能靠賣青菜,賣花生米維持生計。
結尾一幕中,常四爺一句“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道出了半生辛酸,令人動容!
三、秦二爺和崔久峰為代表的的改革派的命運
秦二爺出生福貴,他是裕泰茶館的房東。年輕的時候,他追求實業救國,賣了很多土地和財產,辛辛苦苦辦起了工廠,生意紅火的時候,風光無限。
但是他的工廠躲過了清末腐敗的政府,躲過了軍閥混戰,卻在抗戰勝利後,被當成逆產被政府沒收了。
最後他手裡拿著幾個機器小零件和手中的一支筆,那支筆曾經簽過無數的生意合同和策劃方案,如今已經不名一文。
作為維新資產階級的秦二爺,希望完全破滅了,最後得出了一句人生結論: “有錢最好及時享樂,不要做任何好事。”
在最後一幕劇中,他悲哀的和掌櫃王利發,常四爺一起用紙錢祭奠了自己的一生。
崔久峰是住在裕泰茶館後買的小公寓裡的一名落魄官員。他曾當過國會議員,也曾為國民政府效力過,但是最後看到自己曾為之奮鬥一生的國家還是積貧積弱,絲毫沒有任何改變,之後看透了人生,只想遁入空門修行。
秦二爺和崔久峰代表的改革派,曾經一腔熱血要改變國家的命運,然而在時代巨輪的碾壓下,他們僅憑個人的努力根本改變不了社會的現狀,最後只落得悲慘的結局。
四、茶館掌櫃王利發為代表的小商人苦苦經營的一生
裕泰茶館老闆王利發,精明,能幹,善於跟各色人等打交道,儘可能不得罪任何人。
為了經營好茶館,他緊緊跟隨時代的步伐,不斷對茶館進行改良,最後北京城所有的茶館都倒閉了,只剩下裕泰茶館一家還在風雨飄搖中生存。
他在茶館的顯眼處張貼:“莫談國事” 的字條,他見誰都請安,鞠躬,作揖。面對混的不好的抽鴉片煙的唐鐵嘴,他免費給他喝了一輩子的茶,也收留了窮苦人家康順子母子。
面對三教九流的劉麻子,宋恩子,吳祥子,都是好言好語地打交道。
到了第二幕劇,軍閥混戰的年代,茶館已經快要經營不下去了,他只好對茶館進行了改良,前面一半作茶座;後面一半作為小公寓,還為住宿的人承包伙食。
宋恩子和吳祥子劇照
但是新店還沒開張,就有巡警過來要八十斤大餅,王掌櫃沒辦法,只好用錢打發,並懇求巡警幫忙說好話。
巡警剛走,特務流氓吳恩子,宋祥子又要過來查房,為了茶館安寧,王掌櫃只好又按照他們的要求每月都要打點一些錢。
之後又遇到幾個大兵過來, 吳恩子和宋祥子幫忙解了圍,讓他破財消災,但是是需要付出好處費的。
就這樣開啟門做生意,王利發遇到各方勢力的敲詐勒索,卻絲毫沒有任何反抗的辦法,只能任人宰割。
抗日勝利之後,茶館又進行了改良,王掌櫃的想請新時代的女招待,兒子都對此表示不理解,一個老字號茶館還要搞這麼新潮的改良。
但是王利發還是打算進行改良,最後卻被劉麻子和沈處長下套,硬逼著簽字霸佔了茶館。
年邁的王利發心灰意冷,在與老朋友聚會之後,上吊自盡在自己的茶館中。
就像老舍說的: 時代是英雄的時代,生活是人民的生活。
三個人最後一邊沿著茶館轉圈一邊撒紙錢,他們既是祭奠自己,也是祭奠茶館的沒落,更是為了祭奠那個黑暗的時代。
老舍先生用這樣的結局,昇華了《茶館》的故事主題,也暗示了這個黑暗的時代終將被埋葬,人們穿過最黑暗的黎明,最後會迎來光明和勝利的新中國。
五. 三教九流的社會階層的命運
打手二德子的兒子小二德子,繼承父業,父親是清政府的暗哨,他便成了國民黨的打手,專門打女學生和思想進步的教員,打一個五毛錢,半天輕鬆掙下十個大洋。
唐鐵嘴的兒子小唐鐵嘴,父親是幫人看相的,他便成了天師,跟著復辟的娘娘龐四奶奶後面,充當其軍師。
劉麻子的兒子小劉麻子,覺得父親不如自己聰明,他現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還是幹著拐賣婦女的勾當,只是換了個好聽的美國詞“托拉斯”公司,把大江南北的姑娘集中起來,哪裡有需要就送去哪裡。
小劉麻子故意打著免費幫王利發找女招待的幌子,其實是想霸佔茶館。讓茶館成為收集情報的根據地,並且增設舞場,作為沈處長消遣玩樂的私人俱樂部。
三教九流,流氓無賴的後代,最後還是子承父業,只是在不同的時代,換著不同的名頭。
這是老舍在作品中增添的一絲喜劇色彩,但是喜劇的目的是讓悲劇更加悲傷。在那個腐朽的黑暗社會里,人性淪喪,為了金錢和權勢,有人出賣了靈魂,淪為權錢交易的工具。
五、 寫在結尾
《茶館》裡的眾生百態,是那個時代的縮影。
透過《茶館》的一幕幕人間劇,我們看到的是半個世紀社會的黑暗,看到人們在時代的裹挾下的命運走向,也看到了那個他們要祭奠的自我和整個時代。
人物的悲劇反映的是時代的悲劇,而時代的風向又拉扯著人物的喜怒哀樂。
如果一個時代,正直的好人都沒有出路,守法的百姓被逼到走投無路,賣兒賣女。貪官汙吏,流氓無懶反而橫行無阻,那麼這個時代離滅亡已經不遠了。
幸運的是,我們生活在如今的太平盛世,人民早已當家作主,有理想可以努力去實現,有夢就可以放手去追求,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好好奮鬥呢?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